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体制齐备 |
释义 | 体制齐备有唐三百年,诗众体备矣,故有往体、近体、长短篇、五七言律句、绝句等制,莫不兴于始,成于中,流于变,而陊之于终。至于声律、兴象、文词、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 稽自诗学,迨《三百篇》而外,流为楚词,为乐府,为《古诗十九首》,为苏、李五言,为建安、黄初体,为刘、阮、潘、陆、左思、郭璞、鲍照、谢、(陶)渊明诸诗,为元嘉、永明之作,为齐梁绮丽之音。至唐而诗体始备,遂定为五七言古、排律、近体、绝句等制。 六朝以上惟乐府、《选》诗,眉目小别,大致故同。至唐而益以律、绝、歌行,诸体夐不相侔。夫一家之言易工,而众妙之门难兼,则唐与古殊矣。 曰风、曰雅、曰颂,三代之音也。曰歌、曰行、曰吟、曰操、曰辞,曰曲、曰谣、曰谚,两汉之音也。曰律、曰排律、曰绝句,唐人之音也。诗至于唐而格备,至于绝而体穷。故宋人不得不变而之词,元人不得变而之曲。 故四言未兴,则《三百》启其源;五言首创,则《十九》诣其极;歌行甫遒,则李、杜为之冠;近体大畅,则开、宝擅其宗。使枚、李生于六代,必不能舍两汉而别构五言;李、杜出于五季,必不能舍开元而别为近体。盛唐而后,乐选律绝,种种具备,无复堂奥可开,门户可立。 诗自风雅颂以降,一变有离骚,再变为西汉五言诗,三变有歌行杂体,四变为唐之律诗。诗至唐,体大备矣。 诗法莫备于《三百篇》,一篇一法,其体主乎四言。变而为楚骚之《九歌》、《九章》,亦一篇一法,其体又主杂言。继之者汉人乐府,丛体具而杂言伙,诗法亦出奇无穷。魏晋宋人尚五七言,诗法日拘以隘,而四言、杂言之体衰。齐梁人偏讲声病,流极陈隋,诗法愈隘且卑,而五七言之体又衰。唐人沿用五七言,别齐梁体为律诗,而古诗五七言外,参用四言、杂言。太白《鸣皋歌》、《天姥吟》、《蜀道难》、《远别离》,子美《北征》、《出塞》、“三吏”、“三别”、《兵车行》、《桃竹杖引》,退之《泷吏》、《董生行》等篇,直追楚骚、两汉乐府;而子厚《平淮夷雅》、退之《平淮西碑》、《元和圣德》及《琴操》诸诗,更轶楚汉而追两周。于是唐诗有复古之盛,卓然为百代楷模。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