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註釋】:

深:

①水深。與“淺”相對。《詩經·小雅·小旻(mín)》:“如臨深淵,如履薄冰。”②從上到下或從外到裡距離遠。《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澤,實生龍蛇。”③深厚;密切。杜甫《羌村三首》之三:“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④深入;深刻。《戰國策·趙策四》:“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又精到。⑤精深;深奧。《論衡· 自紀》:“何以為辯? 喻深以淺。”⑥厲害;深重。《韓非子·喻老》:“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⑦刻毒;殘酷。《戰國策·燕策三》:“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將軍:指樊於[wū]期。遇:對待。)⑧色彩濃重。白居易《買花》:“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⑨時間久。陸遊《入蜀記》:“是日風靜,舟行頗遲,又深秋潦(lǎo)縮。”(潦縮:積水下降。)⑩副詞。表示程度較高,相當於“很”、“非常”。《史記·汲黯鄭當時列傳》:“然至其輔少主,守城深堅,招之不來。”

聞:

(一)①聽見。《韓非子·十過》:“先聞此聲者,其國必削。”②聽說。《韓詩外傳》卷七:“吾聞君子不食鱺(lǐ)魚。”③使上級聽到;報告上級。《韓非子·五蠹》:“令尹誅而楚奸不上聞。”④見聞;知識。《史記·儒林列傳序》:“小吏淺聞,不能究宣,無以明佈諭下。”⑤聞名。李白《贈孟浩然》:“風流天下聞。”⑥領會;掌握。韓愈《師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⑦嗅。《韓非子·十過》:“共王駕而自往,入其幄中,聞酒臭而還。” (二)wèn 名聲;聲譽。《論語·子罕》:“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雁:

①大雁。群居水邊,善於遊泳和飛行,飛時排列成行。《詩經·邶風·匏有苦葉》:“雝雝(yōng yōng)鳴雁。”(雝雝:形容聲音柔和。)②通“贗”。偽造的;假的。《揮麈後錄》卷八:“浸漬數日,漆絮敗潰,雁跡盡露。”

欲:

①欲望;願望。又作“慾”。《孟子·離婁下》:“從(縱)耳目之欲。”《孫子兵法·謀攻》:“上下同欲者勝。”②想要。《左傳·隱公元年》:“愛共叔段,欲立之。”《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③需要。《齊民要術·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淺。”④副詞。將要;快要。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⑤情欲;貪欲。劉伶《酒德頌》:“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絕:

①斷;截斷。《史記·伍子胥列傳》:“楚發兵絕吳兵之後,不得歸。”②《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裡也。”引申為斷絕。《論語·堯曰》:“繼絕世,舉逸民。”《抱樸子·交際》:“乃發憤著論,杜門絕交。”又特指氣絕身亡。《呂氏春秋·知接》:“蒙衣袂而絕乎壽宮。”③橫度;穿過。《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假:借助。楫:槳。)《呂氏春秋·悔過》:“今行數千裡,又絕諸侯之地以襲國,臣不知其可也。”④極;非常。《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又特指極遙遠的。《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因前使絕國功,封騫博望侯。”(騫:張騫。)又指極好的,獨一無二的。《漢書·敘傳上》:“逢蒙絕技於弧矢。”(逢蒙:古代善於射箭的人。弧:弓。)《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此六子者,皆有殊行絕才。”[絕頂]1. 山的最高峰。杜甫《望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會當:定當。)2. 非常的。

獨:

①單一;單獨。《史記·高祖本紀》:“項羽欲與漢王獨身挑戰。”《後漢書·崔駰傳》:“蓋高樹靡陰,獨木不林。”②獨自。蘇軾《石鐘山記》:“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③沒有子孫的老人。《禮記·禮運》:“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矜:通“鰥”。)④獨特;特異;與眾不同之處。《論衡·實知》:“有獨見之明,獨聽之聰。”⑤專斷;獨裁。《荀子·臣道》:“故明主好同,而闇主好獨。”(闇:同“暗”。)⑥副詞。1. 相當於“隻”、“僅僅”。張溥《五人墓碑記》:“獨五人之皎皎,何也?”2.表示反問,相當於“豈”、“難道”。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獨夫]1. 獨身男子。2. 殘暴無道為人民所憎恨的統治者。

坐:

①坐。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地;臀部放在腳跟上。《左傳·宣公二年》:“坐而假寐。”《呂氏春秋·離俗》:“終日坐,不自快。”②座位。後來寫作“座”。《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史記·項羽本紀》:“請以舞劍,因擊沛公於坐。”又比喻容易,不費力。《孟子·離婁下》:“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茍求其敵,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日至:指冬至。)③據守;堅守。《左傳·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門。”④訴訟人對質;對證。《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莊子為坐。”(莊子:人名。)⑤犯罪;囚犯……獲罪。《晏子春秋·雜下》:“王曰:‘何坐?’曰:‘坐盜’”《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數歲,坐法去官,傢居長安。”也指判罪,定罪。《漢書·霍光傳》:“敢有毀者,坐之!”⑥徒然;白白地。李白《蜀道難》:“以手撫膺坐長嘆。”⑦因為;由於。古詩《陌上桑》:“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羅敷:美女名。)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⑧居住;停留。歸莊《黃孝子傳》:“父子坐旅中倘怳(tǎng huǎng)累月,因留過歲。”(惝怳:失意。累:數。)

縫:

(一)①用針線連綴;縫合。《詩經·魏風·葛屨》:“纖纖女手,可以縫裳。”②彌合。《左傳·昭公二年》:“敢拜子之彌縫敝邑。”(二)fèng ①縫隙。秦觀《秋夜病起懷端叔》:“月色清無縫。”②縫合或接合處。杜牧《阿房宮賦》:“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

衣:

(一)①上衣。《詩經·邶風·綠衣》:“綠衣黃裳。”(裳:裙子;下衣。)②泛指衣服。《詩經·豳風·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褐:用粗毛做的短衣。卒:終。)③遮蔽身體局部的東西。《晉書·惠帝紀》:“帝墜馬傷足,尚書高光進面衣,帝嘉之。”④器物的外罩。歐陽修《六一居士詩話》:“蘇子瞻學士,蜀人也,嘗於淯井監得西南夷人所賣蠻佈弓衣,其文織成梅聖俞春雪詩。”⑤指果實的皮、膜。齊丘《陪遊鳳皇臺獻詩》:“金桃帶葉摘,綠李和衣嚼。”⑥指覆在地皮表面上的某些東西。白居易《營閑事》:“暖變墻衣色。”⑦鳥羽蟲翅。陸遊《小園獨立》:“新泥添燕戶,細雨濕鶯衣。”張耒《夏日》:“蝶衣曬粉花枝舞。”[衣缽]亦作“衣缽”。原指佛教中師父傳授給徒弟的袈裟和缽盂,後泛指傳授下來的思想、學術、技能等。楊萬裡《贈王婿時可》:“兩傢不是無傢法,何須外人問衣缽。” (二)yì①穿(衣服)。《孟子·滕文公上》:“許子必織佈然後衣乎?”(許子:許行。)②給人衣服穿。《左傳·昭公十三年》:“寒者衣之,饑者食之。”③覆蓋。《周易·系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薪:柴草。)④包裹。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裂裳衣瘡,手註善藥。”

又:

①副詞。1.表示重復或繼續。《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問,又如初。”2. 表示幾種情況同時存在。《國語·晉語一》:“既無老謀,而又無壯事,何以事君?”(壯事:指服力役。)3.表示意思上更進一層。《孟子·公孫醜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4.表示輕微轉折。《聊齋志異·聶小倩》:“寧竊憐之,欲留宿別榻,又懼母嗔。”(竊:私下。)5. 用於否定句或反問句中加強語氣。《左傳·成公三年》:“臣實不才,又誰敢怨?”6. 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辛棄疾《美芹十論》:“蓋歷二十又三年。”。②通“有”。《漢書·韓信傳》:“淮陰少年又侮信曰。”③通“宥”。寬恕。《禮記·王制》:“王三又,然後制刑。”④通“祐”。福。《卜辭通纂》第三六九片:“伐邛方,帝受我又。”(邛方:地名。受:授。)

滅:

①[動]熄滅。《韓非子·說林上》:“失火而取水於海,海水雖多,火必不~矣,遠水不救近火也。”②[動]消滅。《戰國策·魏策四》:“秦~韓亡魏。”③[動]消失。杜甫《戲為六絕句》:“爾曹身與名俱~,不廢江河萬古流。”④[動]磨滅。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有碑仆道,其文漫~。”⑤[形]昏暗。柳宗元《小石潭記》:“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可見。”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稍疑地脉断,悠若天梯往。

下一篇:迹随造化久,利与乾坤博。
  • 夜深闻雁肠欲绝,独坐缝衣灯又灭。

    “夜深闻雁肠欲绝,独坐缝衣灯又灭。”诗句出处:《杂曲歌辞·妾薄命》;是唐朝诗人刘元淑的作品。

  • 【注释】:

    深:

    ①水深。与“浅”相对。《诗经·小雅·小旻(mín)》:“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②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远。《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③深厚;密切。杜甫《羌村三首》之三:“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④深入;深刻。《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又精到。⑤精深;深奥。《论衡· 自纪》:“何以为辩? 喻深以浅。”⑥厉害;深重。《韩非子·喻老》:“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刻毒;残酷。《战国策·燕策三》:“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将军:指樊於[wū]期。遇:对待。)⑧色彩浓重。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⑨时间久。陆游《入蜀记》:“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深秋潦(lǎo)缩。”(潦缩:积水下降。)⑩副词。表示程度较高,相当于“很”、“非常”。《史记·汲黯郑当时列传》:“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

    闻:

    (一)①听见。《韩非子·十过》:“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②听说。《韩诗外传》卷七:“吾闻君子不食鲡(lǐ)鱼。”③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韩非子·五蠹》:“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④见闻;知识。《史记·儒林列传序》:“小吏浅闻,不能究宣,无以明布谕下。”⑤闻名。李白《赠孟浩然》:“风流天下闻。”⑥领会;掌握。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⑦嗅。《韩非子·十过》:“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 (二)wèn 名声;声誉。《论语·子罕》:“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雁:

    ①大雁。群居水边,善于游泳和飞行,飞时排列成行。《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雝雝(yōng yōng)鸣雁。”(雝雝:形容声音柔和。)②通“赝”。伪造的;假的。《挥麈后录》卷八:“浸渍数日,漆絮败溃,雁迹尽露。”

    欲:

    ①欲望;愿望。又作“慾”。《孟子·离娄下》:“从(纵)耳目之欲。”《孙子兵法·谋攻》:“上下同欲者胜。”②想要。《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需要。《齐民要术·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④副词。将要;快要。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⑤情欲;贪欲。刘伶《酒德颂》:“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绝:

    ①断;截断。《史记·伍子胥列传》:“楚发兵绝吴兵之后,不得归。”②《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引申为断绝。《论语·尧曰》:“继绝世,举逸民。”《抱朴子·交际》:“乃发愤著论,杜门绝交。”又特指气绝身亡。《吕氏春秋·知接》:“蒙衣袂而绝乎寿宫。”③横度;穿过。《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借助。楫:桨。)《吕氏春秋·悔过》:“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④极;非常。《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又特指极遥远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骞:张骞。)又指极好的,独一无二的。《汉书·叙传上》:“逢蒙绝技于弧矢。”(逢蒙:古代善于射箭的人。弧:弓。)《后汉书·班彪传附班固》:“此六子者,皆有殊行绝才。”[绝顶]1. 山的最高峰。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定当。)2. 非常的。

    独:

    ①单一;单独。《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后汉书·崔骃传》:“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②独自。苏轼《石钟山记》:“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③没有子孙的老人。《礼记·礼运》:“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④独特;特异;与众不同之处。《论衡·实知》:“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⑤专断;独裁。《荀子·臣道》:“故明主好同,而闇主好独。”(闇:同“暗”。)⑥副词。1. 相当于“只”、“仅仅”。张溥《五人墓碑记》:“独五人之皎皎,何也?”2.表示反问,相当于“岂”、“难道”。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独夫]1. 独身男子。2. 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坐:

    ①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放在脚跟上。《左传·宣公二年》:“坐而假寐。”《吕氏春秋·离俗》:“终日坐,不自快。”②座位。后来写作“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史记·项羽本纪》:“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又比喻容易,不费力。《孟子·离娄下》:“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敌,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日至:指冬至。)③据守;坚守。《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④诉讼人对质;对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庄子为坐。”(庄子:人名。)⑤犯罪;囚犯……获罪。《晏子春秋·杂下》:“王曰:‘何坐?’曰:‘坐盗’”《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也指判罪,定罪。《汉书·霍光传》:“敢有毁者,坐之!”⑥徒然;白白地。李白《蜀道难》:“以手抚膺坐长叹。”⑦因为;由于。古诗《陌上桑》:“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罗敷:美女名。)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⑧居住;停留。归庄《黄孝子传》:“父子坐旅中倘怳(tǎng huǎng)累月,因留过岁。”(惝怳:失意。累:数。)

    缝:

    (一)①用针线连缀;缝合。《诗经·魏风·葛屦》:“纤纤女手,可以缝裳。”②弥合。《左传·昭公二年》:“敢拜子之弥缝敝邑。”(二)fèng ①缝隙。秦观《秋夜病起怀端叔》:“月色清无缝。”②缝合或接合处。杜牧《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衣:

    (一)①上衣。《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裳:裙子;下衣。)②泛指衣服。《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褐:用粗毛做的短衣。卒:终。)③遮蔽身体局部的东西。《晋书·惠帝纪》:“帝坠马伤足,尚书高光进面衣,帝嘉之。”④器物的外罩。欧阳修《六一居士诗话》:“苏子瞻学士,蜀人也,尝于淯井监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其文织成梅圣俞春雪诗。”⑤指果实的皮、膜。齐丘《陪游凤皇台献诗》:“金桃带叶摘,绿李和衣嚼。”⑥指覆在地皮表面上的某些东西。白居易《营闲事》:“暖变墙衣色。”⑦鸟羽虫翅。陆游《小园独立》:“新泥添燕户,细雨湿莺衣。”张耒《夏日》:“蝶衣晒粉花枝舞。”[衣钵]亦作“衣缽”。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盂,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杨万里《赠王婿时可》:“两家不是无家法,何须外人问衣钵。” (二)yì①穿(衣服)。《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许子:许行。)②给人衣服穿。《左传·昭公十三年》:“寒者衣之,饥者食之。”③覆盖。《周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薪:柴草。)④包裹。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又:

    ①副词。1.表示重复或继续。《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问,又如初。”2. 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国语·晋语一》:“既无老谋,而又无壮事,何以事君?”(壮事:指服力役。)3.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孟子·公孙丑上》:“非徒无益,而又害之。”4.表示轻微转折。《聊斋志异·聂小倩》:“宁窃怜之,欲留宿别榻,又惧母嗔。”(窃:私下。)5. 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中加强语气。《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6. 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辛弃疾《美芹十论》:“盖历二十又三年。”。②通“有”。《汉书·韩信传》:“淮阴少年又侮信曰。”③通“宥”。宽恕。《礼记·王制》:“王三又,然后制刑。”④通“祐”。福。《卜辞通纂》第三六九片:“伐邛方,帝受我又。”(邛方:地名。受:授。)

    灭:

    ①[动]熄灭。《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矣,远水不救近火也。”②[动]消灭。《战国策·魏策四》:“秦~韩亡魏。”③[动]消失。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不废江河万古流。”④[动]磨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碑仆道,其文漫~。”⑤[形]昏暗。柳宗元《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可见。”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稍疑地脉断,悠若天梯往。

    下一篇:迹随造化久,利与乾坤博。

  •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稍疑地脉断,悠若天梯往。

    下一篇:迹随造化久,利与乾坤博。
  • 诗文 夜深闻雁肠欲绝,独坐缝衣灯又灭。
    释义
    • 夜深聞雁腸欲絕,獨坐縫衣燈又滅。

      “夜深聞雁腸欲絕,獨坐縫衣燈又滅。”詩句出處:《雜曲歌辭·妾薄命》;是唐朝詩人劉元淑的作品。

    自從離別守空閨,遙聞征戰起雲梯。夜夜愁君遼海外,
    年年棄妾渭橋西。陽春白日照空暖,紫燕銜花向庭滿。
    彩鸞琴裡怨聲多,飛鵲鏡前妝梳斷。誰傢夫婿不從征,
    應是漁陽別有情。莫道紅顏燕地少,傢傢還似洛陽城。
    且逐新人殊未歸,還令秋至夜霜飛。北鬥星前橫度雁,
    南樓月下搗寒衣。夜深聞雁腸欲絕,獨坐縫衣燈又滅。
    暗啼羅帳空自憐,夢度陽關向誰說。每憐容貌宛如神,
    如何薄命不勝人。願君朝夕燕山至,好作明年楊柳春。
    自从离别守空闺,遥闻征战起云梯。夜夜愁君辽海外,
    年年弃妾渭桥西。阳春白日照空暖,紫燕衔花向庭满。
    彩鸾琴里怨声多,飞鹊镜前妆梳断。谁家夫婿不从征,
    应是渔阳别有情。莫道红颜燕地少,家家还似洛阳城。
    且逐新人殊未归,还令秋至夜霜飞。北斗星前横度雁,
    南楼月下捣寒衣。夜深闻雁肠欲绝,独坐缝衣灯又灭。
    暗啼罗帐空自怜,梦度阳关向谁说。每怜容貌宛如神,
    如何薄命不胜人。愿君朝夕燕山至,好作明年杨柳春。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