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名画《锣鼓响图、纳凉图》赏析 |
释义 | 名画《锣鼓响图、纳凉图》赏析锣鼓响图、纳凉图 现代·丰子恺作 纸本墨笔白描 丰子恺的毛笔漫画,笔墨清醇,意蕴深长,是中国的、民族的,不是舶来艺术。 丰子恺是文学家、美学家、翻译家、艺术教育家,创制了五十多年漫画,成果丰硕,享有盛名。他的漫画,在艺术形式上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的影响,也取法于民初画家曾衍东(七道人);由于书法习欧阳询,画笔线条颇具欧味。对漫画,丰子恺曾表示: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意义含蓄是漫画的一个特点,一目了然的漫画是没有味道的。但含蓄决不是故意让人看不懂,而是似暗实明,使人在思索之后有所领悟。 子恺漫画来自生活。抗日战争起,他携一家人入蜀,途中所见,尽收入速写本。他说:逃难丰富了我的艺术生活,虽然丢了“缘缘堂”(指他在桐乡的故居),但我得到了一本本写生册。 锣鼓响图 丰子恺一向不赞成画中只出现古代衣冠。他说:为什么现代的中国画专写古代社会的现象,不写现代社会的现象呢?例如人物,所写有老仙、高贤、隐逸、渔翁、钓叟、琴童、仕女,为什么不写工人、职员、警察、学生、车夫、小贩呢?他画了许多社会相、战时相,针砭当时社会,挞伐丑恶,入木三分。 另一方面子恺漫画富有诗意,他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水藻半浮苔半湿,浣纱人去不多时》、《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人不送迎》、《一间茅屋负青山,老松半间我半间》,情趣十分隽永。 子恺漫画还含有一定的哲理,如《长亭树老阅人多》、《一肩担尽古今愁》、《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等。 丰子恺善于把瞬间感受,一下子抓住,图之缣素,有些乃极平凡的现象,人人见得熟透,他却能画得逗人喜欢。 纳凉图 《锣鼓响图》、《纳凉图》,都是子恺早期的名作,《锣鼓响图》,造型简括,笔触寥寥。街头上锣鼓敲响了,可能是猴子出把戏,也可能拉洋片、卖梨膏糖……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也许是奶奶领着,但想抢先去看热闹,只画一耳和一只嚷嚷的嘴,奶奶不画五官,只画个脸庞,而一柄芭蕉扇却在示意,关注之情跃然纸上。奶奶两条裤脚用阔笔浓墨扫成,压住了画幅重心,孩子的叫嚷则溢出纸外可谓神来之笔。线条运行,劲爽有力,更增添了画面空间的动势。总之《锣鼓响图》是幅跃动的画。 1985年9月15日,桐乡县石门镇丰子恺故居“缘缘堂”重建落成,举行揭幕典礼,每位来宾获得一份小礼品——一柄折扇,上印丰老的《纳凉图》:旧的藤靠椅上躺着母子两人,母约三十开外,孩子八九岁。躺椅可能是放在柳荫下,所以睡得很舒适,母亲双腿下放,孩子两足上蹲。构图紧凑而不平板,线条柔和,气氛安详,一切是静悄悄的,使人联想:如有知了高挂柳树枝头而不停地鼓翼,那将是“鸟鸣山更幽”了。和前图比较,《纳凉图》是幅宁静的画。 他的画,于平凡自然中可味深情,乃“仁者之画”也。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