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喧哗与骚动》
释义

《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美]福克纳

类型:小说



背景搜索

本书成书于1929年,是一部杰出的意识流小说。作者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南方庄园主后代,是典型的南方人。自青年时代起,福克纳就对文学十分感兴趣。1925年,他结识了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两人成为密友。在舍伍德的帮助下,福克纳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福克纳在日后的创作实践中逐渐意识到他的南方故乡的历史才是最能展现他才华的主题。他回到了故乡,创作了一系列以故乡为背景的作品,终于成为一个名扬四海的“乡土”作家,真正印证了“越是乡土的就越是世界的”这种说法。1929—1936年是福克纳的创作巅峰时期,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喧哗与骚动》《在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出版后遭到了评论界的冷遇,道德家谴责作品中流露出的悲观主义和暴力描写,文论家则不能忍受小说复杂多变的叙述技巧。但优秀的作品最终总会大放异彩。1950年,福克纳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在文坛的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时至今日,福克纳已被公推为本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李文俊翻译的《喧哗与骚动》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康普生家曾是南方显赫一时的贵族,而今已衰落。康普生是个酒鬼。1912年去世。康普生太太冷漠自私,成天怨天尤人,折磨着全家人。大儿子昆丁忧郁敏感,在哈佛念书,最后自杀。女儿凯蒂是全书的中心人物,她本性朴质善良,却又放荡成性,她与人私通怀孕,真相暴露,被夫家逐出家门,回娘家生下女儿昆丁后,只身去了大城市,成了一个名声不好的女人。其余孩子中,班吉是白痴,遭阉割,最后被送进州立收容所。杰生势利、狠毒而神经质。整幢宅子中,只有黑女佣迪尔西任劳任怨,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作者将整部小说分为4个独立的部分进行叙述。

第一部分:班吉的故事。1928年4月7日,是班吉33岁的生日。这一天的大部分时间,班吉由他的黑人看护卢斯特领着东游西逛。他们看人打高尔夫球;四处寻找卢斯特丢失的、本准备用来看剧团演出的二角五分硬币。家中,迪尔西在骂卢斯特。晚餐时,杰生与侄女小昆丁争辩着什么。夜晚,班吉看见有人从昆丁的窗户钻出来。

大部分时间,班吉的头脑充满种种纷乱的记忆,绝大部分都与凯蒂有关。如,他在寒冷的院子里等凯蒂回家;凯蒂爬树,以便从窗口偷窥哭泣的母亲;凯蒂与男友接吻;一天,凯蒂回家时烦躁不安,班吉觉得她失去了原有的树的香气,因此向她猛扑过去,放声大哭。原来就在那天。凯蒂失去了贞操。

第二部分:昆丁的故事。1910年6月2日。昆丁自杀这天,他砸碎了祖父传给他的表。把东西打包。分别给父亲与同学写信。坐电车到五金店买了两个大熨斗。他在电车上想起了妹妹凯蒂,她最近和海德结了婚。她的性生活让他烦躁不安,无论是她以前与别人私通还是现在和海德结婚,都让他讨厌。他在哈佛的生活并不愉快,因此他觉得父亲卖掉本属于班吉的地来给他交学费着实可笑。



他下了电车,进了一家乡村小店。他为一位腼腆的、看似迷了路的小姑娘买了几个小甜面包。孩子于是紧跟着昆丁。孩子的哥哥误以为昆丁企图诱拐他的妹妹,将昆丁送进了警察局。在这里碰巧遇上他的几位哈佛同学,他们设法澄清了误会,使昆丁得以释放。随后,昆丁与这几位同学一道去野餐。他本来快乐的情绪因回忆起最近与爱密司(凯蒂新交的男友)不愉快的会面而低沉下来,他深感自己不能捍卫自己的家庭。所以,当杰拉尔德信口胡扯女人时,他们竟打了起来。两人被施里夫分开后,昆丁直接回到哈佛,擦干身上的血迹,于傍晚时分跳水自杀了。

第三部分:杰生的故事。1928年4月6日。侄女小昆丁逃学,杰生又气又恨,只得驱车亲自将她送到学校后又回到杂货店干他卑贱的工作。在杂货店,收到凯蒂的信,询问近年来寄给女儿昆丁的支票的使用情况。杰生很惊慌,因为多年来他一直独自侵吞着这笔财产。整个上午,他都在思考着那令人失望的家庭。午饭时,杰生与母亲谈到家庭的财务情况,但隐瞒了自己的过失。下午在杂货店里,他看见侄女与巡回剧团的一个人从门前经过。他驱车跟踪却不见他们的踪迹。回来后又发现股价暴跌。全家吃了顿很不高兴的晚餐。

第四部分:迪尔西的故事。1928年4月8日。迪尔西唤醒卢斯特,叫他取柴生火做饭。杰生抱怨夜里有人砸了自己的窗玻璃。小昆丁没下来请安,杰生打开她的房门,发现她已无影无踪,而杰生自己房内的积蓄也被席卷一空。杰生通知警察帮助寻找小昆丁没有结果。他自己的追踪也只是白费力气,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家。当一切吵闹归于平静时,班吉又回到一片空白的幸福状态。

在附录中,福克纳补充了康普生一家的历史和其余细节。凯蒂与海德离婚后,又经历了几次不顺利的婚姻,后来当了一位德国将军的情妇。1945年,杰生卖掉家宅,遣散佣人,将班吉送进收容所。杰生在本地经商,并逐渐发迹。

知名篇章

以下选自“杰生的故事”。父亲死了,被逐出家门的凯蒂偷偷回到故乡为父亲送葬。凯蒂为了能见自己的私生女小昆丁一面,不惜出重金贿赂冷酷的杰生。在这部分中,凯蒂与杰生的性格都刻画得十分鲜明,场景十分凄凉让人感到人生的寒冷。

我们站在那儿,呆呆地看着坟墓,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小时候的事,一桩桩一件件,我感到自己有点不舒服,好像有点疯疯癫癫;又想起如今毛莱舅舅又得住在我们家了,家里的事也得由他说了算,就像他让我淋着雨一个人回家那样。我说:

“你真有心眼,父亲一死马上就溜回来,不过你不会捞到什么好处的。千万不要以为你能利用这个局面悄悄地回到家里来。既然你驾御不了自己的马儿,那你只好下来步行,”我说,“我们连你住在那栋房子里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我说,“你明白吗?我们根本不知道你的名字。如果你想和他跟昆丁一起呆在地下你最好快点走开,”我说,“你明白吗?”

“我明白,”她说,“杰生,”她说,眼睛仍然看着坟墓,“如果你想办法让我看她一分钟,我给你五十块钱。”

“你根本拿不出五十块钱来,”我说。

“你干不干呢?”她说,眼睛并不看我。

“拿出来看看,”我说,“我不相信你身上有五十块钱。”

我可以看到她的双手在斗篷里蠕动,接着她伸出一只手来。手里果真捏满了钱。我看见有两三张黄色的钞票。

“他现在还给你钱,”我说,“他寄多少钱给你?”

“我可以给你一百块,”她说,“怎么样?”

“只看一分钟,”我说,“而且得按我的吩咐办。你即便给一千块钱我也不愿让她知道。”

“行,”她说,“就按你的办,去吧。只要让我看一分钟就行。我不会求你别的,也不会做出什么事来的。我看了马上就走。”

“把钱给我!”我说。

“事情办完了再给你,”她说。

“你难道还信不过我?”我说。

“信不过,”她说,“我了解你。我是跟你一块儿长大的。”

“你这种人居然还要说什么别人是否可靠,”我说,“好吧。”我说,“我可不能没完没了地挨浇。再见了。”我做出要走的样子。

“杰生!”她喊我。我停住了脚步。

“怎么啦?”我问,“有话快说,我都要湿透了。”

“好吧,”她说,“给你。”四周围没有一个人。我走回到她身边去拿钱,她的手还捏住不放。“你会办的吧?”她说,透过面纱盯着我看,“你答应了?”

“松手吧,”我说,“你想让谁走过来看到我们不是?”

她松开了手。我把钱放进我的兜里。“你会办的吧,杰生?”她问,“只要有别的办法,我是不会来求你的。”

“你算是说对了,你也真找不到别的办法了,”我说,“我当然会给你办的。我说过我要办的,是不是?只不过你现在就得按我说的办法去做。”

“好的,”她说,“我听你的。”

(选自《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钟声又鸣响了……一声又一声,静谧而安详,即使在女人做新娘的那个好月份里,钟声里也总带有秋天的味道。

我把表给你,不是要让你记住时间,而是让你可以偶尔忘掉时间,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时间上面。

阅读指导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作者本人最钟爱的作品。书名出自莎士比亚著名悲剧《麦克白》中麦克白的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全文弥漫着一种悲观情调。

福克纳通过康普生一家,尤其是四个孩子的生活,真实地再现了美国南方历史变化的一个侧面,南方正如康普生家庭一样分崩离析,走向死亡。福克纳用扑朔迷离的叙述手法与分述(分别叙述)结构为他心爱的南方描绘了一幅色调惨淡而又凄凉无比的夕阳晚景。康普生家四个孩子中,凯蒂的堕落意味着南方道德体系的崩溃;班吉四肢发达,却丧失思想能力;昆丁长于思想,却选择了自杀;杰生则断然抛弃南方旧的价值体系,完全接受了资产阶级的价值标准,转向了彻底的自私自利和拜金主义。尽管四个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但他们的生活却都很不幸,很凄惨。因而,福克纳在这部作品中既体现了南方的必然崩溃,又表达了他本人对资本主义价值标准的批判。

凯蒂是全书的中心人物。福克纳曾说过,这本小说是关于两个堕落的女人即凯蒂和她女儿的一出悲剧。小说表面看是无序可谈,仔细分析,大致轮廓就出来了,它大致按“凯蒂的童年——凯蒂进入少女时期——凯蒂的堕落——凯蒂的出走——小昆丁的命运”这样的进程安排。作者的心中对凯蒂充满同情。她堕落了,但她曾经可爱并依旧可爱着。她身上树一般的香味象征着她出自自然的纯真和勃发的生机。作品通过没有善恶是非标准的白痴班吉对凯蒂那魂牵梦绕的怀念最好地展示了凯蒂的善良和美丽;她的温情像炉火一样温暖着被家里其他人忽略了的班吉。

在小说的一片凄凉中,黑佣人迪尔西是惟一的暖色调。她终日操劳,没有享受过任何人生乐趣,但她坚持了下来,并帮助他人活下来,向周围发送着温暖与安慰。1946年福克纳在附录中对迪尔西及其他黑人表达了这样的赞美和尊敬:“迪尔西 他们在苦熬。”

《喧哗与骚动》中独特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为小说增添了无限魅力。首先是意识流手法的精巧运用;其次,作者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手法,全书通过四个人物的视角将支离破碎的现实拼凑成完整的故事;再次,本书运用了“神话模式”(有意识地使一部文学作品的故事、人物、结构大致与人们熟知的一个神话故事平行),康普生一家的历史与基督受难的日子相连,使作品由一个家庭的命运拓宽为人类的命运,具有很深的寓意。

《喧哗与骚动》,最终赢得评论界的极大褒扬。繁复的小说结构和多变的叙述手法让人惊叹。小说家康拉德盛赞此书是坚实的4个乐章的交响乐,众多小说家们将之奉为圭臬,认为它堪称一部讲授创作技巧的教科书。

阅读建议

《喧哗与骚动》是一部经典的却又较为晦涩的意识流作品,结构复杂,寓意较深,是对读者阅读耐心的较大考验。读者阅读时,可调换4部分顺序,比如先读迪尔西部分,这部分较为接近传统小说的叙述手法,容易读,也容易理解。总之,只要读者有足够耐心,便能领略本书那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125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