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锦镜池》 |
释义 | 《锦镜池》一鉴涵虚碧,万象悉其中。 重绿浮轻绿,深红间浅红。 雪窦山为浙东四明山脉中的名胜,锦镜池则为龙睛所在。池有源泉活水,清洌澄明;周围层峦叠嶂,林木葱笼。池水如镜,景色如锦,映景入池,遂得“锦镜”之名。池旁有一亭,名锦镜亭。与僧鉴同时的禅师元肇曾题诗于亭,其中描写锦镜池的风光道:“妙高峰顶见日出,千丈岩头看云飞。寒木着霜山衣锦,清泉得月镜交辉。” 与元肇的诗相比,僧鉴的 《锦镜池》写法不同。他对于池周环境一概略过,只落笔于池水本身。“一鉴涵虚碧”总写水静池清。鉴者,镜也。是点题之笔。虚碧则状池水之清彻深邃。涵字用得很好。“鉴”与“碧”皆为实字,着一“涵”便有混茫渊深的意味。“万象悉其中”乃写水中映象。作者以 “万象”与“一鉴”相对,在数量的绝大差异中产生张力的效果。接下去,诗人没有描写“万象”的具体状貌——如元肇所写的 “日出”、“云飞”、“寒木”等,而是以抽象的笔法写出“重绿浮轻绿,深红间浅红。”这真是写水中映象的绝妙手法。从状物的角度看,绿分重轻,红杂深浅,池周草木之蓬勃、山花之烂漫,固已摄神于池水; 而一 “浮”一“间”,则又准确写出所描为映象而非实景。况且,只写颜色不写物象,与前句 “涵”、“虚”照应,形成全诗灵虚空明的境界,禅意便由此而生。 水月镜象,是释家说“空”的惯常喻设,如石头说法:“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象,岂有生灭?”又说: “法身无象,谁云自他?圆鉴灵照于其间,万象体玄而自现。”僧鉴此诗的“一鉴涵虚碧,万象悉其中”虽自眼前景物中 “现量”而得,但也是素常浸淫于先辈禅旨,方能与石头的“圆鉴”、“万象”暗合如此。而我们由此暗合之处,自然也就体会到 “一鉴”云云的象征意味。“一鉴”即 “心”。禅学中,池也象征心性。如石头梦与六祖乘龟游池,觉后详之: “灵龟者,智也; 池者,性海也。”故此诗写池写鉴全是写心。心能 “涵虚”、“灵照”,“万象”乃自现其中。象非实相,乃镜中之象,故知性空。心为虚心,故全无挂碍,故得见色。至于 “重绿”、“深红”云云,也隐禅机在内。据传,世尊以随色摩尼珠为五方天王说法,五人各见一色为青为黄为白为赤,世尊遂谕“真珠无色,色由心生”的道理。故此诗以重笔写斑烂杂色,亦含万法性空、万法唯心的旨趣在内。 要之,此诗浅层状物写景,得池水胜境之神;深层设喻象征,含禅学佛理之妙。浅深融合无痕,实为理趣诗的上佳之作。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