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释义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诗词简介:     杜牧是个在文学、政治、军事各方面都有研究,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大中四年(850)秋他在京城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施展抱负,因此请求出任外郡。由吏部员外郎出任湖州剌吏,行前写下此诗。这首诗既有自嘲,又有怀古,流露出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及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叹。

    诗开篇便点明时事清明,无法施展才能,更何况自己无能,所以便以“有味”来遮拙;接下来诗人说明“有味”的“味”是什么?“闲爱孤云静爱僧”便是其味。三句写诗人将到外地就任。因汉时大守一车两幡,幡即为麾旗之类,而唐时刺史略相当于太守,故此诗人以一麾代太守。末句写诗人登乐游原望一望昭陵,这里点题,也收尾。

    这首诗语句,意义深刻,值得细品。开头诗人便言“清时”,当时长安朋党争权,宦官专权,中央与地方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时有战争,怎能为“清时”?这如不是统治者以“清时”自夸,就是诗人反语,亦或是诗人言看清时局了吧。再看诗人言“无能”,当时那样的时局以诗人之才而无用武之地,当时那样的时局,这不能说是诗人无能,那无能者应该是谁?此句语气似诗人自评,但这语气阴怪,似有所指。

     末尾一句突然而止,意义颇多:放着京官不做求外任,诗人自有很多感慨;有才不用,难以建功立业,心中有对不起先祖之感,诗人借望昭陵寄托自己对先祖的祭吊之意,有才而无用武之地,诗人叹生不逢时,更怀念先皇时代的“清明”;以当时的“清明”去奏明太宗英魂,让太宗知道后世该有多不肖,凡此种种感怀都凝在这一句“乐游原上望昭陵”里了。

       这首诗绝不是自己无才无用和生不逢时的慨叹,而是对统治者不重人材的强烈愤恨。全诗写得深刻、简炼、沉郁含蓄,是一首“举重若轻”的优秀作品。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唐].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 《 jiānɡ fù wú xìnɡ dēnɡ lè yóu yuán yì jué 》 
    《 将    赴 吴 兴   登   乐 游  原   一 绝  》 
    .[ tánɡ ]. dù mù 
    .[ 唐   ]. 杜 牧 
    qīnɡ shí yǒu wèi shì wú nénɡ , xián ài ɡū yún jìnɡ ài sēnɡ 。 
    清   时  有  味  是  无 能   , 闲   爱 孤 云  静   爱 僧   。 
    yù bǎ yì huī jiānɡ hǎi qù , lè yóu yuán shànɡ wànɡ zhāo línɡ 。 
    欲 把 一 麾  江    海  去 , 乐 游  原   上    望   昭   陵   。 
  •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唐].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 【译文】 清平之世喜欢闲逸足见我无能,我爱那悠闲的孤云也爱那僧人之静。真想手持旌麾远去大海,乐游原上远望昭陵向往贞观盛世之情油然而生。

    【翻译】
    清平盛世,津津于闲适,是我的无能,
    闲静中,我欣赏孤云,也喜爱僧。
    我就要在刺史的旌麾下出守吴兴,
    乐游原上,久久凝望着昭陵。
  • (1)杜牧英年早逝,大中七年(853)便与世长辞,终年五十一岁。此诗应属夕阳之作,写 的是他将赴江浙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任刺史,临走之际游乐游原以告别京城长安。
    (2)清时:和平无事时期。有味:过得有滋有味,很有意趣。无能:没有才能。
    (3)一麾:唐时刺史按汉制太守待遇:一车两幡。幡即旌麾。此处一麾,即指外出任地方 刺史之意。
    (4)昭陵:唐太宗陵墓,处于长安西边醴泉县东北九嵕山。
  • 【集评】
    1、宋·曾季狸:“予曾从东湖舟中,见诵杜牧之“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曾下杜陵无’之句,及诵‘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诵咏久之。”(《艇斋诗话》)

    2、宋·叶梦得:“杜牧诗:‘清时有味是无能……’此盖不满于当时。故末有‘望昭陵’之句。”(《石林诗话》卷中)

    3、今·喻守真:“第一句应解作在太平时,就是没有才能的人,也是有兴味的。这是说理的诗句。自认无能,无事可为。所以爱孤云之闲,爱僧人的静。这也是承上说理的句子,并述说自己的近状的闲静,二句转入赴吴兴出守之事,下一‘欲’字,即有欲行不忍之情。四句‘望昭陵’即接上文‘欲去’而不忍即去的意思。恋恋京师,不忍离君的意思,从言外表达出来。”(《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57年11月第2版,第309页)
    【点评】 此诗为作者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将离长安到湖州任刺史时所作,抒写了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与对自己才能无所施展的悲愤。在艺术上,本诗采用“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全诗深刻简练,沉郁含蓄,洵为佳作。
  •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杜牧离开长安,将赴吴兴任湖州刺 史。临行前,他特意登上长安的知名游览胜地乐游原。诗人寄情山水,遥 望昭陵,追怀盛世之余,亦传递出抱负未展、壮志未酬的人生遗憾。
       一、二句写诗人自身处境与澹然心境。在京城为官,看起来令人艳 羡,却是有名无实的闲职。胸怀壮志的人,为何却无所事事,碌碌无为? 或许是因为自己“无能”吧。淡淡的自嘲中,透露出诗人多少有心报国却 报国无门的辛酸与无奈?我喜欢那种孤云悠闲的感觉,也喜欢那种像僧 人一样的清净。从这两句来看,一个疲倦于政务而欲脱离红尘、寻觅超脱 人生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然而三、四句却陡然一转,将作者欲出守外郡为国效力,又不忍离京 的忠君爱国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既然京城无用武之地,那就“手持旌 麾,远去江海”吧,诗人报效国家之急切,历历可见。只是离开京城前,诗 人不免要再次遥望昭陵,依依不舍之中,万般感慨,皆在这一望之间。昭 陵是唐太宗的陵墓,诗人外放之前,为何对昭陵念念不忘?清人张文荪曾 解释说:“昭陵为唐创业守成英主,后世子孙陵夷不振,故牧之于去国时登 高寄慨,词意浑含,得风人遗意。”(《唐贤清雅集》)唐太宗曾开创大唐盛 世,功业彪炳千秋,而其知人善任、选贤任能,更是令无数诗人倾慕不已。 诗人此时“追怀贞观”,其实是对时局衰败以及朝廷昏聩无能的无言讽刺。
      此诗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而止,表面写内心之悠闲清静,实则 暗藏壮志之波澜翻涌,既委婉表达对时政的讽刺与抨击,又激荡着“江湖 魏阙之思”(《诗境浅说续编》),“忠爱之思,溢于言表”(孙洙《唐诗三百首》 卷八)。
  •      会昌二年(842)杜牧四十岁,正当壮年,但受当朝宰相李德裕排挤,外放出 任黄州、池州、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县东北梅城),直至李德裕罢相后才回朝。宣 宗即位后,时局并未好转,反而更趋混乱,牛李党争未息,宦官擅权未变,中央朝 廷与地方藩镇,以及与边陲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不止,回朝后的杜牧虽在朝廷 担任吏部员外等职,但闲置无为,苦闷异常。为此,他这次主动请求去外郡担任地 方官职。宣宗大中四年(850),杜牧被任为吴兴刺史,临行之前,他特地重游乐 游原,告别京城长安。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诗人反言表意。明明时局日趋恶化, 他说是“清时”;明明是闲散苦闷,无所作为,他说是“有味”;明明是自己满腹 经纶无从发挥,平生抱负不得施展,他说自己是“无能”。虽然如此,那自己就可 以求个闲静了,闲看孤云漂游,静学和尚修行。“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三、四句表达承转之意,既然呆在京城抑郁无聊,那就干脆出任地方刺史,远去江 海,手持旌麾,干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吧。真的要离开长安走了,不禁又有点恋恋不舍, 所以诗人前往乐游原一游,以示告别。有意思的是,到了乐游原,诗人在此又一转。 原上一游,别的都不关心,唯一就是独望昭陵,徘徊沉吟。唐太宗是唐代开明皇帝, 文治武卫,煊赫中外,知人善任,贞观之治功在当代,造福后世。可现在,诗人只 能用“望昭陵”三字来表达自己的追怀盛世、感慨万千了。国运衰败、江河日下, 自己闲散,生不逢时,命运不济、忧国忧民。由此可见,诗人再次离京外出,实在 是迫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
  •     这首诗是作者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将离长安到湖州(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任刺史时所作。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何尝算得上“清时”?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真是很富于生活情趣了。次句承上,点明“闲”和“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句一转。汉代制度,郡太守一车两幡。幡即旌麾之类。唐时刺史略等于汉之太守。这句是说,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所以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长江,东南是东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转。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长安西边醴泉县的九嵕山。古人离开京城,每每多所眷恋,如曹植诗: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赠白马王彪》)杜甫诗: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至德二载,自京金光门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传诵人口之句。但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便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写得既深刻,又简炼,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1 23: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