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即及我,我愧非其伦。”诗句出处:《酬张十八访宿见赠》;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今我官职冷,君君来往频。
我受狷介性,立为顽拙身。
平生虽寡合,合即无缁磷。
况君秉高义,富贵视如云。
五侯三相家,眼冷不见君。
问其所与游,独言韩舍人。
其次即及我,我愧非其伦。
胡为谬相爱,岁晚逾勤勤?
落然颓檐下,一话夜达晨。
床单食味薄,亦不嫌我贫。
日高上马去,相顾犹逡巡。
长安久无雨,日赤风昏昏。
怜君将病眼,为我犯埃尘。
远从延康里,来访曲江滨。
所重君子道,不独愧相亲。
【注释】:
诗文 | 其次即及我,我愧非其伦。 | |
释义 | 其次即及我,我愧非其伦。“其次即及我,我愧非其伦。”诗句出处:《酬张十八访宿见赠》;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昔我为近臣,君常稀到门。 | 今我官职冷,君君来往频。 我受狷介性,立为顽拙身。 平生虽寡合,合即无缁磷。 况君秉高义,富贵视如云。 五侯三相家,眼冷不见君。 问其所与游,独言韩舍人。 其次即及我,我愧非其伦。 胡为谬相爱,岁晚逾勤勤? 落然颓檐下,一话夜达晨。 床单食味薄,亦不嫌我贫。 日高上马去,相顾犹逡巡。 长安久无雨,日赤风昏昏。 怜君将病眼,为我犯埃尘。 远从延康里,来访曲江滨。 所重君子道,不独愧相亲。 【注释】: 其:(一)①代词。1.相当于“他(她、它)”、“他的”;“他们(她们)”、“他们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叱咄:呵斥。)2. 相当于“我(的)”。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3.表示指代。相当于“这”、“那”、“其中的”。《史记·项羽本纪》:“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鄙:边境。)②副词。1.表推测;估计。相当于“大概”、“或许”。《论语·泰伯》:“才难,不其然乎?”2. 表反问。《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3. 表祈使。相当于“当”、“可”。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仄陋:出身卑微。)4. 表时间。相当于“将”。《列子·汤问》:“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③连词。1.表假设。相当于“假如”、“如果”。《孟子·梁惠王上》:“其若是,孰能御之?”2. 表选择。相当于“或者”、“还是”。韩愈《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④助词。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词头。《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言:助词,无义。)(二)jī语气词。表示疑问。《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央:尽。)次:①临时驻扎和住宿。《左传·僖公四年》:“师退,次于召陵。”《尚书·泰誓中》:“王次于河朔。”②指临时驻扎和住宿的地方。《周易·旅卦》:“旅即次。”王勃《饯韦兵曹》:“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③依次序排列。《荀子·王制》:“贤不能待次而举。”④第二。《孙子兵法· 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次之。”⑤量词。表示动作或事物出现的回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历险数次,遂达峰顶。”⑥中;中间。即:①走近;靠近。《论语· 子张》: “望之俨(yǎn)然,即之也温。”(俨然:庄重。温:温和。)《诗经·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②至;到。《仪礼·聘礼》:“宾即馆。卿大夫劳宾,宾不见。”(馆:宾馆。劳:慰问。)③就着(某种事物)。《史记·吴王濞列传》:“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④就在(某时,某地);就(某物)。《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⑤当下;当时。《汉书·龚遂传》:“(盗贼)闻遂教令,即时解散。”⑥副词。1. 就是。《汉书·原涉传》:“(王)游公母即祁太伯母也。”2.立即;马上。《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即遣兵三万以助备。”⑦连词。1.假如;假使。《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jǐng)。”(臣:谦称。敢:谦词。自刭:自杀。)2.相当于“则”。《史记·项羽本纪》:“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盐铁论·本议》:“贱即买,贵则卖。”3.即令;即使。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及瘳,或竟成痼疫。”及:①赶上;追上。《左传·成公二年》:“故不能推车而及。”《吕氏春秋·听言》:“往者不可及,来者不可待。”②至;到达。《左传·宜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③如;比得上。《战国策·齐策一》:“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④趁着。《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济:渡河。)《战国策·赵策四》:“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⑤介词。和;与。《诗经·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殆:只怕。公子:指贵族之子。)《诗经·卫风·氓》:“及父偕老,老使我怨。”愧:羞惭。《诗经·小雅·何人斯》:“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非:①违背;违反。《左传·定公四年》:“无谋非德,无犯非义。”(无:不。谋:谋划。犯:触及。)②违理的事;过错。与“是”相对。《庄子·齐物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③指责;讥讽;非议;非难。《吕氏春秋·审己》:“国人不说,大非上。”(说:同“悦”。上:指国君。)《荀子· 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④不是。《庄子·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你。安:怎。)⑤无;没有。左思《三都赋序》:“虽宝非用。”⑥副词。不。《尚书·盘庚下》:“各非敢违卜。”( 卜:吉卜。)其:(一)①代词。1.相当于“他(她、它)”、“他的”;“他们(她们)”、“他们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叱咄:呵斥。)2. 相当于“我(的)”。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3.表示指代。相当于“这”、“那”、“其中的”。《史记·项羽本纪》:“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鄙:边境。)②副词。1.表推测;估计。相当于“大概”、“或许”。《论语·泰伯》:“才难,不其然乎?”2. 表反问。《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3. 表祈使。相当于“当”、“可”。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仄陋:出身卑微。)4. 表时间。相当于“将”。《列子·汤问》:“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③连词。1.表假设。相当于“假如”、“如果”。《孟子·梁惠王上》:“其若是,孰能御之?”2. 表选择。相当于“或者”、“还是”。韩愈《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④助词。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词头。《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言:助词,无义。)(二)jī语气词。表示疑问。《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央:尽。)伦:①类;同类。扬雄《法言序》:“冠乎群伦。”(冠:位居第一。)贾谊《过秦论上》:“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②类比;匹敌。《法言·五百》:“贵无敌,富无伦。”③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孟子· 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④条理;次序。《尚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克:能。谐:和谐。)又指有条理。《周礼·考工记·弓人》:“析干必伦。”(劈树干必须顺着纹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