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藻:

①一种水草。可供食用。《诗经·召南·采蘋》:“于以采藻,于彼行潦(lǎo老)。”②文采;花纹。《汉书·叙传上》:“摛(chī吃)藻如春华。”(摛:舒展。)③文辞。《文心雕龙·情采》:“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辩雕:描绘。)④修饰。《晋书·嵇康传》:“土木形骸(hái孩),不自藻饰。”⑤古代帝王冕上穿玉的五彩丝绳。《礼记·玉藻》:“天子玉藻。”

藻鉴:

品评,鉴别。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持衡留~~,听履上星辰。”

鉴:

①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周礼·天官·凌人》:“春始治鉴。”②铜镜。《新唐书·魏征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冠。”应璩《与夏侯孝智书》:“援鉴自照,鬓已半白,良可惧也。”③映照。《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美泽可以鉴。”《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柳宗元《愚溪诗序》:“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④借鉴,引以为戒。《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杜牧《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⑤明察;审察。李密《陈情表》:“皇天后土,实所共鉴。”诸葛亮《正议》:“魏不审鉴,今次之矣。”《文心雕龙·乐府》:“季札鉴微于兴废,精之至也。”(季札:人名。)

正:

(一)①不偏斜。《尚书·说命上》:“惟木从绳则正。”(绳:指木工取直的墨线。)《荀子·君道》:“仪正而景(yǐng影)正。”(仪:用来测定时刻的日规。景:影子。)②人的行为正派;正直;公正。《新书·道术》:“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盐铁论·论儒》:“子瑕,佞(nìng泞)臣也,夫子因之,非正也。”③合规范;合标准。《论语·乡党》:“割不正不食。”(割:切肉。)④纯正不杂。《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⑤作为主体,与“副”相对。《隋书·经籍志》:“补续残缺正副二本,藏于宫中。”⑥正面,与“反”相对。《天工开物·造皮纸》:“纸以逼帘者为正面。”(逼:靠近。帘:竹帘。)⑦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九章算术·方程》:“如方程,各置所取,以正负术入之。”⑧长官。《左传·哀公元年》:“(少康)为仍牧正,……逃奔有虞,为之庖正。”⑨正当;合适。《管子·立政》:“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⑩纠正;使……正。《左传·隐公十一年》:“政以治民,刑以正邪。”使端正。《论语·子路》:“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1)副词。表示动作在进行中;状态的持续。《汉书·燕刺王旦传》:“正讙不可止。” (二)zhēng ①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汉书·武帝纪》:“三年春正月,行幸甘泉宫。”(幸:指帝王到某处。)②箭靶中心。《诗经·齐风·猗嗟》:“终日射侯,不出正兮。”

当:

(一)①面对;面向。王充《论衡·变动》:“盛夏之时,当风而立。”②正在某处。《墨子·兼爱下》:“然当今之时。”③相当于;抵得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张仪)乃曰:‘以一(张)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到。)④抵挡;抵抗。《战国策·齐策一》:“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⑤遮挡;挡住。《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⑥担当;承受。《宋史·萧注传》:“敢当天下大事。”⑦担任;充当。《晋书·熊远传》:“今当官者以理事为俗吏,奉法为苛刻。”⑧主管;掌管。《左传·襄公二年》:“于是子罕当国。”⑨判决定罪。《史记·蒙恬列传》:“当高罪死。”⑩适应;符合。《汉书·盖宽饶传》:“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挫:屈辱。)(11)应该;应当。《后汉书·马援传》:“穷当益坚,老当益壮。”(12)介词。引进时间或处所。相当于“就在”。《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是:此。) (二)dàng ①恰当;得当。《礼记· 乐记》:“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②当做。《战国策·齐策四》:“安步以当车。”③器物的底部或顶端。《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有千金之玉卮(zhī),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卮:酒杯。)

省:

(一)①减少;去掉。《后汉书·襄楷传》:“省欲去奢。”《三国志·吴书· 吴主传》:“省徭役,减征赋。”②俭省;节省;节约。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所以省费燎火。”③宫禁。《北齐书·神武纪》:“孙腾带仗入省。”④古代官署名。为朝廷的中央机构。《新五代史·豆卢革传》:“父子同省,人以为非。”⑤地方行政区划名。元代于各路设行省,后世即以省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直属中央领导。洪秀全《原道醒世训》:“以此省此府此县而憎彼省彼府彼县。” (二)xǐng ①检查;察看;视察。《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春游,览省远方。”(功:事。)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生下车省风俗,疗病苦。”②检查自己。《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日:一天。)③问候、探视尊长。《礼记·曲礼上》:“昏定而晨省。”④泛指探视。《新唐书·杜审言传》:“初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⑤醒悟:明白。杜甫《游龙门奉先寺》:“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诸:

①众;各。《诗经·邶风·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伯姊:大姐。)《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身率诸军攻祁山。”(身:亲自。)②相当于“之于”。(“之”是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列子 · 汤问》:“投诸渤海之尾。”③介词。相当于“于”。《礼记·祭义》:“孝弟发诸朝廷。”(弟:同“悌”。)④“之乎”的合音。《左传·昭公八年》:“子闻诸?”(闻诸:闻之乎,听说过这件事情吗?)⑤助词。无义。《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居:助词。)

生:

①生长;长出。《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②活着;生存。《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③生命;性命。《韩非子·解老》:“禄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禄:俸禄。持:维持。)④产生;发生。《韩诗外传》卷五:“水渊深广,则龙鱼生之。”⑤生育;诞生。《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⑥生存的期间,指人的一生;一辈子。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⑦生活;生计。柳宗元《捕蛇者说》:“乡邻之生日蹙(cù)。”(蹙:窘迫。)⑧不熟的。1. 未煮或未煮熟的。《吕氏春秋·适音》:“大飨之礼,上玄尊而俎生鱼。”2.未加工炼制的。《洛阳伽蓝记·城北》:“头后垂二尺生绢。”⑨读书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

来:

(一)①小麦。《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牟。”②由彼至此,由远到近。跟“去”、“往”相反。《孙子兵法·九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③使……来;招致;招来。也作“徕”。司马迁《史记·文帝本纪》:“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④某一时间以后。《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⑤将来;未来。陶潜《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改正。追:追求。)《孟子·滕文公下》:“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斯:则。已:停止。)⑥句末助词。《庄子·人间世》:“尝以语我来。”《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二)lài 慰劳。《诗经·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职:主管。劳lào:慰劳)

到:

①达到;到达。《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蒙到,二郡皆服。”《史记·平准书》:“于是天子北至朔方,东到太山。”(太:同“泰”。)②通“倒”。颠倒。《墨子·经下》:“临鉴而立,景到。”(鉴:镜。景:同“影”。)

蟾:

①“蟾蜍”的简称,即癞蛤蟆。杜牧《题寿安县甘棠馆御沟》:“水殿半倾蟾口涩,为谁流下蓼花中?”②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因以为月的代称。《宋史·乐志十五》:“残霞弄影,孤蟾浮天。”

蟾宫:

月宫。李俊民《中秋》:“鲛室影寒珠有泪,~~风散桂飘香。”

宫:

①房屋;住宅。《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②帝王的宫殿。《史记·秦始皇本纪》:“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③宗庙;神庙。《洛阳伽蓝记·永宁寺》:“须弥宝殿,兜率净宫,莫尚于斯也。”④古代五刑之一。残害男子生殖器,破坏妇女生殖机能的刑罚。《汉书·景帝纪》:“除宫刑,出美人。”⑤古代五声“宫商角徵羽”音阶的第一音。相当于简谱的“1”。《宋书· 律历志上》:“宫、商、角、徵、羽,谓之五声。”


诗文 藻鉴正当莲省,诸生来到蟾宫。
释义

藻鉴正当莲省,诸生来到蟾宫。

“藻鉴正当莲省,诸生来到蟾宫。”诗句出处:《八宝妆》;是宋朝诗人宋无名氏的作品。

是舍人才调,犹采茅、紫芝峰。有列宿心胸,清辞太白,雅趣元龙。从他暂、无毡官冷,怡然怀抱自从容。枫陛荐章吻合,金闺仙籍名通。暑馀凉送薰风。圆桂魄、丽遥空。庆初度垂弧,莲开十丈,酒满千锺。明年称寿何处,看玉犀、人在玉堂中。藻鉴正当莲省,诸生来到蟾宫。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