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C10连词“而”和“以”的用法 |
释义 | C10连词“而”和“以”的用法一、而 “而”是古汉语中使用最多而又十分灵活的连词。 1、表并列。如“敏而好学”的“敏”和“好学”,“学而不厌”的“学”和“不厌”都是并列的关系,通过“而”把两者连接起来。这里的“而”可译为“又”、“同时”、“而且”等。例: 劳苦而功高如此。《鸿门宴》 2、表顺承。如“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前后承接的关系,要想“知新”,必先“温故”。这里的“而”可译为“就”、“便”、“从而”等。例: 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 3、表转折。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不思”,“思”和“不学”前后意思有了转折,这里的“而”可译成“却”、“可是”、“但是”等。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鸿门宴》 4、表目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择其善者”与“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择其不善者”与“改之”,都有前者是行为,后者是目的的关系。这里的“而”可译为“就”、“来”等。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5、表修饰。如“默而识之”的“默”和“识”之间具有一种修饰关系,“默”是状语,用来修饰“识”。“默而识之”即“默默地记住”。这里的“而”可译成“地”,有时不必译出。例: 起,立而饮之。《鸿门宴》 二、以 “以”在古文中常用作介词,也常用作连词。“以”作连词时,跟“而”字相近,但不能用于转折关系。它的用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连接两个形容词,相当于“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如: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 2、在状语和谓语之间,起连接作用。相当于“而”,也可不译。如: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3、用在复句里,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如: 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墨池记》 以;表并列关系,而且。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以:表因果关系,因为。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以:表因果关系,因为。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以:表因果关系,因为。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以:表目的关系, 相当于“为了”。 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以:表假设关系,如果。 字数:1028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