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曹丕 ·登台赋并序 |
释义 | 曹丕 ·登台赋并序建安十七年春,上游西园,登铜雀台,命余兄弟并作。词曰: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的西墙北部,以墙为基,筑铜雀台。台高十丈余,有屋百间。台新落成之际,曹操命诸子登台,使各自为赋。曹丕此赋创作的时间建安十七年春,当是铜雀台落成之时。这是一篇歌咏铜雀台华美壮丽的小赋,笔法细腻清新,是咏物赋中的佳作。 开篇点题,直抒登台所见。“登高台以骋望,好灵雀之丽娴。”骋望,指驰骋眼界。丽娴,即娴丽、雅丽。登上高台而驰骋眼界,铜雀台美好而雅丽。这是对铜雀台总的概括。下面具体地描写建筑之精美。“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阁,指阁道,台在邺北城西北隅,与城西北楼阁相连,阁道跨空而建,故曰飞阁。崛,高起,突出。俨,高昂貌,这里指楼高。阁道崛起跨空而建,层楼高接云天,形象地描写出了楼阁建筑之别具特色。接下则写在台上远望所见到的景致:“步逍遥以容与,聊游目于西山”。西山,此指日落之处。王粲《从军诗》之三曾有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的诗句。在铜雀台上漫步优游,姑且游目于日落之处。以此突现台之高。不仅如此,还能望见那溪谷屈曲回旋而交错,草木滋荣茂盛以相连。铜雀台是邺城的制高点,在台上可以俯瞰全城。因此那回旋的溪谷、茂盛的草木尽收眼底。在台上,“风飘飘而吹衣,鸟飞鸣而过前”,更是别有一番情致。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可以升发出无尽的联想。不难想见在曹操统治的地区是一片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曹魏事业的颂扬之情。由于铜雀台的美丽壮观,使得作者留连忘返,“申踌躇以周览,临城隅之通川。”通川,指漳水。《水经·穀水注》“武帝引漳流自邺城西,东入径铜爵台下,伏流入城东注,谓之长明沟也。”他不断地徘徊于台上,周览四方,俯视城隅之下漳川之水长流不息。作者从台之所建到登台所见,进行了细腻地描绘,其丰富的抒情色彩寄寓在描绘的文字之中。 曹操当时是命其子“各为赋”,我们不妨看一看曹植的《登台赋》,有助于了解铜雀台的全貌。“从明后之嬉游兮,聊登台以娱情。见天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川之长流兮,望众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功恒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呈。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虽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曹植笔下,高殿嵯峨,华观冲天,飞阁相连。登楼而望,那长流的漳水,滋荣的众果,壮美的景物尽收眼底。和穆的春风、悲鸣的百鸟,令人情怀怡悦。他比曹丕所写更富有抒情色彩,更充满了对曹操的赞扬之情。不过从这二篇赋的描写中,铜雀台之壮美进一步得到了印证。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