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棉花传入中原 |
释义 | 棉花传入中原宋元期间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入中原,使中原衣被原料发生重大变化,推动了经济发展,是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江南植棉最早记录是宋末元初浙江人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木棉,江南多有之,以春二、三月之晦下子、种之即生。”(《资治通鉴·梁纪十五》)元代棉花在长江流域已有较广泛的传播。至元二十六年(公元89),元朝政府分别在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设置木绵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棉布十万匹。元贞二年(1296)元朝政府又规定木棉、布、丝棉、绢四项,同时列为夏税的内容。早在宋代前,在今日吐鲁番一带已有棉花种植,新疆所种的棉花是多年生木棉。宋元时代棉花越过河西走廊,发展到黄河中下游。到元代棉花已发展到陕西。《农桑辑要》说:“苎麻本南方之物,木棉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苎麻艺于河南,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两方之民,深荷其利。”木棉在广大地区传播推广,除了与裁培技术的提高,适宜中原地区生长的一年生草棉品种的移入有关,同时与加工工具的日益完备改进有关。元代王祯《农书》已有木绵搅车、木棉弹弓、木绵卷筵、木棉纺车、木棉拨车、木棉軖车,木绵线架等加工工具。(《王祯《农书·农器图谱·卷十九》)赶、弹、卷、纺工具的发展,为木棉的利用大开方便之门,从而推动了棉纺业、植棉业的发展。棉花由岭南、新疆传入中原,不少地方官吏认真推广。大德四年(1300)王祯任江西永丰县尹“买桑苗及木棉子导民分艺。”(《江西通志》卷六三引《元诗选·王祯小传》)他向农民传授外地种棉技术。英宗至治(1321—1323)年间畏吾儿人燕立帖木儿在西乡县(今陕西西乡县)推广棉花种植。(蒲道源《顺斋集闲居丛稿》卷一六)元政府为推广植棉,采取强制性措施,对一些尚未种植棉花的地区,强迫农民输纳棉花、棉布。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