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送仪上人归天台》 |
释义 | 《送仪上人归天台》三百六旬尘浩浩,万八千丈云飘飘。 手提飞锡绝江去,独饮古涧长生瓢。 乳彪呼风小儿语,老鹤玩月仙人舞。 空林桂落招不来,冰歇岩头断前路。 “天台”,指天台山,在浙江省天台县之西,是仙霞岭脉之东支。和天姥山一样,天台山是浙江名山。山势高大,西南接括苍、雁荡,西北接四明、金华,蜿蜒东海之滨。《大明一统志》说:“天台山在天台县西一百一十里。道书是山上应台星,超然秀出,有八重视之如一帆。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隋智者大师依此山而开辟一宗,名为天台宗,影响极大。天台山,是佛国圣地之一。这是一首咏别诗。“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 《别赋》),自古以来,送别之作,多抒发缠绵悱恻之情,词意凄切,委婉含蓄。这首《送仪上人归天台》,写别情而出以超脱,别具一格。 开头二句,“三百六旬尘浩浩,万八千丈云飘飘。”写天台山景象,交代僧人归去地点。“三百六旬”,360天,指一年。“尘浩浩”,风尘浩浩。“万八千丈”,写天台山之高,从李白的“天台四万八千丈”脱化而来。天台山高大险峻,云缭雾绕,气势不凡。“浩浩”、“飘飘”,叠词连用,突出景物多、大之程度。只此两句,便给全诗定下高昂的基调,给人一种突兀美的感受,同时又为下文做了铺垫。“手提飞锡绝江去,独饮古涧长生瓢。”写僧人超脱高绝的风范。“锡”,锡杖,僧人出游常用之物。“瓢”,剖葫芦做成的舀水器。“提”,给人力大无穷的感觉。“飞锡”,写出了僧人走路时大步流星、踏遍湖山的姿态,“绝江去”的 “绝”,又给人一种急流横渡、气慨豪宕的感觉,一种阳刚之美。“独饮”说明仅此一人,“古涧”,说明溪水常流,年代久远; 而以 “长生”名瓢,则表明作者对僧人的赞颂、对佛陀的礼拜。常饮清甜可口的山泉水,或许真的会使人“长生”不老。这两句活画出仪上人超凡、脱俗的高大形象,可谓形神兼备。后四句,描写天台山景象,有实有虚,境界更为阔大。诗人想象高僧常住在这远离尘世的深山之中,饮甘露,餐野果,侣乳彪,偶老鹤,潇洒之至。乳彪呼风,老鹤玩月,亦实亦虚,耐人寻味。事实上,彪、鹤,皆是通灵之物,极富生命力,仪上人自由自在的僧家风范,也由此表现出来。结尾两句“空林桂落招不来,冰歇岩头断前路。”提空化去,似结未结,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宛如禅宗公案,启迪人思。“桂”、“冰”与“云”、“涧”一样圣洁,无半点杂质,暗喻仪上人净洁的心灵,表现了作者对仪上人的无限崇拜之情。 袁桷不愧是元诗名家。这首诗境界开阔,意象空濛,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读后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受。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