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暮潮,唤回棹去。”诗句出处:《三登乐》;是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
方帽卫寒,重检校、旧时农圃。荒三径、不知何许。但姑苏台下,有苍然平楚。人笑此翁,又来访古。况五湖、元自有,扁舟祖武。记沧洲、白鸥伴侣。叹年来、孤负了,一蓑烟雨。寂寞暮潮,唤回棹去。
《三登乐》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注释】:
诗文 | 寂寞暮潮,唤回棹去。 |
释义 | 寂寞暮潮,唤回棹去。 “寂寞暮潮,唤回棹去。”诗句出处:《三登乐》;是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 方帽卫寒,重检校、旧时农圃。荒三径、不知何许。但姑苏台下,有苍然平楚。人笑此翁,又来访古。况五湖、元自有,扁舟祖武。记沧洲、白鸥伴侣。叹年来、孤负了,一蓑烟雨。寂寞暮潮,唤回棹去。 《三登乐》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注释】: 寂:①寂静;没有声音。《老子》第二十五章:“寂兮寥兮。”(寥:空旷高远。)韩愈《明水赋》:“夜寂天清。”②孤单;冷清。元稹《行宫》:“宫花寂寞红。”寞:①幽静;寂静。《楚辞·九辩》:“蝉寂寞而无声。”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②冷落;孤单。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墀:宫殿前台阶上面的空地。)暮:①日落之时。《国语·晋语五》:“范文子暮退于朝。”(朝:朝廷。)②将尽;终末。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③晚;迟。《后汉书·廉范传》:“廉叔度,来何暮?”(叔度:廉范之字。)④喻指衰老。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唤:①呼;呼唤。古乐府《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②召;召之使来。《世说新语·豪爽》:“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武帝:西晋武帝。)③啼叫。陆游《细雨》:“美睡常嫌莺唤起,清愁却要酒阑回。”回:①旋转;曲折环绕。《左传·襄公十八年》:“右回梅山,侵郑东北。”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引申为掉转方向,掉头。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新唐书·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引申为改变。《世说新语·雅量》:“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景声恶,欲取之,卒不能回。”②返回;恢复原状。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郁离子·九难》:“灵药千名,神农所尝,起死回生,旋阴斡阳。”引申为回复。《梦溪笔谈· 人事二》:“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③不正直;邪僻。《诗经·小雅·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回。”《论衡·变虚》:“若德回乱,民将流亡。”又为偏私,袒护。《国语·晋语八》:“且秦楚匹也,若之何其回于富也。”④避让;忌讳。《新序·杂事一》:“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回亲戚。”《后汉书·左雄传》:“(左雄)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⑤量词。晏几道《鹧鸪天》:“几回魂梦与君同。”棹:(一)①船桨。曹操《船战令》:“整持橹棹,战士各持兵器就船。”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骛棹逐惊流。”②用桨划船。陶潜《归去来兮辞》:“或棹孤舟。” (二)zhuō ①树名。《南方草木状》卷中:“棹,棹树,干叶俱似椿。”②桌子。《朱子语类》卷九十:“同人在旅中遇有私忌,于所舍设棹,炷香可否。”(私忌:私家的忌日。)去:(一)①离开。《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②距离。《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梁丘在曹邾之间,去齐八百里。”③失去;失掉。孟云卿《悲哉行》:“孤儿去慈亲,远客丧主人。”周亮工《书影》卷一:“郡县守巡各至,问所失,吏部曰:‘吾家无一物,独去破毡具一床耳。’”④除去;舍弃;丢弃。《左传·隐公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韩愈《与孟尚书书》:“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⑤婉称去世;死亡。古诗《孤儿行》:“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⑥往;到。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⑦过去的;从前的。《新语·至德》:“斯乃去事之戒,来事之师也。”⑧助词。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啊”、“了”。白居易《盐商妇》:“绿鬟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绿鬟:比喻女子乌黑的发髻。)⑨去声。汉语四声之一。⑩往;到……去。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卿可去成婚。”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11)通“驱”。驱逐。《左传·僖公十五年》:“三去之馀,获其雄狐。” (二)jǔ 收藏。《左传·昭公十九年》:“纺焉以度而去之。”(纺线搓绳量了城墙的高度然后收藏起来。)《史记·周本纪》:“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漦lí:涎沫。椟dú:放在木匣中。)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