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释义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出处】唐·杜牧《赤壁》
【意思】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埋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被销蚀掉。我把它磨 光洗净,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全诗】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赤壁:即今湖北武汉赤矶山。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名。销: 销蚀。东风:指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军利用东风,火烧赤壁,击败曹操军 队的事。周郎:指三国吴将周瑜。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铜雀:即 铜雀台,为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古邺城的西北隅,楼顶有大 铜雀,故名。二乔:指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给前国主孙策,称大乔, 一嫁给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鉴赏1】
    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这首诗构思精妙。它分两个层次:前二句记事,由“折戟”起兴;后二句议论,却在“东风”上做文章,把整首诗写活了。杜牧不愧是驾驭七绝的高手。
    一开篇,诗人就巧用“折戟”渲染出一种古战场的气氛。在长江边上的赤壁古战场,发掘出一件沉没在沙层里的断戟。它虽然浸泡在江水中,却还没有烂掉。诗人把它拿起来,磨去铁锈,冲洗干净,从铭文中辨认出,这是前朝三国时所铸造的兵器。第二句,围绕“折戟”,连用了“将”“磨” “洗”“认”四个动词,使诗人联想到战争双方的周瑜和曹操。
      周瑜以弱胜强,关键在于火攻;火攻取得成功,关键是靠东风。曹军不谙水战,错误地连接船舰,使首尾相连。当时正刮东南风,吴军乘机派出纵火的船舰,张帆直插曹操的水军,把他们的船舰烧着。周瑜乘曹军大乱,率领精兵进击,战胜了对方。如果从正面议论这件事,难免流于一般化。诗人却从反面来说:如果东风不给周瑜提供方便的话,曹操就可能变成胜利者,把大乔和小乔夺去,置于铜雀台上,作为自己的姬妾。铜雀台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建安十五年(210)曹操所建,因楼顶置大铜雀而得名。“春”,指春情,属于戏谑之笔。“二乔”,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是国色,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二乔归曹操所有,就是东吴的灭亡。凭借东风,周瑜功成名就;没有东风,周瑜恐怕连老婆孩子都保不住。后二句诗尖锐、活泼、巧妙、幽默。杜牧通古今、有才略,但没有遇到“东风”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周瑜身上借题发挥。
【鉴赏2】这是一首慨叹周瑜因恰遇东风而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会昌二年 (842)杜牧出任黄州刺史,任职期内,曾游览赤鼻矶,但并非周瑜破曹之赤壁,是借其相 谐之名目,抒发己之怀古之意也。前二句写兴感之由。赤壁鏖战之地,沙中一支断戟, 经数百年,未能销蚀;经自持磨洗,痕迹犹识,为三国赤壁之遗物也。此二句是借物兴 起,遥想古战场,引发对前朝人物、事迹的慨叹。后二句是议论,是名句。周瑜之成功, 乃侥幸也。若当日东风不起,火攻不成,则美人大乔、小乔将被掳去铜雀台中,供曹操 享用矣,哪里还有英雄美人的佳话流传后世呢?我们知道,杜牧通晓军事,了解时局, 抱负远达,然不为执政所用。这里从反面落笔,立意奇异,作翻案语,假想其失败,家国 不保,岂非暗示自己自负知兵,借此一吐胸中不平郁郁之气哉? 结句别出心裁,极富形 象,诗味浓郁,乃此诗之生命也。
【鉴赏3】
这是一首感叹兴亡的诗作。赤壁,赤壁山,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渡江攻吴,在赤壁被周瑜打败。诗的前两句由一片战争遗留下来的折戟写起,发端有力,构思巧妙。由这片折戟,诗人联想到了赤壁之战,引起了怀古之幽情。后二句是全诗的意旨所在。诗人认为,若非借助东风的力量,赤壁之战周瑜未必能取胜,那么二乔就一定会被曹操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了。[铜雀,即铜雀台。建安十五年(210)曹操所建,故址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因楼顶有大铜雀而得名,是曹操晚年享乐处,其姬妾皆在台中。二乔即大乔、小乔。江东乔公之女,大乔嫁了孙策,小乔嫁了周瑜。]赤壁之战,周瑜采用了火攻战术,打败了超出自己数倍兵力的曹操。而交战那天东南风大起,对周瑜的取胜起了一定作用。诗人强调“东风”的作用,不从正面描写周瑜的胜利,而从反面假想其失败,别有含意,其中包含着诗人自身的体会。杜牧确有济世之才,却因无处借东风而才能无以施展。诗人借凭吊史事以抒发自己的抑郁不平之气,寓意深沉,发人深思。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