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冠壮士籍,功酬明主恩。”诗句出处:《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是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
十岁慕倜傥,爱白不爱昏。宁爱寒切烈,不爱旸温暾。
二十走猎骑,三十游海门。憎兔跳跃跃,恶鹏黑翻翻。
鳌钓气方壮,鹘拳心颇尊。下观狰狞辈,一扫冀不存。
名冠壮士籍,功酬明主恩。不然合身弃,何况身上痕。
金石有销烁,肺腑无寒温。分画久已定,波涛何足烦。
尝希苏门啸,讵厌巴树猿。瘴水徒浩浩,浮云亦轩轩。
长歌莫长叹,饮斛莫饮樽。生为醉乡客,死作达士魂。
【注释】:
诗文 | 名冠壮士籍,功酬明主恩。 | |
释义 | 名冠壮士籍,功酬明主恩。“名冠壮士籍,功酬明主恩。”诗句出处:《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是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 再拜捧兄赠,拜兄珍重言。我有平生志,临别将具论。 | 十岁慕倜傥,爱白不爱昏。宁爱寒切烈,不爱旸温暾。 二十走猎骑,三十游海门。憎兔跳跃跃,恶鹏黑翻翻。 鳌钓气方壮,鹘拳心颇尊。下观狰狞辈,一扫冀不存。 名冠壮士籍,功酬明主恩。不然合身弃,何况身上痕。 金石有销烁,肺腑无寒温。分画久已定,波涛何足烦。 尝希苏门啸,讵厌巴树猿。瘴水徒浩浩,浮云亦轩轩。 长歌莫长叹,饮斛莫饮樽。生为醉乡客,死作达士魂。 【注释】: 名:①名字;名称。《孟子·尽心下》:“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讳:避讳。)②取名;命名。《战国策·魏策三》:“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③名号;名分。《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④名声;声誉。卓尔堪《明遗民诗序》:“死事者名垂青史,固无论已。”(死事:效忠国事而死。垂:留传。固:本来。无论:不用说。)⑤著称;闻名。《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指诸葛亮的《出师表》。伯仲间:可以相提并论。)⑥古代名家的简称。名家以正名辨义为主,战国百家之一。⑦说出;陈述。林嗣环《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出一处也。”⑧占有。《论衡·骨相》:“不名一钱。”⑨大的;重要的。《庄子·天下》:“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⑩文字。《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冠:(一)①帽子的总称。《战国策·魏策四》:“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跣xiǎn :光着脚。)②类似冠的东西。《聊斋志异·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二)guàn ①戴帽子。《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许子:当时农家许行。)②古代的一种仪式。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字:命以字。)男子成年也称冠。《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沂:水名。风:吹风。舞雩:古代求雨之壇。)③居第一位。《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壮:①大;盛大。《诗经·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猶。”(猶,道。)李梦阳《明远楼春望》:“风雨江声壮,兵戈地色寒。”②强壮;健壮。左思《吴都赋》:“趫材悍北。”(趫:矫健。)③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贾谊《治安策》:“大国之王,幼弱未壮。”④成年;长大。《韩非子·难二》:“周公旦假天子七年,成王壮,授之以政。”⑤雄伟;豪壮。《汉书 · 樊哙传》:“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丰沛:二邑名。)⑥认为勇敢。《汉书·高帝纪上》:“羽壮之,赐以酒。”(羽:项羽。)壮士:意气壮盛之士,勇士。《战国策·燕策》:“风萧萧兮易水寒,~~一去兮不复还。”士:①从事某种活动的男子。《周易·归妹》:“女承筐,无实;士刲(kuī)羊,无血。”(刲:割。)②特指未婚的青年男子。《诗经·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③古代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贵族的最下一等。《礼记·王制》:“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④智者;贤者。后泛指读书人,知识阶层。《荀子·劝学》:“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士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yù)货曰商。”(鬻:卖。)⑤古代的法官;狱官。《孟子·告子下》:“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管夷吾:管仲。孙叔敖:春秋时楚令尹。海:指隐居海滨。)⑥对人的美称。古乐府《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⑦古军制,在车上者称士,也称“甲士”。与“步卒”相对。屈原《九歌·国殇》:“矢交坠兮士争先。”⑧通“事”。职事;从事。《诗经·豳风·东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⑨通“仕”。做官。《论衡·刺孟》:“有士于此,而子悦之。”⑩通“恃”。依靠;凭借。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势也。’”籍:①记载贡赋、人事及户口等的册籍。《周礼·夏官·大司马》:“乃以九畿(jī)之籍,施邦国之政职。”(畿:国都周围地区。)②名籍,表明姓名、年龄、身份等。陈梦雷《东行口占》:“籍削寄名归卒伍,魂销凭梦返家园。”(削:削除,革去。)③书册。《史记· 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④登记;记录。《史记· 项羽本纪》:“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⑤籍贯。韩愈《答崔立之》:“旧籍在东部,茅屋枳棘篱。”⑥通“藉”(ji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风:同“讽”。)⑦赋税。《管子·国蓄》:“租籍者,所以强求也。”⑧天子到特定的田亩中亲自耕作,表示鼓励农耕。《国语·周语上》:“宣王即位,不籍千亩。”[籍没]登记财产,予以没收。《三国志·魏志·王修传》:“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功:①功劳;业绩。《战国策·赵策四》:“不及今令有功于国。”②成就;功效。《庄子· 天运》:“劳而无功。”《晋书·谢安传》:“妙算有遗,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降龄:上天给予的寿龄。垂成:将成。)嵇康《养生论》:“田种一也,至于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③工作。《吕氏春秋·仲春》:“无作大事,以妨农功。”④功能。《荀子·天论》:“以全其天功。”⑤工程。葛洪《抱朴子·外篇·崇教》:“民力竭于功役,储蓄靡于不急,起土山以准嵩霍,决渠水以象九河。”(靡:浪费。嵩霍:二山名,被称为中岳与南岳。)⑥精善;坚固;精良。《管子·七法》:“有蓄积,则久而不匮;器械功,则伐而不费。”⑦通“攻”。治理。《水经注·巨洋水》:“中有古坛,参差相对,后人微加功饰,以为嬉游之处。”⑧丧服通称。《礼记·服问》:“绖服之绖,服其功衰。”酬:①向客人敬酒。《世说新语·赏誉下》:“温元甫、刘王乔、裴叔则俱至,酬酢终日。”陶潜《游斜川》:“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引满:斟满酒。)②报答。李白《走笔赠独孤驸马》:“壮心剖出酬知己。”③应答;交际往来。刘知几《史通·惑经》:“其间切磋酬对。”④报酬;偿付;偿还。《北史· 阳休之传》:“监临之官出行,不得过百姓饮食,有者,即数(shǔ)钱酬之。”《新唐书·李朝隐传》:“成安公主夺民园,不酬直。”⑤实现。李频《春日思归》诗:“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酬酢]1. 主客互相敬酒。主敬客称酬,客回敬称酢。《淮南子·主术》:“觞酌俎豆酬酢之礼,所以效善也。”2. 应酬;交际往来。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温元甫、刘王乔、裴叔则俱至,酬酢终日。”明:①明亮;光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烂。”②照亮。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火尚足以明也。”③明显;明白。《战国策·齐策一》:“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④公开。《战国策·赵策四》:“太后明谓左右。”又显露。柳宗元《小石潭记》:“明灭可见。”⑤说明;表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⑥贤明;英明。诸葛亮《前出师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⑦聪明;智慧。《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放弃。)⑧视力;眼力。又视力好。《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⑨白天。张煌言《拟古》之二:“晦明本如毂(gǔ),日日相推移。”(晦:黑夜。毂:车轮的中心。)⑩旧指阳世间。颜延之《和谢监灵运一首》:“人神幽明绝。”(幽:指阴间。绝:指时乱不得祭祀。)(11)次(日或年)。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南海:指浙江佛教胜地普陀山。)(12)朝代名。朱元璋建于公元1368年,1661年为清王朝所代替。[明堂]古代天子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古乐府《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器]即“冥器”。古代殉葬用的器物。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殡,摆设明器,好生齐整。”(大人家:大户人家。)明主:贤明的君主。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上之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主:①君;国君。《荀子·王霸》:“主能治近,则远者理;主能治明,则幽者化;主能当一,则百事正。”(理:治理。幽:暗处。化:感化。当:主管。)《商君书·君臣》:“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②皇帝的女儿。《后汉书·宋弘传》:“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③春秋战国时称大夫为主。《左传·昭公元年》:“赵孟曰:‘谁当良臣?’对曰:‘主是谓矣。’”(赵孟:晋国卿大夫。当:相当于。)④主人。杜甫《秋兴八首》之四:“王侯第宅皆新主。”(第:贵族的大宅子。)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子猷:王徽之字。)⑤死者的牌位。《春秋·文公二年》:“作僖公主。”⑥根本;首要的。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⑦掌管;主持。《墨子·备高临》:“十人主此车。”⑧预兆。范仲淹《奏乞宣谕大臣定河东捍御》:“河东地震数年,占书亦主城陷。”恩:①恩惠;德惠。诸葛亮《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②有情义。苏武《诗四首》之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韩非子·六反》:“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