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可以为尧舜
儒家关于人性的著名命题。语出 《孟子·告子下》。尧舜是古代传说中的圣人,在儒家心目中,圣人是人生的最高......
惟人万物之灵
儒教对人的基本定位。语出 《尚书·泰誓上》: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泰誓》全篇虽然是所谓 ......
天人相分
荀子提出的天人关系的命题。“天人之际” 是合是分,各人的立场不同,答案也不一样。春秋时代的郑子产说: “......
天人感应
董仲舒提出的天与人交互感应的命题。天有意志,这是第一前提; 天人相通,这是第二前提。这两个前提在古代中国......
天人合一
关于天人关系的经典命题。天人关系,即所谓“天人之际”,自商周以来,一直是先哲认真思索的问题,而其关键则在......
良知良能
儒家哲学范畴。语出 《孟子·尽心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谓 “良......
天理人欲
儒家哲学范畴。“天理” 和 “人欲”作为两个意义相对的伦理学范畴,最早出自《礼记·乐记》: “人化物者也,......
性
儒教伦理哲学的基本范畴,即人的本性。性字的原义是“生”,与生俱来,故称作 “性”。《礼记·中庸》说: “天......
理
宋代以后儒家哲学关于宇宙本原及其规律的核心范畴。“理” 的观念在战国时就已出现,指事物的原理、条理、道......
致良知
王守仁提出的道德哲学命题。《礼记·大学》 中有“格物致知”命题,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为 “即物穷理” 而获......
格物致知
儒家认识论的命题。简称 “格致”。语出《礼记·大学》: “致知在格物。” 如果照字面直译,就是: 求得知识......
五德终始
战国阴阳家邹衍关于天道循环的学说。又称 “五德转移”。“五德” 指五行的属性,即所谓土德、木德、金德、......
为我
杨朱提出的命题。杨朱是战国时人,虽只有一些只言片语流传下来,但这就足以使他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
齐善恶
道家提出的命题。《道德经》说: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将善与不善等量......
道法自然
道家关于宇宙及人性本质的命题。《老子》第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的 “自然......
- 首页
- 69
- 70
-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