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悼晴雯词(宝玉)》
释义

《悼晴雯词(宝玉)》

《 悼晴雯词(宝玉)》

随身伴,独自意绸缪(1)。谁料风波平地起,顿教躯命即时休(2)。孰与话轻柔?东逝水,无复(3)向西流。想像更无怀梦草(4),添衣还见翠云裘(5)。脉脉(6)使人愁!

【注释】

(1) 绸缪(móu):情意深厚缠绵。

(2) “顿教”句:顿教,立刻使。躯命即时休,指晴雯很快死了。即时,当时,极言时间短、快。休,停止,完了。

(3) 无复:不再。

(4) 怀梦草:传说汉武帝思念死去的李夫人,太中大夫东方朔送给他一种“梦草”,红色,形似菖蒲,昼间缩入地里,夜里则出地面,可使人入梦。武帝晚上睡觉把它放在身上,果然梦见了李夫人,就把这种草称为“怀梦草”(见《汉武洞冥记》卷三)。

(5) 翠云裘:云彩一样的皮衣(皮衣的美称),这里指晴雯带病为宝玉织补的雀金裘。

(6) 脉脉:详见第四十五回《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注释(9)。

【译文】

你是我形影不离的伴侣,可是现在我独自一个人,心中燃烧着深厚缠绵的情意。谁料到平地风波起,鬼蜮般恶人诽谤你、迫害你,你很快身死命休,和我阴阳隔离。现在谁来和我相伴交谈,像你一样轻柔心细?江河之水东逝,不再回头向西流,你不会再回到我的身边,和我共睡共起。我想象着在梦中和你相会,但苦无怀梦草;昨天添加衣服,一看是你带病为我织补的雀金裘,我的思念和忧愁绵延永无止已!

【鉴赏】

《悼晴雯词》未从晴雯在大病中织补雀金裘“此情此景”角度写,是高鹗考虑不周的一处失误

宝玉此首《悼晴雯词》调寄“忆江南”。忆江南,小令,单调,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子夜歌、谢秋娘。我依据的版本上,未说明词牌名,也未分隔成二首。《悼晴雯词》确切的标题应为《忆江南·悼晴雯二首》。采用此词牌填词多为抒发缱绻隽永之情。《悼晴雯词》单独看还是蛮不错的,宝玉对晴雯情之深、爱之切、思念之绵延不绝,表达得相当充分,“东逝水”比喻、“怀梦草”典故的运用,使诗意更具真切感,加强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但是,拿它与《芙蓉女儿诔》一起看就不行了,《悼晴雯词》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悼晴雯词》中写到的内容,即晴雯是如何被迫害死的,宝玉与晴雯的相伴亲昵,晴雯为宝玉织补雀金裘(《芙蓉诔》中是裁缝熨烫),宝玉对晴雯的真挚情爱、深沉思念等等,在《芙蓉诔》中全都写到了,而且在《芙蓉诔》中表达得要周详、生动、强烈千百倍。在作用上,《悼晴雯词》完全不同于黛玉的《琴词》。曹雪芹安排黛玉一生写了许多诗词,高鹗安排黛玉在短暂生命结束之前写下最后一首诗,绝对没有雷同之感,相反《琴词》显示出总结性,并总结出新意。同样,曹雪芹安排宝玉为晴雯作了《芙蓉诔》,高鹗安排宝玉最后为晴雯作了《悼晴雯词》。高鹗这次失败了:总结不像总结,呼应、延续较之《芙蓉诔》显得苍白无力,更没有达到深化感情的效果,倒使人觉得是多余的。

其实不要面面俱到写,从一个角度写《悼晴雯词》就有意义了。当时已到农历十月中旬,天气很凉了,宝玉上家塾去,袭人为他打点出一包衣服,叫焙茗带着,预备他冷时添上。到了家塾,西北风起,乌云盖上来,天气确实冷了,焙茗提醒添衣,宝玉点头同意。“只见焙茗拿进一件衣裳来,宝玉一看,神已痴了。”这件衣服“却原是晴雯所补的那雀金裘”。宝玉触景生情,这是直接引发他作《悼晴雯词》的原因。就此,高鹗为什么不让宝玉只从晴雯在大病中为他织补雀金裘这一角度作《悼晴雯词》呢(当然标题有必要作相应改动)?为什么不让宝玉只写织补“此情此景”呢?曹雪芹当时描写织补“此情此景”感人至深,令读者难忘。高鹗如果在这里安排宝玉只就晴雯在大病中织补雀金裘“此情此景”作一首或二首感人至深的诗词,那么不但在情节安排上显得自然得体,而且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对《芙蓉诔》中的某一细部进行放大深化,从而起到补充《芙蓉诔》的作用,与《芙蓉诔》就相得益彰了。高鹗没有这样做,不能不说是考虑不周之故,以致造成了一处不大不小的失误。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