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孔融 ·荐祢衡表
释义

孔融 ·荐祢衡表

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昔世宗继统,将弘祖业,畴咨熙载,群士响臻,陛下睿圣,纂承基绪,遭遇厄运,劳谦日仄,维岳降神,异人并出。

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昔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致劲越;弱冠慷慨,前代美之。近日路粹、严象亦用异才,擢拜台郎; 衡宜与为比。

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霓;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激楚、阳阿,至妙之容,掌技者之所贪;飞兔騕騕,绝足奔放,良乐之所急也。臣等区区,敢不以闻!陛下笃慎取士,必须效试,乞令衡以褐衣召见。若无可观采,臣等受面欺之罪。

《荐祢衡表》是孔融向汉献帝上的一份推荐祢衡的奏章。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省临邑县)人。少有才辩,刚性傲物。曾因触怒曹操,被遣送给荆州的刘表,不能见容,刘表又将他转送给江夏太守黄祖,终被黄祖所杀。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孔融年长于祢衡,对他极为赏识,《后汉书·祢衡传》说:“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后孔融于建安元年写了这篇表章,向汉献帝推荐他。祢衡时年二十四岁。孔融以后还多次向曹操推荐他。

在这份奏章中,孔融极力称赞祢衡的杰出才能,并阐明了像祢衡这样的人应该得到重用的道理。设想重用他后 “必有可观”,一定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全文共分四段。第一段从开头至 “维岳降神,异人并出”。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贤君明主必须招贤纳士。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列举了帝尧求贤治水的故事。在“洪水横流”之时, 由于帝尧“思俾㐅,旁求四方,以招贤俊”,因而才有鲧、禹的出现,使洪水终于得到了治理。作者先从一个远古时代有口皆碑的帝尧招贤的事件说起,极有说服力,接着,作者又举汉武帝纳贤的事例。汉武帝为了扩大祖业,“畴咨熙载”,因而才出现了“群士响臻”的局面。汉武帝是西汉第五位君王,由于他重用贤才,因而贤才志士纷纷而至,出现了一个全国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局面。作者由远及近,列举帝尧和汉武帝招贤的事例,主要是为了启发汉献帝。故文中写道:“陛下睿圣,纂承基绪,遭遇厄运,劳谦日仄,维岳降神,异人并出.”作者赞扬了汉献帝是神圣而明智之人,这样就把汉献帝与尧、汉武帝并列了。帝尧、汉武帝能 “招贤俊”,那汉献帝理当如此了。尤其继承大业以来,遭遇到了 “厄运”。这里的“厄运”就是指汉末董卓之乱时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及其当时出现的军阀混战的局面。这样,就更需要招贤纳士,若能如此,杰出的人才还会像崧岳降下的神灵一样“并出”的。本来作者是荐举祢衡,要汉献帝任用他,可作者开篇没有直言,而是从贤君明主必广泛求贤谈起,进而写到汉献帝也是一位神圣明智之君。这样,就为下文推荐祢衡做了准备。

第二段从 “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到 “殆无以过也”,介绍祢衡杰出的才干、美好的品质。首先介绍他的自然情况,这是向君王推荐人才不可缺少的一笔,作者对此惜墨如金,写得极为简明、扼要,一目了然。而对他的才能的介绍则是重笔浓墨,写得详细充实。“淑质贞亮,英才卓跞”,这是对祢衡概括性的评语,是虚写。淑质,指美好的品质; 贞亮,即忠贞正直;卓砾,乃超然特异也。这里是赞扬祢衡有着忠贞正直的美好品质、杰出卓异的才能。继而,则具体介绍他的才能和品质,进行实写。他学识广博,造诣精深,所涉 “艺文”,只要 “目所一见”,就能 “诵于口”; “耳所暂闻”,就能 “不忘于心”。就是具有“潜计”“默识”才能的桑弘羊、张安世与祢衡相比,也“诚不足”。

弘羊,即桑弘羊,汉武帝时人,官至御史大夫。昭帝时,被指为谋反而遭杀戮。《汉书 ·桑弘羊传》:“以心计,年十三,拜侍中。”安世,即张安也,汉武帝时官至光禄大夫。昭帝时被拜为右将军,封富平侯。宣帝时,又以定策功,拜为大司马。据《汉书·张安世传》记载,汉武帝曾“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复购得书以相较,无所遗失。”就是桑弘羊、张安世这样有学识的人都不能与祢衡比肩,可见孔融是极力赞扬他的才智非凡。

所谓贤人,不仅要有才,而且要有德。在封建社会里,贤明的君主招纳人才时,也要着重这两个方面,只是所要求的“德”、“才”有不同的内涵罢了。为此,作者写道,他“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可见这是一位忠贞果敢,志行高洁,爱憎分明之人。为此,作者称赞他就是德行高洁,敢于直谏的任座、史鱼也难于企及。任座,战国时期魏国人,性情刚直,不阿谀逢迎。《吕氏春秋》记载说,魏文侯曾问手下的诸位大夫,他是什么样的国君,任座便直言说,你是不肖之君。史鱼,春秋时卫国的大夫,以正直敢谏著称。相传死前遗命谏卫灵公退弥子瑕,用蘧伯玉。这样的人都不能超过祢衡,可见作者对祢衡的推崇和赞扬。这里,既有具体介绍,又有历史人物的对比,使被荐举之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三段从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到 “衡宜与为比”,进一步介绍祢衡有才辩,并和历史上的奇才对比,说明祢衡应该得到重用。

这一段开始,作者用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作比喻,说明祢衡才能与作用之大。如果祢衡能立于朝,“必有可观”。他能言善辩,言辞飞骋,意气昂扬,如同泉涌,能够解释疑难,即使临敌,也是绰绰有余。这里,作者极度称赞了他的才辩。然后,列举了贾谊、终军及路粹、严象由于异才,受到重用,说明祢衡与他们相并列,也应受到重用。贾谊是汉初政论家、文学家。终军,是汉济南人,武帝时官谏议大夫。据《汉书·终军传》记载,“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 ‘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路粹,后汉陈留人,少学于蔡邕。建安初年拜尚书郎,后为军谋祭酒、典记室,转秘书令。严象,后汉京兆人,为扬州刺史。这些人都有奇才,都曾被重用,作者认为祢衡应该像他们一样得到重用和提拔。这一段,是前一段在内容上的继续和深入。

第四段从“如得龙跃天衢”到篇末。作者设想如果任用祢衡,一定会发挥很大作用。为了赞扬祢衡的作用,作者在这一段的开始,一连用了三个比喻:“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霓”。假如能像龙一样跃上天空,像鸟一样翱翔在云汉,扬声在紫微宫,像虹霓一样垂下光辉,那么就完全可以 “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用以说明任用祢衡作用之大。并由此引出“奇丽之观”、“非常之宝”可得,而像祢衡这样的人才则是不可多得的。这样的奇异之才恰是当今朝廷圣贤之君所急需的。最后又归结到推荐的本意,与开篇相照应。

全文就是这样,紧紧围绕着祢衡的品德、才能,进行介绍,以望达到汉献帝能招纳祢衡的目的。孔融是一位 “好士,喜诱益后进”之人,《后汉书》说他 “闻人之善,若出诸己,言有可采,必渲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称所长。荐达贤士,多所奖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弥衡的荐举,能够看到他这方面的品格。这在他生前,就已受到了人们的称誉。

《荐祢衡表》虽是一篇奏章,但不失为一篇优美的散文,在写作上极有特色,历来被认为是孔融的代表作。刘勰在 《文心雕龙·章表》中说:“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表之英也。”这种评价是颇中肯綮的。全文气势疏畅,脱略不羁,以气运词,充分表现了其文章的独特风格。曹丕称赞他的文章“体气高妙”。刘勰称赞他“气盛于笔”,张浦说他“诗文豪气直上”,也都是指的这一点。文如其人,刘熙载曾说:“孔北海文虽体属骈丽,然卓荦遒亮,令人想见其为人。”孔融是一位品格正直磊落,行为放纵之人。他的文章也言尽意畅,无所矫饰。读罢此文确实感到 “飞辩骋辞,溢气坌涌。”

语言骈偶,词采华丽,是本文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全文基本都是偶句,字句对仗,间或插入一二句单句,使文章显得既有整齐的韵律而又不板滞。文中还运用了许多排比句,如 “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龙跃天衙,振翼云汉; 扬声紫微,垂光虹霓”,等等,使文章显得更有艺术感染力。

关于用典和比喻,是本文的又一特点。文中多处用典,如开篇就举帝尧和汉武帝招贤俊的事例,接着又用 “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任座抗行”、“史鱼厉节”以及贾谊 “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动劲越”等典故。同时,又运用了 “升堂睹奥”、“志怀霜雪”、“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等比喻,使文章显得纵横捭阖,极为得体。

总之,此文在我国散文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正如孙月峰所说:这篇文章 “是建安文章结两汉之局,开魏晋之派者。” (孙批 《文选》)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