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释义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注释】 六国:战国末齐、楚、燕、赵、韩、魏六国。 族:合族被灭。 【赏析】 杜牧生活的时代是大唐帝国濒临崩溃的前夕。政治腐败,藩镇跋扈,内外交困,引得西边的吐蕃、西南的南诏、西北的回鹘纷纷入侵。针对这种形势,作者力主内平藩镇,外御侵略,加强统一,巩固国防。而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唐敬宗李湛,却荒淫无度,“狎昵群小”,又“好治宫室”,令“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通鉴》243卷)。因此,作者作《阿房宫赋》,欲以秦王覆亡的教训警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意思是:消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消灭秦国的,是秦国自己,不是天下人。 六王骄奢淫逸,不惜民力,经过“几世几年”的掠夺,使得“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倚叠如山,然而一旦灭亡,其美人“辇来于秦”,珍宝“输来其间”,为秦所有。秦统一天下,不吸取六王败国的教训,大兴土木,修建“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奢靡腐化,走的是六国覆亡的老路,最后在陈胜、吴广点燃的农民起义的烈火中灰飞烟灭了。所以作者无限感慨地说:消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消灭秦国的,是秦国自己,不是天下人。揭示出了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不在别人,而在自己。 作者痛感于当朝统治者荒淫无度,不惜民力,又不愿看到唐王朝步六国和秦的后尘,于是以此正告统治者,希望唐敬宗能够以史为鉴,轻徭薄赋,减轻对老百姓的剥削和压迫,以避免重蹈六国和秦覆灭的后尘。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