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写景类·淡远取神的宋词赏析 |
释义 | 写景类·淡远取神的宋词赏析写景类·淡远取神的宋词赏析 【依据】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写景物而情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然不善学之,最易落套。……刘仙伦 《一剪梅》云:“唱到阳关第四声,……。”此阕颇能景中寓情。(沈泽棠 《忏庵词话》,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本) 【词例】 一 剪 梅 刘仙伦 唱到 《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罗带轻分。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更没心情共酒尊。春衫香满,空有啼痕。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 【解析】所谓淡远取神,神,情也,寓于所写景物之中而又自在言外;所谓淡远,即表现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的艺术境界,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要通过作品中暗示性的审美信息和读者的想象相结合进行再创造。 刘仙伦这首 《一剪梅》在写景时,妙用此法,化平淡为神奇,创造出含蓄蕴藉的艺术境界,将词中表现最多的“离情”翻出新意。 开篇“唱到阳关第四声”,《阳关》,送别绝唱,极言离别难舍难分,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亦明确其主题为一首写离情的词。“香带轻分,罗带轻分”,是写依依惜别时的千百般无奈。此时,词人没有极力去渲染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话别场面,只是从淡远处选取最能传神的表象,道出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情境”。“杏花”句将惜别的镜头推得更远,如电影中的空镜头,勾勒出离别的时令环境。雨打杏花,花随雨落,花轻似梦、雨细如愁。多情自古伤离别,此时虽不是冷落清秋,却是催人断魂的清明雨季,太多的春思春怨,离人如何禁得起?写到此处,词人还嫌不够,将笔挥洒得更远,从一花一树将镜头推开去,如从高空俯视:“山绕孤村,水绕孤村”。诚如李白所言“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从此两地相思,中间隔着千山万水。两句景语写出万般情思。 下片转入写别后情形。“更没心情共酒尊”写出抒情主人公的百无聊赖。“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有何心情独酌呢?“香满春衫,空有啼痕”写她对着姹紫嫣红开遍,纵有花香浸满襟袖,争奈形单影只无人相伴泪湿春衫!“一般离思两销魂”句,在下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面两句叙事抒情的结语,又能更好地为下面两句景语点出情之所在。主观情感是构成艺术意象的主要因素,没有融入情的景物是缺乏艺术生命的。“马上黄昏,楼上黄昏”,结尾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一个镜头是行者黄昏日落马上逡巡不知何处可堪栖止; 一个镜头是居者落日楼头依栏眺望不知远人何时是归期。这一组镜头在诗词中几乎是写滥了的,而词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抹去了一切人的因素、情的因素,孤零零拎出两个抽象符号一样的剪影。要想领悟出这组镜头中深刻的内涵,必须充分调动你丰富的想象力。黄昏是一天中最能勾起人思乡思家之情的时分。大自然中一切都在黄昏找到了栖止的地方。鸡上宿了,鸟倦飞而知还,夕阳西下,劳碌一天的人日落而息,一盏盏灯招引着回家的人。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候,只有断肠人在天涯。根据抒情句“一般离思两销魂”的暗示理解“马上”“楼上”,这样将跨越空间的绵长的情思统一在“黄昏”这个特殊的时刻,形成一种流动跳跃之美。这两句最能体现“淡远取神”的精神。唯其所描摹的物境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而且是在感情奔涌时突然掉转笔锋写景。这样景中所含之情才比直抒胸臆更加耐人寻味。 运用此种技巧,最关键的是如何处理景与情的关系。王夫之在《姜斋诗话》对情景关系有着精辟的论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情意在我属主观意识,景物在外属客观事物。抽象的意和情,不能成为文艺作品中的意境,孤立自在的纯客观之物,也不能成为意境。情景关系又可细分为触景生情,缘情写景(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淡远取神”倾向于寓情于景,主要写景,但在景中深深地蕴藏着词人的内在感情。所以必须选取适于抒情的景物来写。《文镜秘府论》:“若有物色,无意兴,虽巧亦无用之。”说的是同样的道理。在处理好情景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淡远取神”。其实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要求缘情所写之景有着深厚的底蕴,景中所流露的感情要有一定的隐蔽性,要含蓄,切忌直露。要让读者通过景物形象去品味其内在意趣,而不是某种情绪的直接传达。词中写景名句多用此法,如李白 《忆秦娥》之“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柳永《雨霖铃》 之“杨柳岸,晓风残月”,姜夔《扬州慢》 之“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等等。元曲小令也有许多这样的杰作,最出名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篇皆用此法。清词中如纳兰性德《长相思》 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亦是淡远取神。此种技巧在今天的诗歌、散文中仍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