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地:

①大地。与“天”相对。《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②陆地;地面。《左传·僖公四年》:“公(晋献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fèn);与犬,犬斃。”(坟:隆起。)③土地;田地。《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廛:城市中的空地。国中:指王城之内。)④领土;疆土。《孟子·离娄上》:“争地以战,杀人盈野。”⑤地方;场所。《孙子兵法·虚实》:“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⑥处境;地位。《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⑦指境界。齐己《移居西湖作》:“只待秋声涤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衲衣:僧衣。)⑧地步。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议论有余地,公侯来未迟。”⑨路程。李白《妾薄命》:“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⑩通“第”。副词。但;只。《汉书·丙吉传》:“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多:

①数量大,与“少”相对。《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指得治国之道,即行仁政。寡:少。)王维《相思》:“愿君多采撷。”②胜过;超过。汤显祖《紫箫记·巧探》:“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相如:司马相如,汉辞赋家。王粲:汉魏间人,貌美多才。)③称赞;着重。《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以此名闻当世。”《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士亦以此多之。”④过分的;多余的。《庄子·渔父》:“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饬(chì)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饬:整顿。泰:太,过于,过分。)刘劭《人物志·体别》:“夫在多疑。”⑤增多。《荀子·天论》:“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⑥通“哆”,不正。《法言·吾子》:“中正则雅,多哇则郑。”(哇:淫邪的乐声。)⑦副词。表示限定。约相当于“只”、“仅仅”。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此犹河滨之民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

崎:

[崎岖]1.山路高低不平的样子。张衡《南都赋》:“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岖。”2. 处境困厄艰难。《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外迫蛮夷,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3.形容情意缠绵或感情委婉曲折。古乐府《西乌夜飞》五:“感郎崎岖情,不复自顾虑。臂绳双入结,遂成同心去。”

崎岖:

①山路高低不平。李白《送友人入蜀》:“见说蚕丛路,~~不易行。”②处境困难。文天祥《平原》:“~~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节。”

峡:

①两山之间。《淮南子·原道》:“而仿佯乎山峡之旁。”②两山之间流水的地方。《水经注·江水》:“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海峡]两块陆地夹着的海。

束:

①捆缚;绑。《吕氏春秋·顺说》:“管子得于鲁,鲁束缚而槛之。”②约束;控制。《后汉书 · 卓茂传》:“束身自修,执节淳固。”(修:修养。节:节操。固:坚定。)③聚集。《汉书·食货志下》:“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帛。”④量词。没有定数捆扎成把的东西。《淮南子·氾论》:“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讼:打官司。)《诗经·小雅 · 白驹》:“生刍一束。”⑤装束。《清稗类钞·冯婉贞》:“婉贞乃率诸少年结束而出。”[束脩]十条干肉。1.古代赠送或进献的礼物。《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2. 专指教师的酬金。[束缚]1.捆绑。《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相之:让他做宰相。)2. 约束;限制。《史记·礼书》:“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诱进:引导上进。)

少:

(一)①数量少。与“多”相对。《左传·哀公二年》:“阳虎曰:‘吾车少。’”②缺少;短少;差欠。《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③削弱。贾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④轻视;看轻;小看。《晋书·王济传》:“(济)好以言伤物,侪(chái)类以此少之。”(侪类:同辈。)⑤不多时,表示时间短暂。《庄子·达生》:“少焉,果败而反。”⑥副词。表示程度浅。相当于“稍微”。《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之色少解。” (二)shào ①年幼。与“老”相对。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之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②少年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少长有礼,其可用也。”③排行最末的。《史记·孟尝君列传》:“田婴者,齐威王少子。”

平:

①平坦;不倾斜。《吕氏春秋·应同》:“平地注水,水流湿。”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水面初平云脚低。”②整治使平。《列子·汤问》:“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公平;公正。《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平,我王不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④均平;齐一。《周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⑤平定;平息。《左传·庄公十三年》:“会于北杏,以平宋乱。”⑥安静;安定。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⑦平常;平时。《后汉书·光武帝纪上》:“饮食言笑如平常。”⑧一般;普通。白居易《两朱阁》:“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⑨媾和;讲和。《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随:国名。)⑩通“评”。评议。《商君书·更法》:“孝公平画。”

平旷:

平坦,宽阔。陶渊明《桃花源记》:“土地~~,屋舍俨然。”

旷:

①明朗;光明。《易林·明夷之恒》:“旷然大通,复更生活。”②空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袁枚《祭妹文》:“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陶潜《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特指宽阔之处。张说《岳州山城》:“东旷迎朝邑,西楼引夕阴。”③开朗;旷达。《后汉书· 窦融传》:“旷若发矇。”(发矇:使瞎子睁开眼。)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偕:一并。)④间隔。孟浩然《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伏枕旧游旷,笙簧劳梦思。”⑤荒废。《吕氏春秋·无义》:“以义动,则无圹事矣。”《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川陕长吏、监押、巡检有旷弛者代之。”(长吏:县吏中的位尊者。)又耽搁。昭梿《啸亭杂录·佟襄毅伯》:“自公故后,日渐废弛,至有侍卫旷班,累日不至。”⑥空缺。黄宗羲《原君》:“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⑦无配偶的成年男女。《三国志· 魏书·杜畿传附杜恕》:“今者,外有伺隙之寇,内有贫旷之民。”⑧久远;遥远。《后汉书·朱雋传》:“皆旷年历载,乃能克敌。”薛福成《合肥苏氏族谱·序》:“攀追先民于旷远之世,于实无征,于义无取。”


诗文 地嶮多崎岖,峡束少平旷。
释义

地嶮多崎岖,峡束少平旷。

“地嶮多崎岖,峡束少平旷。”诗句出处:《将离江陵》;是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

暮暮过渡头,旦旦走堤上。
舟人与关吏,见熟识颜状。
痴顽久不去,常恐遭诮让。
昨日倒樯干,今日联百丈。
买薪备雨雪,储米满瓶盎。
明当遂去此,障袂先侧望。
即日孟冬月,波涛幸非壮。
潦收出奇石,雾卷见叠嶂。
地嶮多崎岖,峡束少平旷。
从来乐山水,临老愈跌宕。
皇天怜其狂,择地令自放。
山花白似雪,江水绿於酿。
竹枝本楚些,妙句寄凄怆。
何当出清诗,千古续遗唱。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