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释义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出处】唐·杜牧《赤壁》 【意思】折断的铁戟沉埋在泥沙里, 还没有完全销蚀,我拿起来磨洗一番, 认出是前朝的遗物。戟(jǐ):古代一种兵 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 尖,旁边附有月牙锋刃。将:拿起。前 朝:过去的朝代。 【意思2】戟 (ji): 古代兵器。句意: 沈埋在泥沙中已经断折的枪戟生满了铁锈,我亲自打磨洗净,认得是前朝三国时代赤壁之战的遗物。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面对古代遗 迹或凭借古代遗物,凭吊历史或考古。 [例]其中有一把九十公分长的青铜剑, 棱脊规整,锋刃锐利,依然放射着凛凛 寒光。……“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 洗认前朝。”秦始皇拥有这样先进的武 器,怎能不包举海内,席卷天下呢? (周 彦文《信天游》) 【全诗】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赏析】 此诗为作者途经古战场赤壁(今湖北蒲圻县境内)所写。公元208年, 孙、刘联合共同对付不可一世的曹操,在赤壁矶一举击败曹军。这是一场奠 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性战争。诗歌虽以地名为题,实是对这场 战争成败的历史意义发表自己的见解。 诗的开头从一件战争的遗物——“折戟”写起。这件铁制的戈矛合一的 兵器的残骸沉于水底沙中已有600余年,虽然锈迹斑斑,但经过自己的磨洗, 仍可鉴别出是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沉沙”二字,突出了这场战争为水 战的特点,为下面“东风”的出现作了铺垫。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接。一件历史遗物引出了作者一段思古的幽情, 而作者思古又不从正面着笔,偏从反面着想。赤壁之战是借助东风之力、火 烧曹军战船取得胜利的,指挥这场战斗的统帅正是年仅34岁风流倜傥的周 瑜。因此,作者提出一种与战争结局截然相反的设想:如果东风不与周郎 方便的话,那么曹操便将掳掠大乔、小乔,关在铜雀台(台在曹操封魏王时魏国 都城的邺县,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以供自己享乐之用。这两句本是诗 中的议论,但作者将与战争成败至关重要的“东风”,具有象征意义的“铜 雀台”(“春深”二字,以浓丽之景烘托铜雀台,以增其享乐色彩)和具有代 表性的人物:“周郎”、“二乔”加以组合,便使议论融化于形象之中。 大、小二乔为吴国著名美女,一为孙策妇,一为周瑜妻。她们的尊贵地位代 表了吴国的尊严,她们被掳之日,必定是吴国败亡之时。两位尊贵女性的地 位可能发生的变化,直接维系着吴国的命运。这样曲折写来,更觉耐人寻 绎,且以美人衬托英雄,又别饶情味。 惯做反面文章,善用翻案手法,是杜牧咏史诗的一大特点。其《题乌江 亭》诗写项羽失败、乌江自刎,不写他无面见江东父老的悔恨,却另作一番 设想: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与此诗同出一辙。由于其写 法异于常理,故能不落窠臼,别出心裁。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