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孔融诗《杂诗》
释义

孔融诗《杂诗》

孔融诗《杂诗》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据明刻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孔少府集》)

孔融(153—208),曾为北海相、少府,刚直不挠,名重天下。苏轼说“文举以英伟盖世之资,师表海内,意所予夺,天下从之。此人中龙也”(《孔北海赞》)。在建安时代驰骋文坛的邺下作家群当中,孔融的作品显出豪气直上的独特个性。他的诗所传不多,仅存八首,总的成就不及散文。这里选录的是《杂诗》二首其二。

诗的笔调朴实无华,不假雕饰描摹,没有激楚呼号,只是真情直白,平平道来。作者悼念夭亡幼子的一片沉痛,全自肺腑中流出。全诗从入门闻讯、上坟凭吊写到追念伤心。“远送新行客”至“常念君来迟”是第一层,先说自己长途送客归来,在豪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精神上受到的巨大打击。因为是出门远送行人,途中不免耽搁,归来时已是岁暮。进门先望爱子,所听到的却是妻妾的悲声,乍闻凶讯的一刹那,人已经陷入剧震惊迷的心态。“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诗句有着双重涵义。字面上它是比喻,幼子平时为全家钟爱,而今顿如朝日潜辉,一家人心中的太阳熄灭了;一方面它又双关着天昏地暗、日色无光的心理感觉,爱子不见,整个世界仿佛在这顷刻之间改变了颜色。“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这是妻妾的哀怨和诉说。迟了,孩子都已经下葬了。这两句点明了自己这趟出门确实是远送长途、耽延时月,怪不得家属责怨; 所愧为人父,迟归令夭折,其中蕴含着内心多少追悔歉疚之情。

紧接着从“褰裳上墟丘”至“飘摇安所依”,抒写孤坟凭吊,悲从中来。作者提起衣裳一路行来,到了幼子葬地。这里惟有蒿、薇满目,野草没径,爱儿的生命痕迹还能寻觅到什么呢?尸骨已归泉下,肌体也化为轻尘飞散了。“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写亲子天性尤令沉痛,孩子是那样幼小,活着的时候他连亲生父亲还没有来得及认识呵,现在他哪里还能知道坟前伤悼的是谁呢?怜惜幼子无知,正反衬出自己的极度哀痛。“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这一段坟前伤悼,似喃喃私语,如絮絮对话,创巨痛深,低徊不已,将溢满胸中的无穷哀感和盘托出。

最后一层,从“人生图嗣息”到结束,写自己追念伤心,痛定思痛。人生在世都希望有子息继承,把希望寄托在儿辈身上,爱子丧亡怎能不感怀追念,痛心万分!“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人的一生,悲欢苦乐、死别生离,本是命运安排定了的,作者终于这样自宽自解。可是,痛定之后却又思痛,这痛苦,岂是旷达知命的人生哲学所能驱遣! 哀诗结尾了,巨大的悲怆却如云烟久久地萦回不去,却如巨石沉沉地压在诗人心上。

这首《杂诗》是文学史上写得较早也较好的一篇悼儿诗,它凭着明白如话的哀音吐露,感动无数的读者和作者。后来的这类诗篇,如宋梅尧臣的《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如清袁枚《哭阿良》,或加细致的譬喻形容,或作长篇的铺排对比,异曲同工,都是心血凝成的悼念夭亡儿女的抒情佳作。对读起来,孔融此篇特别质朴浑成,平易笃厚,语浅而情遥,饶有凄沁心脾之感。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