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孔融 ·报曹公书 |
释义 | 孔融 ·报曹公书这是一封给曹操的回信。孔融是一位直言敢谏之士,对曹操的许多政策都深表不满。郗虑是御史大夫,本来就与孔融有隙,便趁机免去了孔融少府之职。为此,曹操给孔融写信,调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但不难发现,曹操写信的主旨是在于劝孔融言行应该谨慎。为此,孔融写信相答。 文章一开始就表达了对曹操写信赐教的感谢之情。继而表达了自己愿意与郗虑和好。“融与鸿豫州里比郡,知之最早”,这是他们和好的有利条件。鸿豫,是郗虑的字。郗虑是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人,孔融是鲁国人,两地毗邻,故曰“比郡”。既然他们乡里为邻,因而了解得最早。不仅如此,孔融还曾“陈其功美,欲以厚于见私,信于为国”,也就是说陈述过郗虑功德之美,用来表示自己笃诚荐举私友,为国荐贤,决不是要“求其覆过掩恶,有罪望不坐也。”孔融的目的在于表明,自己既然“陈其功美”的目的是“厚于私”,“信于国”,没有任何个人目的,那么对于 “前者黜退”,我也就 “欢欣受之”了。孔融态度明朗地表示自己愿意接受罢官的处分。 接着作者便用大量的史实来说明自己才能低下,本不该当官,而今被免官,实乃未有任何遗憾。“昔赵宣子朝登韩厥,夕被其戮,喜而求贺。况无彼人之功,而敢枉当官之平哉!”这是说自己不能枉劳曹操调合的理由之一。赵宣子,即春秋时晋国卿士赵盾。韩厥,春秋时晋人。据《国语·晋语》载,赵盾将韩厥荐举给晋灵公,韩厥被任命为司马。而一次战役中,由于赵宣子的车仆驾车犯扰了军列,于是韩厥将其处决,赵盾为自己荐人得当而庆贺。孔融引用此事的目的在于表明自己无法与赵盾相比,但可以说明我荐举人得当,自然也就不用曹操来调解他与郗虑之间的矛盾。“忠非三闾,智非晁错,窃位为过,免罪为幸。”这是说自己不能枉驾曹操调合的理由之二。 孔融说自己的忠诚不如屈原,智慧不如晁错,窃居官位本来就不该,如今免罪已是万幸了。既然如此,何劳曹操来调合呢?接着,孔融又向曹操表示,自己已为那些多余的议论而感到“惭惧”,并表示以后要“奉遵严教”,“不敢失坠”。曹操是掌权者,孔融虽对曹操的政治路线及其具体的各种政策不满,但迫于形势,对于自己常发议论的行为只好收敛了。最后,孔融又进一步申明郗虑是自己推举荐进的,定要与他修好如初,感谢曹操的“苦言至意”。 孔融对曹操怨恨并非一日,但这种情感又不能明诉,只能内心含着怨意,外表显得豁达,表现出明理达情之态,使对方无可非议。 此文言辞委婉。多用典故、比喻来表明自己的心境和态度。如以赵盾的车仆被戮之事,来说明自己被免官决无怨意,又以韩信“胯下之负”、荆轲“榆次之辱”来暗喻自己受到的欺侮和耻辱。用“宋人待四海之客,大炉不欲令酒酸”来比喻曹操豢养恶奴伤人。又将郗虑的诬奏比喻成 “蚊虻之一过”等等,言辞委婉含蓄,同时充分表现了作者是一位博学多识之士。笔触犀利,首尾相应,用语恰切,全文一气贯注,可谓 “信含异气,笔墨之性,殆不可胜。” (刘勰 《文心雕龙》)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