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王维 ←上一篇: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下一篇:终南别业 →
诗词简介: 诗歌篇名。唐王维作。今人陈贻焮《唐诗论丛·山水诗人王维》:“这诗写暮春傍晚田家情景和诗人对田家生活的赞美,素朴、亲切,富于牧歌情调。”今人张碧波、邹尊兴《新编唐诗三百首译释》:“作者借写农村风光抒发他归隐田园的情趣。”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唐诗选》:“作为统治阶级一员的王维,远离劳动人民生活,他不可能理解掩盖在这样和平宁静表面现象下的劳动人民受剥削的种种痛苦;同时,他的所谓‘歌式微’,也只是一种粉饰词句,他是不会真正归耕的。”今人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用简淡自然的笔意,勾勒出一幅春末夏初农村傍晚的画面。宦海浮沉的苦闷与失意,使作者将农村风物理想化。诗中宁静闲适的境界,正反衬出他内心的寂寞。”此诗以真率自然的白描笔法,描绘了一幅安逸宁静、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流露了诗人厌倦宦游、盼望归田的心情。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似不着力而意境天然,“其词不迫而味甚长”(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此诗作年不详。渭川:渭水,在今陕西省中部。诗中写初夏傍晚农村风光、景色和农民生活,作者信手写出,都是寻常景物,却充满诗情画意。全诗语言平实,纯用白描手法,天趣自然,充分显示出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wèi chuān tián jiā 》
《 渭 川 田 家 》
[ tánɡ ]. wánɡ wéi.
[ 唐 ]. 王 维 .
xié yánɡ zhào xū luò , qiónɡ xiànɡ niú yánɡ ɡuī 。
斜 阳 照 墟 落 , 穷 巷 牛 羊 归 。
yě lǎo niàn mù tónɡ , yǐ zhànɡ hòu jīnɡ fēi 。
野 老 念 牧 童 , 倚 杖 候 荆 扉 。
zhì ɡòu mài miáo xiù , cán mián sānɡ yè xī 。
雉 雊 麦 苗 秀 , 蚕 眠 桑 叶 稀 。
tián fū hè chú zhì , xiānɡ jiàn yǔ yī yī 。
田 夫 荷 锄 至 , 相 见 语 依 依 。
jí cǐ xiàn xián yì , chànɡ rán yín shì wēi 。
即 此 羡 闲 逸 , 怅 然 吟 式 微 。
《渭川田家》
[唐].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这是一首田园诗,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渭河流域农村农家薄暮景致。面对农家安闲的生活,诗人顿生羡慕之情。
全诗共十句,用笔似信手拈来,却形象之极,读来眼前如一段电影画面在徐徐滑过。“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用的是一组远景镜头对这幅农家晚归图刻画了一个总的背景。温暖的夕阳笼罩着小小的村庄,仿佛给小村披上了一层暖暖的柔纱,远远地可以看见有人赶着牛羊归来,隐入小巷深处。镜头慢慢地推近,便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倚着柴门,望着远方,等着放牧的孙儿归来。接着镜头平移,我们看到绿油油的麦苗正在抽穗,而蚕儿成眠桑叶已经稀疏。这时,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鸡的啼叫,田埂上,农夫们扛着锄头回来了,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着絮絮闲话。而不远处,一位诗人正看着他们,惆怅地摇头感慨。
诗人为何会油然而生惆怅之心呢?这得联系诗人写作这首诗的背景。王维早年在政治上接近张九龄,倾向进步,但自开元二十四年 (736) 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后,王维深感在政治上无依无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信步来到田野,看到这样一幅农家晚归图,看到农家的生活是如此安然闲逸,而自己在仕途上却是坎坷波折,身心俱疲,不由得又陡生羡慕之心,退隐之念。
《式微》是《诗经·邶风》 中的一篇,诗中反反复复地咏叹 “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巧妙地化用《式微》篇名入诗,来表达自己的“归隐”之念,表现含蓄但又蕴味深远。
全诗前八句是写景,后两句是抒情。最后以 “式微” 暗扣第二句 “穷巷牛羊归”的“归”字,首尾呼应,情景交融。
这是一幅恬静、美妙的田家晚归图。金色的落日余晖洒满村 落,茫茫的暮色即将临近,这是一个祥和、忙碌的时刻。看:牛羊开始成群 地走向村子,慢慢没入长长的小巷。一位慈祥的老人正倚着拐杖,于柴门 外翘首期盼,他在静静地等待放牧归来的孩子的可爱身影。可以想象,经 过一天的放牧生活,孩子也正兴奋地向家的方向奔走。在那里,有慈爱的 爷爷为他准备了无尽的关爱! 田野里,青青的麦丛中野鸡正卖力地鸣叫, 深情地呼唤着自己的配偶;桑林里桑叶的日渐稀少换来了满眼的金色或 银色,蚕儿们已为自己营造了一个个美丽而温暖的小“家”。农夫们三三 两两地扛着锄头从地里归来,偶尔相遇在田间小道,便亲切地絮絮小语, 似有说不完的话儿与人分享。
对这样和谐、美妙的图景来说,诗人不是“此中人”的身份,他只是羡 煞这种生活的旁观者。诗人在仕途中几历沉浮,偶尔经过这一村隅,他看 到的是一切皆有所归的情景,联想到自己的彷徨无依,不由感慨地微微低 吟:“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民的生活并不像诗人想象的那 样闲适安逸。但诗人略去了其间的辛酸与苦涩,选取倍具泥土气息的田 园生活一隅,用这里的温馨恬适与官场的欺诈险恶对比,表达了诗人归隐 田园的意志。《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篇什,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 微,胡不归?”这里,王维借诗言志,将他所有的心绪都倾注在对《式微》的 吟唱中了。
从“斜光照墟落”的景物描摹,到“怅然吟《式微》”的情感抒发,诗人用 一个“归”字统领主题,一切皆有所归,唯自己孤单无依。但诗人也在苦苦 寻觅,他在《式微》的诗句中找寻精神的皈依。
作者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一生所写田园诗多且好,这首诗便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首句“斜光照墟落”,描写夕阳西下斜照村庄的景象,作为大背景笼罩全篇。一幅夕照暮归的画图呈现在读者眼前: “牛羊归”即意味着“牧童”归,自然引出“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一位须发苍白的老人,拄着拐杖立在柴门外,等候着牧牛羊的小孙儿归来,他们又要团圆了!下面二句写野鸡啼鸣(雉雊)求偶,桑叶已稀蚕儿作茧自缚,都在寻找各自的归宿。
最后是“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农民肩扛锄头归来,途中相遇,絮语依依,充满无穷的乐趣。诗人耳闻目睹这一切,禁不住感慨万分: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云: “式微,式微,胡不归。”作者取其意表示归隐田园。
这最后二句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本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这首诗的灵魂和主旨。全诗写景与抒情交相辉映,纯用白描手法,不加修饰,不用雕琢,笔意简淡,天趣自然,显示出冲淡天然的艺术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