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前套)》原文|翻译|赏析
释义

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前套)》原文|翻译|赏析

刘时中


众生灵遭磨障,正值着时岁饥荒。谢恩光拯济皆无恙,编做本词儿唱。

〔滚绣球〕去年时正插秧,天反常,那里取若时雨降?旱魃生,四野灾伤。谷不登,麦不长,因此万民失望,一日日物价高涨。十分料钞加三倒,一斗粗粮折四量,煞是凄凉。

〔倘秀才〕殷实户欺心不良,停塌户瞒天不当。吞象心肠歹伎俩,谷中添秕屑,米内插粗糠,怎指望他儿孙久长。

〔滚绣球〕甑生尘老弱饥,米如珠少壮荒。有金银那里每典当?尽枵腹高卧斜阳。剥榆树餐,挑野菜尝。吃黄不老胜如熊掌,蕨根粉以代糇粮。鹅肠若菜连根煮,荻笋芦蒿带叶,则留下杞柳株樟。

〔倘秀才〕或是捶麻柘稠调豆浆,或是煮麦麸稀和细糠,他每早合掌擎拳谢上苍。一个个黄如经纸,一个个瘦似豺狼,填街卧巷。

〔滚绣球〕偷宰了些阔角牛,盗斫了些大叶桑。遭时疫无棺活葬,贱卖了些家业田庄。嫡亲儿共女,等闲参与商。痛分离是何情况!乳哺儿没人要撇入长江。那里取厨中剩饭杯中酒,看了些河里孩儿岸上娘,不由我不哽咽悲伤。

〔倘秀才〕私牙子船湾外港,行过河中宵月明。则发迹了些无徒米麦行。牙钱加倍解,卖面处两般装,昏钞早先除了四两。

〔滚绣球〕江乡相,有义仓,积年系税户掌。借贷数补搭得十分停当,都侵用过将官府行唐。那近日劝粜到江乡,按户口给月粮。富户都用钱买放,无实惠尽是虚桩。充饥画饼诚堪笑,印信凭由却是谎,快活了些社长知房。

〔伴读书〕磨灭尽诸豪壮,断送了些闲浮浪。抱子携男扶筇杖,尪羸伛偻如虾样,一丝游气沿途创,阁泪汪汪。

〔货郎〕见饿莩成行街上,乞出拦门斗抢。便财主每也怀金鹄立待其亡。感谢这监司主张,似汲黯开仓。披星带月热中肠,济与粜亲临发放。见孤孀疾病无皈向,差医煮粥分厢巷。更把赃输钱分例米,多般儿区处的最优长。众饥民共仰,似枯木逢春,萌芽再长。

〔叨叨令〕有钱的贩米谷置田庄添生放,无钱的少过活分骨肉无承望;有钱的纳宠妾买人口偏兴旺,无钱的受饥馁填沟壑遭灾障。小民好苦也么哥,小民好苦也么哥,便秋收鬻妻卖子家私丧。

〔三煞〕这相公爱民忧国无偏党,发政施仁有激昂。恤老怜贫,视民如子,起死回生,扶弱摧强。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恨不得展草垂缰。覆盆之下,同受太阳光。

〔二煞〕天生社稷真卿相,才称朝廷作栋梁。这相公主见宏深,秉心仁恕,治政公平,莅事慈祥,可与萧曹比并,伊傅齐肩,周召班行。紫泥宣诏,花衬马蹄忙。

〔一煞〕愿得早居玉笋朝班上,伫看金瓯姓字香。入阙朝京,攀龙附凤,和鼎调羹,论道兴邦。受用取貂蝉济楚(11),衮绣峥嵘,珂佩丁当。普天下万民乐业,都知是前任绣衣郎。

〔尾声〕相门出相前人奖,官上加官后代昌。活被生灵恩不忘,粒我烝民德怎偿。父老儿童细较量,樵叟渔夫曾论讲,共说东湖柳岸旁,那里清幽更舒畅。靠着云卿苏圃场(12),与徐孺子(13)流芳挹清况。盖一座祠堂人供养,立一统碑碣字数行,将德政因由都载上,使万万代官民见时节想。


《上高监司》是元代散曲家刘时中的著名套曲,全文共有两套。前套反映了元代灾荒之年人民生活的惨状,表现了天灾人祸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同时又歌颂了高监司尽力拯救灾民的“德政”。后套长达三十四支曲子,主要揭露了江西钞法、库藏的积弊和官吏之间的狼狈为奸。本文是其前套。

在元散曲中,正面反映社会重大问题的作品是颇为少见的,而刘时中则把笔触伸向了昏暗无道的社会现实,以饱蘸情感的笔墨描述了一幅惨绝人寰的灾民流离图和勾画了一个恤老怜贫、公正无私的清官形象。全套共有十五支曲子,首曲〔端正好〕可视为全套的序曲,它点明了套曲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饥荒岁生灵遭磨障,谢恩光拯济皆无恙。一为揭露现实社会的痛苦和不平,一为颂扬高监司的“德政”和“恩光”。

从第二曲〔滚绣球〕到第十一曲〔叨叨令〕,作者便以十个曲子的篇幅颇为细致地描画了灾荒年社会的昏昧无道和灾民的痛苦生活,作者首先揭示了这样一个使“万民失望”的生活现实:一方面是“天反常”,“旱魃生,四野灾伤”,致使“谷不长,麦不登”,而伴随“天灾”而起的又是那人祸的接踵而来,物价飞涨,买卖不公,“十分料钞加三倒,一斗粗粮折四量”,料钞是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在这灾年中,本来十分能买到的竟要另加料钞三分,而一斗粗粮竟白白地被扣去了四成。同时,天灾的降临和市场的不公又给那些有权势的人带来了发财的机会,你看:那“殷实户”、“停塌户”(指囤积粮食以卖高价的商户),欺心不良,贪得无厌,在灾荒之年,趁火打劫,以饱私囊,他们“谷中添秕屑,米内插粗糠”,干尽了欺诈灾民的勾当。接着,作者又以十分细致、逼真的笔墨叙述了灾民的境况:谷麦不收,粮贵如珠,家家难以为炊,致使那蒸饭之“甑”也积起了厚厚的尘土,“老弱饥”,奄奄一息,“少壮荒”,僵卧斜阳,“一个个黄如经纸,一个个瘦似豺狼”,仅能吞食些野菜树皮来聊以维持生命的延续,有时偶尔食用些“麦麸稀和细糠”或者“麻柘稠调豆浆”,却早已是合掌擎拳,祈祷上苍了,人民的生活真是濒于绝境。作者接着又进一步以极其沉郁的笔调描述了灾荒年人民流离失所,难以为生的境况,“嫡亲儿共女,等闲参与商”,骨肉同胞被迫如参商星宿一样,天各一方,痛苦分离,甚而至于那没乳的母亲只得绝望地将亲生儿活活地抛入长江,这是一幅何等惨凄的图景呀!这不由得使作者“哽咽悲伤”,洒下了沉郁的同情之泪。然而,灾民的生活虽然是如此的惨痛,而那些奸商富户却照样暴取豪夺,“发迹了些无徒米麦行”,奸商如此,官吏亦复如是,作者沉痛地揭示了官吏狼狈为奸、鱼肉百姓的“丑行”:设置“义仓”本是用以救济灾民,但“义仓”在昏昧无道的现实环境中,却成了官吏富户大发横财的交易所;“充饥画饼诚堪笑,印信凭由却是谎”,在官吏富豪沆瀣一气的社会现实中,“义仓”对于百姓来说只能是“充饥”的“画饼”,而真正得利的却是卑鄙无耻的“社长知房”,这些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是把灾民推向痛苦深渊的主要社会因素。因而在〔叨叨令〕一曲中,作者便以饱含情感的笔调,用对比的手法高度概括了灾年中社会贫富更加悬殊的现象:“有钱的贩米谷置田庄添生放(即放债),无钱的少过活分骨肉无承望;有钱的纳宠妾买人口偏兴旺,无钱的受饥馁填沟壑遭灾障”,这种强烈的贫富不均现象使作者悲愤难平,他疾呼:“小民好苦也么哥,小民好苦也么哥!”处于无权地位的老百姓们在那种社会里哪有什么生路!

《上高监司》的最后四曲是作者对高监司荒年粜米救灾的颂扬,在对于祸害百姓的“社长知房”等予以辛辣讽刺的基础上,作者突出了高监司的清官形象和高度评价了高监司的德政:“这相公爱民忧国无偏党,发政施仁有激昂”,他对待百姓是“恤老怜贫,视民如子,起死回生,扶弱摧强”,他的为政也是“主见宏深,秉心仁恕,治政公平,莅事慈祥”。因而在作者看来,高监司的品行和施行的“仁政”,真乃可以与历史上著名的贤达之人相提并论,比之萧曹、伊傅这些名相名臣也不为过。这当然也包涵着一定的溢美之意,但却也反映了人民的爱憎和愿望。最后,作者提出了两种希望:一是愿高监司早居朝班,名闻宇内;一是把灾荒年的现实污浊和高监司的仁心德政立碑传世,“使万万代官民见时节想”,作为永久的纪念和对后世的垂诫。

刘时中的《上高监司》在元散曲中是一篇颇有特色的套曲,它在内容上突破了元散曲大都以个人穷通出处和田园山水为表现对象的题材局限,大大拓宽了散曲的表现领域。同时,这部作品在艺术上也富有独特的色泽,首先是它较多地从比较的角度来表现其内涵和阐明其题旨,从而使整首套曲爱憎鲜明,效果强烈。灾民的流离失所、贫困潦倒与奸商的巧取豪夺、贪得无厌形成了一层对比,官吏的狼狈为奸、鱼肉百姓与高监司的仁心德政、扶弱摧强形成又一对比,难民饿莩成街、拦门斗抢与“财主每”的怀金鹄立待其亡的形象又成另一对比,这种在结构和章法上的交相连环,层层对比使作品更深刻地表现了社会的污浊不堪和贫富不均的现象。其次,作品在描写上是笔调细腻、刻画精细,那灾民骨肉分离的惨状,奸商富户盘剥百姓的描写都是深入细微,且又讥刺入骨;再次,作品语言平实、尖新,形象生动,自然浑朴,同时又避免了元散曲中所常见的那种幽默、调侃的“俗味”,而在语言风格上体现了沉郁、悲凉的特色,从而使作品的形式表现和思想内容涵融无间。总之,这是一部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同时又有教育意义的优秀散曲作品。

〔注〕枵(xiāo肖)腹:枵,空虚,枵腹即指饿着肚子。(zhuāng庄):吞咽。社长知房:社长,在五十户中为长的基层官吏;知房,族长。筇(qióng穷)杖:竹杖。尪羸(wāng汪léi累)伛偻:尪羸,瘦弱;伛偻,驼背。汲黯:汉武帝时的一个官吏,在其奉命巡视河内火灾时,曾打开官仓赈济灾民。覆盆:出自元代成语“覆盆不照太阳晖”,此反用其意,颂扬高监司灾年救百姓,使其在“覆盆”之下享受到太阳的光辉。萧曹:汉代开国功臣萧何、曹参。伊傅:殷代名相伊尹、傅说。周召:周初名臣周公旦、召公奭。(11)貂蝉济楚:貂蝉,汉代侍中、中常侍所戴之冠均以貂尾、蝉文装饰;济楚,指齐整、漂亮。(12)云卿苏圃场:苏云卿,南宋隐士,于江西南昌东湖结庐而居,辟园种菜;圃场,菜园子。(13)徐孺子:东汉徐穉,字孺子,家贫而不应官征,常躬耕隐居,世号南州高士。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