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宋·辛弃疾 |
释义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宋·辛弃疾[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市,以其地有京岘山、城在长江之口得名。三国时吴国孙权曾在这里建都。北固亭,在镇江市东北北固山上,北面长江,又名北顾亭、北固楼。 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三月,辛弃疾调知镇江府。次年七月,罢职回江西铅山闲居。此词当作于辛弃疾知镇江府期间,时作者已经是六十五、六岁了。 词的上片,写登楼远望所引起的万千感慨;下片,专门赞颂孙权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词的开头二句,叙登楼所见之景。远望神州,可是神州在何处呢?眼前看到的,只是北固楼的风光。“何处望神州”,是倒装句,即“望神州在何处”?神州,本指全中国,中国古称赤县神州;这里指中原沦陷地区,典用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门》所载王导语:“当共戮力王室,光复神州。”并含有“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的意思。这一句,在字里行间倾注着作者对中原故土和人民的怀念。可是作者看到的只是北固楼一带的景物。由于北固楼面临长江,作者由长江的滚滚流水,又联想到千古兴亡,所以接着发出了“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慨叹。千古兴亡,许许多多人事浮沉的情况,都变得年代久远而迷茫,成了历史陈迹,只有眼前的万里长江依旧滚滚东去。悠悠,此指年代久远的样子。上片五句,前二句从横的方面写眼前景物,后三句从纵的方面写几千年的历史,气魄雄伟,风格豪放。从中,也可见辛弃疾作为一个杰出的爱国词人,他和时代的脉搏、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存亡,是息息相通的。 作者既然想到千古兴亡,那就必然会进一步想到一些历史人物。下片,便转到赞颂孙权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开国皇帝,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从此西联蜀汉,北抗曹魏,成三分局面。孙权堪称为一代英雄人物,所以下片先具体描写孙权的英雄气概。“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孙权年少时就统率强大的军队,守住东南地区,不断与敌人作战,天下的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是他的敌手。年少,指孙权,他继承孙策为吴主时只有十九岁。兜鍪,欲语叫盔,这里借指士兵。万兜鍪,是说孙权统率强大的军队。坐断,占据。“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代用《三国志·先主传》中曹操对刘备说的话:“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这下片前面四句,写出了孙权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年少,二是作战英勇,三是属天下头等英雄人物。词的结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语出《三国志·孙权传》注引《吴历》。据说曹操东征孙权时,望见孙权的船舰整齐,赞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州儿子(刘琮)若豚犬耳。”刘景州,即刘表,曾为荆州刺史。辛弃疾作此词时已是六十五、六岁高龄,垂暮之年而发出倾羡孙仲谋的慨叹,表明他寄希望于后辈,盼望“江山代有才人出”,以便重整乾坤,再复神州。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通过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了作者收复中原、实现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同时叙写中寓含着人生哲理。“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三句,是切合眼前景物的一种联想和感慨,同时也包含着“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道理。江山依旧,人事日非。人在时光的流逝中,不断地兴亡盛衰,这也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词人意在抒情,而正契合于理,故其理更觉直切、生动。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