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墨黑墨黑的小蝌蚪)(忆明珠) |
释义 | 《墨黑墨黑的小蝌蚪)(忆明珠)《墨黑墨黑的小蝌蚪·忆明珠》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说是要带给我 溪头的荠菜花, 或是山畔的朱樱, 或是陌上的一枝翠柳。 踏青的少女归来了, 真也料她不透。 笑说:“诗人, 怎样谢我? 好不容易为你邀来了 齐白石老人的朋友。” 她摇着个玻璃瓶儿, 瓶儿里装着几只 墨黑墨黑的小蝌蚪。 蓦地, 我面前, 抖落了一幅画轴—— “ 蛙声十里出山泉”, 云烟窈窕深幽。 潮润的空气, 习习的风, 又仿佛快雨初收。 我打起赤脚, 踩滑滑的田埂, 追着蛙声走。 却发现独坐水边, 有须眉如雪的钓叟。 (莫非, 他就是当年那位 与花鸟相狎无猜的老画师吗?) 钓叟之意不在鱼满篓, 一丝如发, 悬起了半湖红藕。 而当月白风清, 田野,沉沉地入睡了, 一阵阵蛙鼓却擂得更紧更稠, 好像在催促那浮动于 夜雾里的稻花的暗香, 快凝聚成琥珀色的丰稔的酒。 啊, 你齐白石老人的知交, 也是农夫倾心的未来的鼓乐手; 欢迎你们的光临啊, 墨黑墨黑的小蝌蚪。 老实说, 虽然我“蓬门”常开, 而“座中佳士”如君者, 亦不可多有! 幸而我尚有一只洁白的盘盂, 供养着几颗雨花石—— 如血滴, 如红豆! 请你们也暂游于这盘盂之中吧, 天地虽小尚可绕圈周游。 我相信那鲜红鲜红的小石子 一定会爱上你们的, ——墨黑墨黑的小蝌蚪, 因为你们孕于春波, 来自清流, 跟雨花石一样的无尘无垢。 1982年4月17日,仪征 墨黑墨黑的小蝌蚪在水中不停地游动,充满了无限生机,惹人喜爱,引人想起清脆的蛙声、连片的田野、丰收的稻子……问题是在今天,在不少人习惯于“快节奏”的日常生活中,蝌蚪还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或者说人们还有这份闲情雅致去欣赏它墨黑的身子和游动的姿态吗? 感谢诗人为读者带来了这首诗,带来了这首充满了诗情画意,凝聚了前辈艺术家和当今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的诗。 看起来似乎出于偶然,诗人和“踏青的少女”事先都没有想到要把蝌蚪带回来,许是诗人同它暌离已久,多少显得有点陌生了?或是当地环境受到污染,蝌蚪早已另游他处,无法寻觅了?但这一切都不要紧,一旦少女摇起那个玻璃瓶儿,诗人面前便“蓦地抖落了一幅画轴”,这里的“蓦地”用得好,它表明不管岁月怎样流逝,人世怎样烦嚣,都没有削弱诗人的童心,没有压倒诗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当年齐白石钟情于蝌蚪,借助于使它们在一道清泉中自由游动的艺术构思,巧妙地暗示了“十里蛙声”的由来,今天诗人见到蝌蚪又立刻萌发了诗兴,打开了诗笺,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彼此都具有艺术家的气质和禀性。 看着想着,想着看着,诗人居然开始了“返回自然”的神游活动。诗的第五节先写“我打起赤脚”在田埂上走,遣词造句富于实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接着写“我”和“须眉如雪的钓叟”不期而遇,笔墨却又空灵之至,诗中说钓叟的钓丝“悬起了半湖红藕”,更是亦虚亦实,似真似幻,激发了人们不尽的美好的情思。 诗人在想象中作了一番神游之后,目光又回到室内,面对玻璃瓶内的蝌蚪再作动情的歌吟。“‘蓬门’常开”那几句语短意长,显然带有针砭时弊的意味,不过诗人并未正面道破,他大概无暇及此,也不想多写,而是一心一意地把美好的诗行献给了新来的朋友,用工笔描绘了一幅堪同“蛙声十里出山泉”媲美的画图:洁白端庄的盘盂,鲜艳欲滴的石子,一群蝌蚪在其间穿动周游,动静互见,红黑相映,格调高雅,生意盎然。谁能说这仅仅是诗人案头的装饰,而不是某种值得赞颂的理想和追求的象征呢? 此诗在语言上颇具功力。尽管篇幅略长,但由于一韵到底,并无松散之嫌,又由于长短句交叉运用,因此亦无呆板之感。从语言的格调来说,它既典雅庄重,又活泼流畅,把这两种似乎很难兼得的语言风格成功地统一了起来,诗中既有“我打起赤脚”、“追着蛙声走”这样纯粹的口语,也有一些脱胎于古人诗文的诗行,如“钓叟之意不在鱼满篓”(脱胎于“醉翁之意不在酒”)、“催促那浮动于/夜雾里的稻花的暗香”(脱胎于“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借鉴而非照搬,古词而非古调,使人耳目一新,别有一番情趣。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