诗文 | 宇宙生成论 |
释义 | 宇宙生成论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激烈争夺的时代,当时社会的中心课题是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因此儒家哲人都很少谈论宇宙生成问题,无论是儒家创始人孔子还是儒学大师孟子、荀子,都集中注意力讨论如何治人的问题,或者说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先秦时期儒家典籍论及宇宙生成问题的主要是《易传》,这是因为《易传》在解释卦象的产生以及天地之道时不能回避宇宙如何生成的问题。《易传》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是指天地未分时的浑沌整体,两仪是指天地,四象是指春夏秋冬四时景象,八卦是指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人们认为这八卦分别代表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序卦》谈到了宇宙万物及人类社会的产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先有天地万物,然后才有人类、家庭和社会。由于《易传》非一人一时之作,因而其中关于宇宙生成的说法并非完全一致。汉儒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学说,创造了一个互为感应的天人宇宙图式。他将人格神的天分为十端:天、地、阴、阳、火、金、木、水、土、人。天贵阳而不贵阴,体现上天恩德的阳气推动五行“比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体现上天刑罚的阴气推动五行“间相胜”,即金胜木,水胜火,木胜土,火胜金,土胜水。五行相生相胜循环不止,由此而生成宇宙万物。天神不仅创造自然万物,而且创造人类社会,人的形体和社会的伦理秩序都是上天创造出来的。这个宇宙论无疑是为大一统的汉帝国服务的。从西汉后期到东汉时代,出现大批解经的纬书,其中《易纬·乾凿度》将天地起源划分为四阶段:“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有而未离,故曰浑沦。”后来晋人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对此解释说:“天地未分,谓之太易。元气始萌,谓之太初。气形之初,谓之太始。形变有质,谓之太素。太素之前,幽清寂寞,不可为象,惟虚惟无,盖道之根。”将宇宙起源划分为四个阶段,这较之《易传》的说法确实是更加细致了。宋儒邵雍根据《易传》的宇宙生成说,糅合道教学说,创造了一个象数化宇宙模式。他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中说:“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上交于阴,阴下交于阳,四象生矣。阴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焉。”这是说万物源出于太极,初分为动静,由阴阳上下相交而形成阴阳刚柔四象,再由阴阳相交而生出上天的日月星辰四象,由刚柔相交而生出大地的水火土石四象,由此而形成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太柔、太刚、少柔、少刚八卦,八卦互相配合而生出万物。邵雍还从数的方面讲宇宙的生成,他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中说:“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愈大则愈少,愈细则愈繁。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邵雍认为数先于象,象先于物,数的根本则是太极和神。他将这一套宇宙象数学称之为“先天学”,意谓象数学原理先验地存在。宋儒宇宙论以周敦颐《太极图说》最为著名,该文仅二百多字,但却被后人称为“宋理学之宗祖”。其文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主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这一段话将宇宙万物的生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无极而为太极,无极是指无形无象的最高实体,太极是指最大的统一体;第二阶段是从太极到阴阳,太极动而生阳,动到极点就静下来,由此而生出阴,一动一静,互相交替,分化出阴阳二气;第三阶段是阴阳生五行,由阴阳交互作用而生出水火木金土五行,五行按顺序发生作用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第四阶段是五行化生万物。周敦颐在太极之前又设置了一个“无极”,这是吸收了老子关于“复归于无极”之说。周氏的太极图说对宋明理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儒吕坤提出气形说:“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更无别个。形者,气所附以为凝结;气者,形所托以为运动。无气则形不存,无形则气不住。”(《呻吟语》卷四之一,《天地》)吕坤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气构成,并没有无极或太极。清儒戴震则认为世界是气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从《易传》到戴震,儒家哲人的宇宙生成论大体上分为三派:一是以《易传》代表的太极说,这一派的阵营最为壮观;二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神创说;三是以吕坤、戴震为代表的气化说。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