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笳悲画绶,朱邸散长裾。”诗句出处:《赠文敬太子挽歌词二首》;是唐朝诗人权德舆的作品。
盘石公封重,瑶山赠礼尊。归全荣备物,乐善积深恩。
雁沼寒波咽,鸾旌夕吹翻。唯馀西靡树,千古霸陵原。
铜壶晓漏初,羽翣拥涂车。方外留鸿宝,人间得善书。
清笳悲画绶,朱邸散长裾。还似缑山驾,飘飘向碧虚。
《赠文敬太子挽歌词二首》唐朝诗人权德舆的作品。【注释】:
清:
①水纯净透明,与“浊”相对。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②洁净。张衡《东京赋》:“京室密清。”③使洁净;使干净。陆云《盛德赋》:“泛时雨以清天,洒狂尘以肃地。”④清晰;清楚。张祜《酬凌秀才惠虎枕》:“八寸黄杨惠不轻,虎头光照簟文清。”⑤声音清亮;清脆。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声清越。”(函胡:含糊,模糊。越:高扬。)⑥清爽;清凉;寒凉。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另一。)⑦冷清;凄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⑧寂静;清静。《庄子·天下》:“寂乎若清。”⑨清平;安定;太平。唐太宗《咏风》:“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大风曲:汉高祖即位后曾回故乡,作《大风歌》。加:施。)⑩公正;廉洁;清白;清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是以:因此。)(11)单纯;素雅。杜牧《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 草径苔芜不可寻。”(12)肃清;使干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13)用完;用尽。《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伍子胥)乃发其箪饭,清其壶浆而食。”(荆:楚国的别称。)(14)中国封建朝代名称,公元1616~1911年。(15)厕所。后作“圊”。《风俗通·怪神》:“二三日乃于清中粪下啼。”(16)古代哲学用语。指冲和之气。《荀子·解蔽》:“故道之以礼,养之以清。”笳:
古代北方民族所用的一种吹奏乐器,外形类似笛子,通称“胡笳”。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吴子·应变》:“夜以金鼓笳笛为节。”悲:
①哀痛;悲伤。《礼记· 问丧》:“夫悲哀在中,故形变于外也。”《韩非子·和氏献璧》:“子奚哭之悲也?”(奚:为何。)②同情;怜悯。柳宗元《捕蛇者说》:“(蒋氏)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戚:悲哀。)③眷恋。《汉书·高祖纪下》:“游子悲故乡。”画:
①划分;划分界线。《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芒芒:辽远的样子。)司马迁《报任安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②绘画;作画。《战国策·齐策二》:“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后汉书·宗室传·齐武王佖》:“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伯升:刘縯字。)③图画;画成的艺术品。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聊斋志异·促织》:“拾视之,非字而画。”④有彩画的;用彩画装饰的。韦应物《郡斋中雨与诸文士燕集》:“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⑤谋划;筹划。《史记·留侯世家》:“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商君书· 更法》:“孝公平画。”(平:评议。)⑥计策;计谋。《史记·淮阴侯列传》:“言不听,画不用。”⑦书法的横笔叫画;汉字的一笔叫一画。魏学洢《核舟记》:“细若纹足,钩画了了。”绶:
丝带,古代用来拴系玉饰、印玺,因身分与等级不同而颜色有别。《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要:腰。)朱:
①大红色。《韩非子 · 十过》:“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②指朱红的物品。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盖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③“朱砂”的简称。《隋书·西域传·高昌》:“出赤盐如朱,白盐如玉。”朱邸:
大官豪门的住宅。门以赤漆,故称。李商隐《过伊仆射旧宅》:“~~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邸:
①战国时诸侯客馆,汉代诸郡王侯为朝见天子而在京城设置的官舍。《史记· 吕后本纪》:“迎代王于邸。”②王侯府第。沈佺期《龙池》:“邸第楼台多气色。”(气色:气象光泽。)③旅舍。《宋史·黄干传》:“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④停留。《楚辞·九章·涉江》:“邸余车兮方林。”(方林:地名。)⑤通“抵”。1. 抵达。《史记·河渠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hù)口为渠。”(中山、瓠口:皆地名。)2. 触动。宋玉《风赋》:“邸华(花)叶而振气。”散:
(一)①离散;分散。《周礼·夏官·大司马》:“以九伐之法正邦国:……野荒民散则削之。”(削:削减其土地。)②分发;散发。《尚书·武成》:“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王守仁《登泰山》:“阳光散岩壑,秋容淡相辉。”③排遣;抒发。《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使臣得一散所怀,摅舒蕴积,死不恨矣。”④纷乱。《淮南子·原道》:“不与物散,粹之至也。” (二)sǎn ①没有约束;松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庸:平庸。劫:劫夺,引申为强制其除去。)《北史·序传》:“子孙散居诸国,或在赵,或在秦。”②闲散。《梁书·忠壮世子方传》:“性爱林泉,特好散逸。”③粉末状药物。《后汉书·方术传下 ·华佗》:“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长:
(一)①长度;两端的距离。《考工记· 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②长度大。与“短”相对。1.指空间。古乐府(木兰诗》:“北市买长鞭。”2.指时间。《韩非子·难一》:“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一定。济:渡。)④辽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鸟飞不到吴天长。”⑤经常。张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⑥长处;专长。韩愈《画记》:“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⑦擅长。《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二)zhǎng ①年龄大;辈分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③首领;首长。《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牧:官名。)④生长;成长。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⑤抚养。《诗经· 小雅·蓼莪》:“长我育我。”⑥滋长。《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盟:盟誓。用:以。)⑦增进;增强。《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与韩荆州书》:“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青萍:剑名。结绿:玉名。)裾:
(一)①衣服的前襟。《孔丛子·儒服》:“子高衣长裾,振褒袖。”(子高:战国时鲁人,孔子的后代。褒袖:宽大的袖子。)②衣服宽大。《淮南子·齐俗》:“楚庄王裾衣博袍,令行乎天下。”(二)jù 通“倨”。直。《荀子·宥坐》:“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埤:卑。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