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黄庭坚《次韵马荆州》鉴赏、赏析和解读 |
释义 | 黄庭坚《次韵马荆州》鉴赏、赏析和解读六年绝域梦刀头,判得南还万事休。 谁谓石渠刘校尉,来依绛帐马荆州? 霜髭雪鬓共看镜,茱糁菊英同送秋。 它日江梅腊前破,还从天际望归舟。 这首七律是黄山谷五十七岁时在荆南写的(作者寓所在今湖北沙市)。马荆州,指荆州知州马瑊。马瑊曾赠诗于黄山谷,山谷即依原诗所用韵脚的次序写了这首和诗。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作者晚年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艺术上又颇能代表他的诗风。 首联感情色彩十分凝重。“六年”,指自己遭逢贬谪,身处逆境之中,已届六年。“绝域”指边远之地。作者于绍圣元年(1094)十二月贬官涪州(州治在今四川涪陵),黔州(州治在今四川彭水)安置,次年正月赴贬所,后又移置戎州(州治在今四川宜宾),至写此诗时,六年之间政局两次波动,而作者在这政海的波澜之中沉沦,度过了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时期。他无日不在想念着自己的亲朋故旧,盼望着早日南归故里(江西修水)。这一切都梦魂牵绕,“梦刀头”便是这种心绪的写照。西晋王濬为广汉太守时,曾夜梦三刀悬于梁上,须臾又益一刀,部下为之解释说: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是兆示将迁官益州。后王濬果为益州刺史。山谷暗用此典,意谓“梦刀头”为吉兆。又,古时刀头有环,“环”与“还”谐音,所以“梦刀头”又具体化为还归之兆。状写出作者身在边远之地而梦想还乡的心情。对于年近花甲的诗人,此时最大的愿望又莫过于“南还”,能够得到这样的人生结局,便也就万念皆休了。所以,“判(同‘拚’,甘愿之辞。)得南还万事休”是诗人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次联诗意稍有转折,“谁谓石渠刘校尉,来依绛帐马荆州?”意思是说,没想到我这当年的著作郎,如今借居于你荆州马太守的治所。这一联两个对偶句用典很精彩,含蕴极富。其一,“石渠刘校尉”,指西汉刘向。刘向曾在石渠阁讲论五经,又曾为中垒校尉。“绛帐马荆州”,指东汉马融。马融曾为南郡(包括荆州一带地方)太守,又常坐高堂,施绛纱帐以教生徒。作者巧妙地借用两位历史人物来比喻自己和马瑊的身份:黄庭坚曾为著作郎,故自比刘向;马瑊姓马,又为荆州守,故可比作马融。其贴切如此。其二,这是一副连珠对,用“谁谓……来依……”的句式紧紧关联,不可分割。本来,西汉时的刘向居然跑到东汉马融绛帐中来了,此典岂非用得无理?而冠以“谁谓”二字,便可自圆其说了。而作者实际上所要表达的日夜渴望南归,如今居然滞留在马荆州处,“谁谓”的语气中又不无意外的成分。山谷律诗最讲究对偶句的锤炼,这一联乍看像是散文句子,细读方知字字有来历,有着落,点化故典,生出新意,曲折深蕴,工切有味。 第三联写作者与马荆州的交往和友情:“霜髭雪鬓共看镜,茱糁菊英同送秋。”是说对镜而视,共叹岁月流逝,各自已是鬓髭皆白了。尽管如此,二人友情益笃,重阳佳节之时,茱萸和糁饭,金杯泛菊英,同以茱萸和菊花酒送走金秋。这两个对偶句对得十分工整,句与句对,一句之中又自对:“霜髭”对“雪鬓”,“茱糁”对“菊英”。“霜髭雪鬓”又系点化杜牧“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而成。这些,都属可耐咀嚼之处。 末联“它日江梅腊前破,还从天际望归舟。”表达对马瑊官满当归的祝愿和自己的羡慕心情。明年,便是马瑊荆州任满的时候,马是维扬(今扬州)人,由荆州还乡,是乘船东归。作者暗用了刘希夷的“潮平见楚甸,天际望维扬”的诗典来比喻荆州、维扬同马瑊的关系,又写出了他在明年腊梅初破之时荣归故里、家中亲人企足而望的情景。“江梅腊前破”乃化用杜甫《江梅》诗“梅蕊腊前破”句,“天际望归舟”亦系化用谢朓“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诗句而成。王夫之说谢朓的这两句诗状写出一位盼望亲人还归的女性形象,“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山谷这首诗的末联也正描写出了同样的艺术形象,他在此后《次韵中玉早梅二首》中有“梅蕊争先公不嗔,知公家有似梅人”之句,可知“天际望归舟”者当是马瑊家中那位“似梅人”。而且马瑊官满当归之时,作者也将出知太平州(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可在马的归途之中翘首迎接。所以,在这一形象中又寄寓了作者怀念故友和“判得南还万事休”的一种微妙的企羡心情。 黄庭坚一生坎坷,特别是晚年更多磨难,再加上受到禅家思想的影响,因而往往能看空功名勋业,追求一种特立独行的境界。因此,在诗歌创作上有时表现出一种坦荡平易、空灵淡泊的意境。这首诗是作者逆境中见转机之时写的,但既无痛定思痛之惊叹,又无欣喜欲狂之放语。他在荆州只是滞留待命,赏古城之秋色,叙朋旧之情谊。首联说“万事休”,意在忘却“六年绝域”的恶梦;领联叙“来依马荆州”,透出内心深处的喜悦;颈联写“共看镜”、“同送秋”,是纯真感情的流露;末联拟“望归舟”,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整首诗转接连贯,语气亲切,笔调从容,给人以淡雅的美感。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