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诗句出处:《长安古意》;是唐朝诗人卢照邻的作品。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
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啼花戏蝶千门侧,
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
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
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著蝉鬓,
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御史府中乌夜啼,
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
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北堂连北里,
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
燕歌赵舞为君开。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专权意气本豪雄,
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
即今唯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长安古意》唐朝诗人卢照邻的作品。【注释】:
梁:
①[名]桥。《诗经·大雅·大明》:“造舟为~。”②[名]鱼梁。形似桥的捕鱼小堤。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为鱼~。”③[名]屋梁。杜甫《江村》:“自来自去~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④[名]古代国名。在陕西韩城南面。《左传·僖公十九年》:“秦遂取~。”家:
①家;家庭。《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②家庭的住所。杜甫《苦雨》:“群木水光下,万家云气中。”③卿大夫的采邑。《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④学术流派。《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画:
①划分;划分界线。《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芒芒:辽远的样子。)司马迁《报任安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②绘画;作画。《战国策·齐策二》:“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后汉书·宗室传·齐武王佖》:“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伯升:刘縯字。)③图画;画成的艺术品。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聊斋志异·促织》:“拾视之,非字而画。”④有彩画的;用彩画装饰的。韦应物《郡斋中雨与诸文士燕集》:“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⑤谋划;筹划。《史记·留侯世家》:“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商君书· 更法》:“孝公平画。”(平:评议。)⑥计策;计谋。《史记·淮阴侯列传》:“言不听,画不用。”⑦书法的横笔叫画;汉字的一笔叫一画。魏学洢《核舟记》:“细若纹足,钩画了了。”阁:
①贮藏食物的橱柜。《礼记·内则》:“大夫七十而有阁。”②一种类似楼房的建筑物,通常为两层,四方形,六角形或八方形。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丹:指彩绘。无地:指水中。)③女子卧室。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④阁道,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架木而成的道路。也指楼与楼之间架空的复道。《洛阳伽蓝记·法云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扇:门扇。)⑤小门。古诗《上山采蘼芜》:“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⑥中央官署。《后汉书·仲长统传》:“虽署三公,事归台阁。”⑦搁置;放下。《齐民要术·养羊》:“于风凉处阁置。”《新唐书·刘知几传》:“阁笔相视。”天:
①人的头部。《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释:去除。巧故:伪诈。)②天空。王充《论衡·谈天》:“察当今天去地甚高,古天与今无异。”《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穹庐:毡帐。)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罚。)④天气;气候。《吕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⑤自然界。《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⑨依凭;依靠者。《仪礼· 丧服》:“夫者,妻之天也。”中:
(一)①中间。《墨子·经上》:“中,同长也。”(同长:同样长的半径。)柳宗元《天说》:“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②内;在一定的范围内。《孟子·滕文公上》:“国中无伪。”《考工记·巨人》:“国中九经九纬。”③位置、等级在高下或两端之间。《列子·力命》:“中涂遇东郭先生。”(涂:同“途”。)《汉书·食货志下》:“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④正;适中。《礼记·玉藻》:“头颈必中。”《孟子·离娄下》:“汤执中。”(汤:殷商国君。)⑤宜于;合于。《史记·外戚世家》:“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 (二)zhòng ①符合;适合。《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后说。”《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②诬蔑;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汉书·何武传》:“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显、商:人名。)③遭受;感受。《后汉书·马援传》:“援亦中病。”起:
①[动]站起,起来。《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②[动]起床。《孟子·尽心上》:“鸡鸣而~。”③[动]起身,出发。《墨子·公输》:“子墨子闻之,~于鲁。”④[动]兴起。《荀子·天论》:“一废一~,应子以贯,理贯不乱。”⑤[动]发动。贾谊《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矣。”⑥[动]起用。《泰州海陵县主薄许君墓志铭》:“有拔而~之。”⑦[动]修建。李华《吊古战场文》:“秦~长城,竟海为关。”⑧[动]开始。《史记·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⑨[动]出身。《汉书·萧何曹参传》:“萧何曹参皆~刀笔吏。”汉:
①河流名。汉水,也称汉江。为长江最长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流经陕西、湖北,在武汉市入长江。《孟子·滕文公上》:“决汝、汉,推淮、泗,而注之江。”②天河;银河。《汉书·天文志》:“(王梁)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横。”《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③男子。陆游《雨夜不寐,观壁间所张魏郑公砥柱铭》:“世间岂无一好汉,叱咤喑(yīn)呜气吞虏。”(喑呜:怒喝声。)④朝代名。1. 刘邦建,公元前206~公元8年,史称“西汉”;刘秀建,公元25~220年,史称“东汉”。2.五代之一。刘知远建,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⑤民族名。汉族。《汉书·匈奴传下》:“近西羌保塞,与汉人交通。”帝:
①天帝。古人或宗教徒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为帝。《尚书·吕刑》:“上帝监民。”屈原《九歌·少司命》:“夕宿兮帝郊。”②君主;皇帝。《战国策·赵策三》:“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四年》:“帝每劝以读书,(赵)普遂手不释卷。”金:
①金属的通称。《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周礼·秋官·职金》:“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为:制作。)②金黄色。《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阿房宫赋》:“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③钱财;钱。《史记·陈丞相世家》:“臣闻(陈)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④金属制的乐器或兵器。《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淮南子·说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利金:磨利刀剑。)⑤古代八音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言,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⑥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以一镒(二十四两)为一金,或以一斤为一金。《史记·燕召公世家》:“子之因遗(wèi)苏代百金。”(子之:人名。遗:赠与。)《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脰dòu:颈项;头胪。)《狱中杂记》:“富者赂数百金。”⑦比喻坚固。《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地,金城千里。”⑧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⑨朝代名(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所建。茎:
①植物的主干。《荀子·劝学》:“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吕氏春秋·审时》:“得时之稻,大本而茎葆。”(本:根。茎葆:茎秆丛生。)②柱;竿。郑觉斋《扬州慢》:“金茎露湿。”《后汉书·班固传》:“擢双立之金茎。”③量词。用于条状物。卢延让《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甫《乐游园歌》:“数茎白发那抛得。”云:
①同“云2”。②说。《论语·子罕》:“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牢:人名。试:见用于朝廷。艺:多才艺。)③有。《荀子 ·法行》:“其云益乎?”④代词。如此。《史记·汲郑列传》:“汲、郑亦云,悲夫!”(汲、郑:指汲黯、郑当时二人。)⑤助词。1. 用于句首。《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2. 用于句中。《后汉书·陈龟传》:“虽殁(mò)躯体,无所云补。”(殁:死。补:弥补。)⑥语气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史记·伯夷列传》:“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云云]通“芸芸”。众多貌。《庄子·在宥》:“万物云云。”外:
①疏远。《周易·泰》:“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zhǎng),小人道消也。”(内:亲近。长:增长。消:减少。)《韩非子·爱臣》:“此君人者所外也。”(君人者:国君。)②外边;外部。与“内”相对。《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③外表。《法言·修身》:“其为外也肃括。”④其他的。《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⑤不正规的;非正式的。《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⑥排除;除去。《淮南子·精神》:“外此,其余无足利矣。”⑦称父系之外的亲属。《尔雅·释亲》:“母之考为外王父。”直:
①直,与“曲”相对。《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②跟地面垂直的。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干:冲犯。)③竖,与横相对。《山海经·大荒北经》:“(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郭璞注:“直目,从(zòng)目也。”(从:同“纵”。)④伸;挺直。《孟子·滕文公下》:“且夫枉尺直寻者,以利言也。”(枉:屈。寻:八尺为寻。)⑤行为正直。《商君书·修权》:“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⑥坦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狭中:心胸狭隘。)⑦面对;遇到。《汉书·甯成传》:“宁见乳虎,无直甯成之怒。”(乳虎:幼虎。)《汉书·义纵传》:“无直宁成之怒。”(宁成:人名。)⑧值班;侍卫。特指在殿堂中值班,侍奉君主。《晋书·羊祜传》:“悉统宿卫入直殿中。”⑨价值。《史记·张汤传》:“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⑩工钱。《后汉书·班超传》:“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11)副词。1. 径直;一直。《汉书·陆贾传》:“(陈)平尝燕居深念,贾往,不请,直入坐。”(燕居:闲居。念:思。请:请见。)2.仅;只是。《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