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名画《雪景松泉图》赏析 |
释义 | 名画《雪景松泉图》赏析雪景松泉图 现代·谢稚柳作 纸本设色 纵一三七.五厘米 横六八.六厘米 谢稚柳山水笔墨秀润、气息高雅,具北格南韵之长。 《雪景松泉图》是谢老承宋人体格而加以变异自出机杼者,它以“自山下而仰山巅”的高远布局,通过峰峦、松、泉等典型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凝寒境界。 雪景松泉图 首先让我们来看此图的艺术处理。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景》中讲到,“雪景山石皴法宜简不宜繁”,此图皴法正表现出雪景简皴的特点(以概括的线条勾出轮廓,确定形象的大体位置)。雪景有“大雪、微雪、欲雪、晴雪”之分,此图表现的是明快爽朗的晴雪境界。皴笔密在凹处,疏于凸面。勾劈见顿挫,落笔见方折,但又不琐碎。皴纹和骨线框架按脊(山脉)分搭,远望之整体见山势,近视之局部见笔趣。图中石法,是在骨线的基础上,依山石纹理加皴,第一步是用松秀简洁的笔道作骨干,采取宋人“勾而复皴”之法,逐步深入。位置紧而笔墨松,用皴笔来表现土、石质感。清笪重光讲得好:“勾之行止,即峰峦之起跌,皴之分搭,即土石之纹痕。”(《画筌》)这种勾皴结合来塑造形象的方法,使物象和笔墨达到有机的统一。此画法使人联想到“树石布塞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乃得画理”(钱杜)的画学观点。再看树法。和主峰在章法上地位相当的双松,其形态的处置极合龚贤“二株一丛,必一俯一仰,一欹一直,一向左,一向右,一有根,一平头,二根一高一下”的观点。图中松树先用中锋圆笔勾出形象,树干之皴亦即画山之皴,以斫拂笔意为之,而不同于一般的松树鳞皴。双松长于崖壁,画家特别强调其纠缠交错的树枝,紧束其干部而放纵其枝条,松针繁密排列,似乱非乱,点叶与勾叶相间,寓工写于一气,并随针丛生发位置高下,自然取姿,极富生活情趣。最后看泉瀑的画法。瀑布在主峰左侧陡落,经叶丛掩映,断而复出,转而突现于近处。在石缝逼迫下,数条白练直下,富有变化,也正所谓“直泉莫连”便能简洁生动。这种以水墨衬示悬泉的画法,是宋人常用的一种手法。 谢稚柳曾说:“我国的绘画,从著色发展到纯墨色,从塑造艺术形体到展现艺术风格,没有笔墨是完成不了它的使命的。梁萧绎首先提出‘笔精墨妙’,特别强调在绘画上所起的作用。”谢老始终以“笔精墨妙”作为艺术上的审美追求,他说:“笔画一条线条,对表现对象所起的作用,就有它的艺术的形象性,就有它的气格与情调,这就是所谓的用笔。笔必须通过墨来表达,笔墨自始至终结合在一起,是相依为命的。笔运用墨来表现笔自己,这就是笔,笔运用墨表现不出笔自己,那只是笔被墨运用来表现墨,这就不是笔,只是一条墨线条,这就是笔墨的关系。” 此图树石骨体重在用笔,皴染点簇强调墨法,笔墨分明而不刻露,浑融而不模糊,燥笔见其润泽,湿处见其爽朗。远处以骨线框定山石,用笔粗实浓重,勾后再皴,然后笔意放逸转而大块墨色。古人以为“湿不可溷浊,燥不可涩滞”,“用墨无他,惟在洁净,洁净自能活泼”。谢老尝言一幅笔墨好的作品看似不难拷贝下来,但一动毛笔就完全两回事了,关键是笔墨气息、功力修养不同,笔的性格无可装假,貌合神离,就形同木偶了。所以唐张彦远在他的《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此图作于癸亥1983年先生七十四岁时。此时谢先生的画风已由中年重在线条细润规整逐步脱略形迹,发展为线面结合侧重于“落墨”的风格,代表着他由早年谨严转向晚年豪放恣肆的一种画格。落笔之际,未尝以敷色晕淡细碎为功,用笔也相应渐趋放逸宽厚,墨色则向淋漓泽润方向发展,用色方面则渐由明净单纯转向墨彩交融,不论花鸟,山水均表现出这个特点。什么叫“落墨”?谢先生自己讲到:“所谓落墨,盖以墨为格,而副之以杂彩,其迹与色不相映隐。徐熙画迹久绝于世,予奇其所创,推此画理,斟酌去就,演为此体,易工整为放浪,而离乎形象之中,且不独施之于花竹,兼推及山水,思欲骋其奇气,以激扬江山之佳丽。”这种施以杂彩“以墨为格”的技法,大大拓展了作者先前的气局,丰富了画面的意趣。此图松丛结合了“落墨”之法,赋以石色,别有情趣,丰富了单一针叶排列的表现方法,在整体前景中色墨相融更显神采,也可体会到谢稚柳所谓“落墨”的画法特点。(文中引用谢稚柳语均见《鉴馀杂稿》。)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