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分擘山河即渐开,许昌基业已倾颓。
释义

分擘山河即渐开,许昌基业已倾颓。

“分擘山河即渐开,许昌基业已倾颓。”诗句出处:《吴十七首》;是唐朝诗人孙元晏的作品。

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
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

夜深偷入魏军营,满寨惊忙火似星。
百口宝刀千匹绢,也应消得与甘宁。

赞国经纶更有谁,蔡公相叹亦相师。
贵为丞相封侯了,归后家人总不知。

分擘山河即渐开,许昌基业已倾颓。
黄金车与斑斓耳,早个须知入谶来。

好道君王遇亦难,变通灵异几多般。
介先生有神仙术,钓得鲈鱼在玉盘。

斫案兴言断众疑,鼎分从此定雄雌。
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

破产移家事亦难,佐吴从此霸江山。
争教不立功勋得,指出千囷如等闲。

将军身殁有儿孤,虎子为名教读书。
更向宫中教骑马,感君恩重合何如。

幼小家贫实可哀,愿征行去志难回。
不探虎穴求身达,争得人间富贵来。

历数将终势已摧,不修君德更堪哀。
被他青盖言相误,元是须教入晋来。

风揭洪涛响若雷,枕波为垒险相隈。
莫言有个濡须坞,几度曹公失志回。

委存张公翊圣材,几将贤德赞文台。
争教不霸江山得,日月征曾入梦来。

圣德招贤远近知,曹公心计却成欺。
陈韩昔日尝投楚,岂是当归召得伊。

西塞山高截九垓,谶谣终日自相催。
武昌鱼美应难恋,历数须归建业来。

欲把江山鼎足分,邢真衔册到江南。
当时将相谁堪重,徐盛将军最不甘。

东部张公与众殊,共施经略赞全吴。
陈琳漫自称雄伯,神气应须怯大巫。

名与诸公又不同,金疮痕在满身中。
不将御盖宣恩泽,谁信将军别有功。

以上孙元晏作品《吴》共17首

《吴十七首》唐朝诗人孙元晏的作品。

【注释】:

分:

(一)①分开;划分。与“合”相对。《管子·立政》:“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国:都城。)②从主体分出的部分;分支。《元史·顺宗纪五》:“立中书分省于济宁。”(中书省:中央总管国家政事的机关。济宁:在山东省。)③分成;分出。《韩非子·显学》:“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④离开;分散。《庄子·渔父》:“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⑤分配;给与。《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廉,得赏赐辄(zhé)分其麾(huī)下,饮食与士共之。”(辄:总是。麾下:部下。)⑥分担;分享。扬雄《解嘲》:“分人之禄。”《三国志·吴书·陆瑁传》:“陈国陈融……等皆单贫有志,就瑁游处,瑁割少分甘,与同丰约。”(割:分给。约:节俭。)⑦区分;辨别。《庄子·齐物论》:“周与蝴蝶必有分矣。”⑧量词。《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二)fèn ①名分;职分。《礼记·礼运》:“故礼达而名定。”②资质;资历。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性灵关天分,书卷关学历。”③福分;缘分。刘禹锡《寄乐天》:“幸免如斯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④情分;关系或感情。《北齐书·封孝琬传》:“晚相逢遇,分好遂深。”⑤料想。《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自分已死久矣。”⑥甘心;服气。李肩吾《清平乐》:“燕子可怜人去,海棠不分春寒。”

擘:

①[名]大拇指。《孟子·滕文公上》:“吾必以仲子为巨~焉。”②[动]用手掰开,分开。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花蓝花栀子》:“取醋石榴两三个,~取子。”③[动]弹奏。王建《宫词》之三十一:“十三初学~箜篌。”

河:

①黄河的专称。《尚书·禹贡》:“浮于济(jǐ)漯(tà),达于河。”(济、漯:都是水名。)《世说新语· 言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②河流的通称。陆游《十一月一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铁马:披甲的战马。)《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信著金石,义盖山河。”③指银河;天河。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即:

①走近;靠近。《论语· 子张》: “望之俨(yǎn)然,即之也温。”(俨然:庄重。温:温和。)《诗经·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②至;到。《仪礼·聘礼》:“宾即馆。卿大夫劳宾,宾不见。”(馆:宾馆。劳:慰问。)③就着(某种事物)。《史记·吴王濞列传》:“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④就在(某时,某地);就(某物)。《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⑤当下;当时。《汉书·龚遂传》:“(盗贼)闻遂教令,即时解散。”⑥副词。1. 就是。《汉书·原涉传》:“(王)游公母即祁太伯母也。”2.立即;马上。《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即遣兵三万以助备。”⑦连词。1.假如;假使。《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jǐng)。”(臣:谦称。敢:谦词。自刭:自杀。)2.相当于“则”。《史记·项羽本纪》:“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盐铁论·本议》:“贱即买,贵则卖。”3.即令;即使。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及瘳,或竟成痼疫。”

渐:

(一)①水名。②渐进,逐步发展。《周易· 渐》:“鸿渐于干。”(鸿:鸿鹄,天鹅。干:水滨,岸边。)③端倪,开端。苏轼《教战守》:“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④加重。《列子·力命》:“季梁得疾,七日大渐。”(季梁:人名。)⑤副词。逐渐;慢慢发展。《汉书·东方朔传》:“故淫乱之渐,其变为篡。”《徐霞客游记·黄山游日记》:“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⑥次序。《史记·吴太伯世家》:“今以渐致焉。”《宋史·河渠志二》:“御河自怀、卫经北京,渐历边郡。”⑦《周易》卦名。卦形为艮下巽上。《周易·渐》:“渐,女归吉。”⑧通“潜(qián)”。潜伏。《汉书·谷永传》:“意岂将军忘湛渐之义,委曲从顺。”(湛chén:沉密。)⑨通“巉(chán)”。[渐渐]高峻的样了。《诗经·小雅·渐渐之石》:“渐渐之石,维其高矣。” (二)jiān ①浸;沾湿。《诗经·卫风·氓》:“淇水汤(shāng)汤,渐车帷裳。”(汤汤:水势很盛的样子。帷裳:车上的布幔。)②薰染,影响。《论衡·本性》:“一岁婴儿无争夺之心,长大之后,或渐利色,狂心悖行由此生也。”《史记·货殖列传》:“俗之渐民久矣。”③流入;入。《尚书·禹贡》:“东渐于海。”《法言·学行》:“满而后渐者其水乎?”④疏导。《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⑤诈;欺诈。叶适《〈东溪先生集〉序》:“不步曲捷以渐巧取之。”(曲捷:曲线,捷径。)《荀子·不苟》:“知则攫盗而渐,愚则毒贼而乱。”(知:智。)《韩非子·诡使》:“下渐行如此,入则乱民。”

开:

①开门。《吕氏春秋·爱类》:“昔上古龙门未开。”《老子》第二十七章:“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关楗:门闩。)②打开;张开。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③舒展;开放。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申为舒展。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④伸展。杜甫《往在》:“京都不再火,泾渭开愁容。”(火:战火。)崔珏《哭李商隐》:“一生襟抱未曾开。”(襟抱:抱负。)⑤分开;分离。《吕氏春秋·贵信》:“地不刚,则冻闭不开。”阮籍《大人先生歌》:“天地解兮六合开。”(六合:天地四方。)引申为散开。杜甫《梅雨》:“云雾密难开。”杜甫《雨》:“蛟龙斗不开。”⑥切;割。⑦开辟;开发。《韩非子·初见秦》:“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晋书· 羊祜传》:“辟土开疆。”又为开通。《汉书·张骞传》:“骞开外国道。”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引申为扩大,扩展。《荀子·富国》:“节其流,开其源。”杜甫《兵车行》:“武皇开边意未已。”《史记·秦本纪》:“开地千里。”《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南逾山脊,为新开道。”⑧开创。《史记·秦本纪》:“为后世开业。”⑨开始。《诗经·周颂· 武》:“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允文:确实有文德。克:能够。厥:其。)《论衡·书解》:“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后汉书·冯衍传下》:“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⑩发动或操纵。杜甫《登白马潭》:“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关天培开炮应之,击断洋船头鼻,西兵多落海死。”(11)消散。范仲淹《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许:

(一)①答应;允许。《左传·僖公五年》:“弗听,许晋使。”②赞同;赞许。《列子·汤问》:“杂然相许。”③期望。《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④这样。《宋史·杨万里传》:“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⑤或许;可能。古乐府《懊侬歌》:“许是侬欢归。”(侬欢:我的爱人。)⑥表示约数。相当于“上下”、“左右”。干宝《搜神记》卷七:“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⑦语气词。相当于“啊”。韩愈《感春》诗:“一生长恨奈何许。”⑧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许昌县东。⑨处所;地方。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二)hǔ [许许]象声词。伐木声。《诗经·小雅·伐木》:“伐木许许。”

昌:

①美善。嵇康《太师箴》:“治乱之源,岂无昌教!”②盛壮。《诗经·齐风·猗嗟》:“猗(yī)嗟昌兮,颀而长兮。”③兴盛。《荀子·成相》:“君谨守之,下皆平正,国乃昌。”④通“菖”。菖蒲。皮日休《郢州孟亭记》:“盖仲尼思文王,则嗜昌歜(chù)。”(歜:菖蒲根。)

基:

①地基;墙基。《诗经·周颂·丝衣》:“自堂徂(cú)基,自羊徂牛。”(徂:往。)②事物的基础;根本。《老子》第三十九章:“高以下为基。”③始;开始。《汉书·枚乘传》:“福生有基,祸生有胎。”(胎:起始。)④基业;事业。《尚书·大诰》:“予有后,弗弃基。”⑤通“期(jī)”。周年。《咸阳灵云碑》:“承祠基年,鱼复生。”

基业:

①事业的根基。《后汉书·隗嚣传》:“~~已定,大勋方缉。”②产业,财产。《三国志·魏·武帝纪》:“其令死者家无~~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业:

①古代悬钟磬用的大木板。《诗经·周颂·有瞽》:“设业设虡(jù)。”(虡:悬钟磬的木架。)②书写用的木板。《礼记·玉藻》:“手执业,则投之。”③事业;功业。诸葛亮《草庐对》:“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④职业。陶潜《桃花源记》:“武陵人捕鱼为业。”⑤产业;家业。《盐铁论·论诽》:“久丧以害生,厚葬以伤业。”⑥学业。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⑦创始。《史记·太史公自序》:“项梁业之,子羽接之。”⑧次序;次第。《国语·晋语四》:“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⑨副词。已经。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业已:

已经。《史记·楚世家》:“楚王~~欲和于秦,见齐王书,犹豫不决,下其议群臣。”

已:

①停止。《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②完毕。《战国策·齐策二》:“言未已,齐让又至。”(让:责备。)③罢免。《论语·公冶长》:“(子文)三已之,无愠(yùn)色。”(愠:怨恨。)④疾止;病除。柳宗元《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大风:麻风病。)⑤副词。1. 已经。《史记·蒙恬列传》:“扶苏已死。”2.随后;旋即。《史记·项羽本纪》:“废以为侯,已又杀之。”3. 太;过分。《诗经·小雅·巧言》:“昊(hào)天已威。”(昊天:天。)⑥通“以”。介词。和方位词“来”、“上”、“下”、“东”、“西”等结合,表示对时间、范围的限制。《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自丞相雍已下皆谏。”⑦语气词。用法同“矣”。用于句末,表示确定语气。《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斯恶已:就显出丑恶了。)

倾:

①倒向一边;倾斜。《礼记·曲礼上》:“立必正方,不倾听。”(正方:方向端正。)②行为不正;邪恶。《汉书·萧望之传》:“后朋行倾邪,望之绝不与通。”③倒塌;倾覆。《新论》:“高台既已倾,曲池又已平。”卢照邻《行路难》:“巢倾枝折凤归去。”④将东西倒出来;全部倒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是田成恒倾圃池而示渴民也。”⑤全部;尽。《后汉书 · 郭太传》:“乡里有忧患者,(贾)淑辄倾身营救。”(辄:总是。)⑥钦佩;爱慕。《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强:勉强。)《唐语林·补遗四》:“朝野倾羡。”⑦排挤;倾轧。晁错《论贵粟疏》:“以利相倾。”⑧凌驾;压倒。司马迁《报任安书》:“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

倾颓:

衰败,衰亡。诸葛亮《出师表》:“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也。”②倒塌,崩塌。《抱朴子·君道》:“~~莫之扶也。”

颓:

①落;下坠。陶宏景《与谢中书书》:“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②水向下流。《史记·河渠书》:“水颓以绝商颜。”(商颜:山名。)③崩塌;倒塌。《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④衰败;灭亡。诸葛亮《前出师表》:“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⑤跌倒。欧阳修《河南府司录张君墓表》:“虽醉未尝颓堕。”柳宗元《逐毕万文》:“民气不舒兮,僵踣(bó)颠颓。”(僵、踣:均指跌倒。)⑥恭顺。《北史·文苑传· 庾信》:“容止颓然,有过人者。”⑦旋风。《诗经·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颓。”


  • 上一篇:云从海天去,日就江村陨。
  • 下一篇:猎骑静逢边气薄,戍楼寒对暮烟微。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