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琴况》之“静”与“清”
释义

《琴况》之“静”与“清”

《琴况》中“静”况谈“静”,是由外至内、由指及声、由音及心,层层深入而展开的,可说是把握了琴艺演奏美学中“静”这一范畴各个不同层次与意蕴。“静”况之始有称:“抚琴卜静处亦何难?独难于运指之静。然指动而求声恶乎得静?余则曰,政在声中求静耳。”
古琴音乐审美情趣与环境氛围的关系十分重要。环境之静是琴乐审美的必要条件。“静”况接着指出琴乐之得“静”,“独难于运指之静”。弹琴之运指实为求声之“动”,何谓得“静”? 这里,“静”况之旨在于“声中求静”,也即是“动”中求“静”。历史上,老庄哲学中“虚静”说几乎成为认识天地万物之本的哲学概括。无论是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还是庄子的“虚则静、静则动”,“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都是以“静”为本,“动起于静”。此哲学上“虚静”说对琴乐审美思想的直接影响,便是认为,琴乐尽管须以音声之“动”于声中求“静”,其本仍在于心之“静”。“静”况对此阐发为:“盖静繇中出,声自心生,苟心有杂扰,手有物挠,以之抚琴,安能得静?惟涵养之士,澹泊宁静,心无尘翳,指有余闲,与论希声之理,悠然可得矣。”
看来,只有心无杂念的淡泊宁静之士,才可能得“希声之理”,获“希声”之静。“静”况认为,要获得琴之“希声”,须从“音静”(练指)与“神静”(调气)两方面着手。“神静”求之于“调气”;“音静”求之于“练指”。这里的“调气”,从一般演奏美学角度看,是由气息的调均自如,使精神沉静,进而达到“希声”之静。若从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讲,就像“气”在古代中国很早就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而被视为万物以至音乐的本源那样,它在审美体验中也可以指一种心境状态。这在琴乐审美心理体验及演奏中,就必然要求消除浮躁之气、争竞之心,于指弦之间扫尽炽烈喧闹的声响,留下平和纯净的琴音,从而真正得到“希声”之静的琴乐。
“静”况与“和”况有着有机联系。首先,于琴乐中求“静”,必求“运指之静”,“练指则音自静”,这就与“和”况中的“弦与指合”(指静)、“指与音合”(音静)具密切关系。如果不解决“弦与指”、“指与音”相合的技术问题(即“静”况中所讲“指有余閒”),那么,要达到琴声之静也是不可能的。
此外,取“希声”之静,必须先由“气”、“心”入手,然后才能于指上弦下得之。这在“和”况中亦早有说明:“神闲气静,蔼然醉心,太和鼓鬯,心手自知。”“静”况中所说“调气则神静”,其最终目的,也无非是为了重现“希声”之乐,恢复中正平和之性情。因此,就“静”况与“和”况的关联而言,求琴乐之“静”,实乃求“和”。再就音乐审美观而言,“静”况要求琴乐保持“急而不乱,多而不繁”的音乐性质,也是与“和”况中的“中和”音乐审美准则是相一致的。
《琴况》中,“清”况既是对“静”况的补充,又是对“静”况的继续阐发。
如果说“静”况在琴乐审美中,是由声中求静而转向先由“气”,“心”入手而得其内在审美精神状态中“静”的境界,偏向于由内心求“静”。那么,“清”况则是在“静”况的基础上,转向琴乐实际演奏,以“指上之清尤为最”,从琴艺弹奏的角度求“静”,偏向于对外在演奏技艺的探讨。“清”况称:“故清者,大雅之原本,而为声音之主宰。地不僻则不清,琴不实则不清,弦不洁则不清,心不静则不清,气不肃则不清。皆清之至要者也,而指上清尤为最。”
要获得琴之清音,须从演奏环境、琴身质地、琴弦洁净以及奏乐时的心情、气质诸要素加以考虑。而在这些要素中,以“指上之清尤为最”。至于如何取得“指上之清”,“清”况从演奏角度作有较详尽的阐述:“指求其劲,按求其实,则清音始出;手不下徽,弹不柔懦,则清音并发;而又挑必甲尖,弦必悬落,则清音益妙。两手如鸾凤和鸣,不染纤毫浊气;厝指如敲金戛石,傍弦绝无客声,此则炼其清骨,以超乎诸音之上矣。”
从器乐演奏美学的角度讲,演奏技艺的纯熟、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乐曲的音乐美及其审美。琴乐演奏中对指与弦、弦与音的技术要求,与琴乐所表现的音乐情态、意境有直接的关联。而“清”作为琴乐“声音之主宰”,正是其意趣所在。因此,“清”况讲究琴乐演奏中的“度”(标准、准则)和“气候”(乐曲的节度)。“清”况一方面以“贞、静、宏、远”为其音调韵味的标准,一方面以“节奏”之迟速,“吟猱”之缓急,“章句”之分明对乐曲的乐思气息加以规范,从而“全其终曲之雅趣”。
从“清”况中看,琴音之取“清”,无不与“静”息息相关。如“地不僻则不清”,与“静”况中“抚琴卜静处”同为寻求琴乐演奏环境氛围之“静”;“弦不洁则不清”,与“静”况中“弦上恰存贞洁”同为求得平和纯净之琴音;所谓“心不静则不清”,更是与“静”况于“气”、“心”入手先求心神之静、再求“希声”之静的认识同出一辙。此外,“气不肃则不清”,亦是调气得“神之静”之意;“清调”以“静”为度,亦是将“静”视为琴上取音准则;而“清”况中所说“澄然秋潭,皎然寒月,湱然山涛,幽然谷应”,俨然是于琴之审美中获得的“静”之意境。
《琴况》中“静”“清”两况,正是从各自侧重的角度,对“和”况中“神闲气静”、“性情中和”的“希声”之乐以说明。“静”况与“和”况的关系,前文已有所述,而“清”况与“和”况的关系,可从“清”况着重讲如何于琴声中求“指上之清”的诸要点中看到,“清”不外是“和”况中“弦与指合”、“指与音合”的进一步发挥。因此,在《琴况》的琴乐审美思想中,“静”、“清”两况在实质上是从属于“和”况的。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