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翻译的几种方法 |
释义 | 翻译的几种方法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元丰”是年号,不翻译)(《记承天寺夜游》)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和氏璧”为物名,不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 (3)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将军”、“都尉”是官名,不翻译,照抄下来)(《陈涉世家》) 2.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1)夫战,勇气也。(“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曹刿论战》) (2)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趋如故。(“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应删去)(《狼》) 3.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如: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要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两小儿辩日》) (2)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感到)非前物。(“顿”是“立刻”、“马上”的意思,在翻译时,应补出“感到”、“觉得”)(《促织》) 4.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例如: (1)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岁”应换成“年”)(《观潮》) (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父亲”、“你”)(《促织》) 5.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 (1)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愚公移山》) (2)蚓无爪牙之利。(可调成“蚓无利爪牙”的形式)(《劝学》) 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七条:①回头看;②看;③探问;④拜访;⑤顾惜、顾念;⑥考虑;⑦但、只是,反而、却。在这个句子中用第⑦项最恰当)(《促织》)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例如: 石青糁之。(“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在翻译时必须译出)(《核舟记》) 8.意。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鸿门宴》) 9.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例如: (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的说法来翻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四个短语,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过秦论》) 10.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例如: 弊在赂秦。(“弊”扩为“弊端”、“弊病”,“赂”扩为“贿赂”)(《六国论》) 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例如: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可扩展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论积贮疏》) 特别注意:关于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还可按下面的顺口溜记忆: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