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满族欢快而古老的火祭 |
释义 | 满族欢快而古老的火祭很古以来,满族及其先民一直传留着敬火拜火的古礼。萨满教火祭是祈请天界降赐温暖与光明、驱逐寒魔鬼疫,让大地永远吉宁。火祭仪式活泼热烈,常伴有耍火绝技,竞赛识火、储火、升火、驭火的超人本领。在满族郎姓家传“祭祀记事”中,就明确介绍:满洲各姓远在金代就有萨满火祭。祭祀时用盐撒火中,没盐则劈湿柞木拌子燃火中,特意使火花爆响为喜兆。另外,立新房或新粮入场都要先请萨满执箭击鼓响动腰铃,放火烧地蒿野鼠,亦称“驱鬼”。 《辽史》记载辽代有“燔柴祭天”礼仪;《金史》记载金代有“烧饭”、“抛盏”礼仪;《元史》记载元代有“烧饭祭天”礼仪。辽金元三朝所述“燔柴”、“抛盏”、“烧饭”,名异礼同,均属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火祭礼俗。“烧饭”与“燔柴”,同属一个意思,即在萨满主持下,合族举行祝祭仪式。祭祀时要升火,或在庭院中,或燃于石盆和土炉中,族众将所献神前的豕羊,屠宰剥皮,将肉在火苗上燔燎,然后刮洗,再供神明享宴。 火祭中用燔、燎法,是北方古代渔猎民族相袭迩远的古代猎食法。从我们搜集来的满族著名民间英雄传奇《两世罕王传》和《东海沉冤录》中可窥见女真时代火猎情景:部落达(部落长)率族众选定兽群啸驰的山莽,洒酒叩祭猎神,然后敲石呐喊烧山,凭风势火威追剿猛兽,火熄,用肥大野牲九头先谢天,族众再刮洗燎肉,共享“天火肉”,叫“打火围”。 《龙江县志》中还记述满族“煮肉燎皮”,会食于屋内,名日吃“大肉饭”的民俗活动。祭天时,院竖神杆,立神石,架柴燃火,族人将献神的黑猪宰杀后,剥下带毛的血肉,用带丫的柞木勾起,扯在烈火上架燎,火焰越旺,越预兆吉祥,一直将全猪烤焦,才放清水槽盆中冲刮。刮刀最早只用石刀和木刀,后来亦用铁刀,将燎毛肉刮成嫩黄色,于院中支锅神石上煮熟。烤神肉所用柞杆要扔到草房上,传说可避风雷。然后合族喜吃“燎毛肉”。这种火祭与吃法,同辽代文献记载非常相似,也是对原始群猎生活的追忆和模仿。 满族及其先民,每年除夕还要在院中架柴点火,火光映空,预卜来岁平安。族人们还要往红火里投盐、食品、酒菜、叩拜火堆。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满族人家,过去除夕都有接。“突恩都里”(火神)的习俗,用神火烧邪气,清宅净院,讨一年的吉利。各户主人还要将院中炭火取回,埋在火盆中,主妇要天天添火,使之常年不灭,叫“长明火”。家人禁忌往火盆吐唾沫。这些习俗,仍是古代先民们重视保存火种观念的遗存。 满族有些姓氏萨满祭神时,举行各种拜火仪式。有些姓氏供奉“比干尼窝车库”(野神),其中就有司火神,有人神,也有豹、蟒、火鸟等动物神和风、雷、岩石等自然神。众神有个共同的特长:都有玩火绝技。萨满作为神的使者,便模拟本穆昆所供奉的火神,表演各种使火、玩火的高超绝技。若喷火的豹神临凡,萨满便模拟喷火豹的声貌,还口含火炭,喷吐彩带般的火星;若火龙蛇神临降,萨满则手舞红火钎,在地上爬行穿梭;若金花巨蟒临凡,萨满能双手舞转火香,在夜室中两个金花火轮飞旋;而风、火、雷火神临降,萨满能在铺满殷红炭火的院中,赤脚迅跑,俗称“跑火池”。祖居北海窝集的满族孟哲勒氏、库雅喇氏、那木都鲁氏和郭赫勒氏等还举行神树火祭。祭祀时,神树四周燃九堆长夜篝火,篝火摆成各种形状,有的像岭上飞舞的长蛇巨蟒,有的像卧虎、奔马……,蔚为壮观。族人们骑马、徒步,三五成群来穿火阵。穿火是为了烧秽气,认为只有圣洁的神火,能祛妖邪,求得一年无病无灾,事事如意。在火祭中谁过火阵次数最多,敏捷机智,谁就被全族敬为巴图鲁(英雄),推当猎达(狩猎头领)。因他火阵过得顺当,越显得神奇,越证明有神庇佑,遇事必有好运气。祭祀中间,还杂有驭火的体育活动:火中捉迷藏、火中棒打驰兔、火阵缚鹿、火中射鸭、火中抓取石珠、石盏、嘎拉哈。此外,还有秋千钻火圈、秋千踢天灯,以及马上各种火技比赛,等等,各具异彩。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