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香囊记·忆子
释义

香囊记·忆子

【薄倖】 (贴上)淑气驱寒,东风扇暖。看小庭芳草,落红零乱。也知春与镜中颜换。(旦上)仙郎远。把凤管吹残楚调,几度见秦楼月满。
〔菩萨蛮〕 (贴)一番风雨催春老,夜来花落知多少? (旦) 杜宇自无情,偏教思妇惊。(贴)春愁知几许,愁极浑无语。(旦)芳草易斜阳,行人悲故乡。(贴)媳妇,自从孩儿去,又是两月光景了。怎的书信也没有一封回来? (旦) 婆婆,想必路途迢递,人事蹉跎,是以便音难寄。(贴) 去时节花柳芳妍,早春天气。如今又见绿暗红稀,已是清和时景了。
【黄莺儿】风雨杏花残。卷帘时,人倚阑,长途游子悲春晚。愁肠刃剜,愁眉翠攒。奈衡湘信杳无鱼雁。(合)望长安,天高日远,人在五云端。
【前腔】(旦)人去妾身单。为多愁,损旧颜。晓临妆镜心慵懒。香消麝兰,钗分凤鸾。紫箫声断行云散。(合前)
【簇御林】(贴)山迢遞,水渺漫。叹人间,行路难。倚门慈母空肠断。
怎能勾他平步登霄汉。(合)省愁烦。金钱问卜,多应是锦衣还。
【前腔】(旦)身劳悴,力苦艰。奉高堂,菽水欢。只愁他日近桑榆短。
问苍天人去也何时返?(合前)
(贴) 聚散空嗟类转蓬,(旦)春光欲尽思无穷。
(贴) 鱼书欲寄何由达,(旦)水远山长处处同。

《香囊记》 叙宋时张九成与弟九思同登鼎甲。九成因廷试之策得罪丞相秦桧,被遣使金,滞留北地十余年。其间,家中误闻九成死讯,弟赴北求尸,母、妻则于宋室南迁之乱中失散。后九成得王伦舍身相救,潜归南土,一家团圆,并受封赠。


这里所选,为九成、九思赴京应试后,张母和九成妻在家思念之曲。第一首 【薄倖】先由张母 (贴扮) 唱。淑气,春日温和之气; 东风,春风。李白 《春日独酌》诗: “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春日而有 “落红零乱”,可见已届暮春。张母由暮春想到自己亦已年老。接着,九成妻 (旦扮) 诉说丈夫远行,冷落了鱼水之乐。凤管,即笙。楚调,据《乐府诗集·相和歌辞》 云: “楚调者,汉房中乐也。高帝乐楚声,故房中乐皆楚声也。” “几度见秦楼月满”,用李白乐府诗《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之意,表达了几番梦中相会、醒来满怀惆怅之情。其后二、四两首为张母之词,她为孩儿远游、杳无音信而愁肠寸断,盼望着他们能平步青云、锦衣归来。这里“奈衡湘信杳无鱼雁”,乃压缩《琵琶记·官邸忧思》 “湘浦鱼沉,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 之句而得,说明音书不通。第三、五首为九成妻所唱,她因“钗分凤鸾”,自己形单影只而懒于临妆、愁损旧颜,又为高堂“日近桑榆”、时日无多而盼望丈夫早日还家。五支曲子皆忆子、思夫之词,感情真实,情与景亦相交融。
《香囊记》作者继承丘濬以传奇载道的思想,剧中宣扬忠臣孝子、慈母贞妻、兄弟爱恭、朋友相卫等道德观念,希求达到激励世人、感移风化的目的。写作上摹仿《琵琶记》、《拜月亭》 等剧的痕迹比较明显。作者片面继承 《琵琶记》 文词典雅的一面,并把它发展到不顾剧中人物的身份、教养、性格有何不同,一律出口即引经据典、蔚然成章的地步。这样的作品欠生动之致,亦不适合场上演出。但它符合当时一般文人贵雅贱俗、喜欢卖弄才学的思想作风,故而争相效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徐渭曾批评: “以时文为南曲,元末、国初未有也。其弊起于《香囊记》。《香囊》乃宜兴老生员邵文明作,习《诗经》,专学杜诗,遂以二书语句匀入曲中,宾白亦是文语,又好用故事作对子,最为害事。” “至于效颦《香囊》而作者,一味孜孜汲汲,无一句非前场语,无一处无故事,无复毛发宋、元之旧。三吴俗子,以为文雅,翕然以教其奴婢,遂至盛行。南戏之厄,莫甚于今!” (《南词叙录》) 王骥德也说: “曲之始,止本色一家,……自 《香囊记》 以儒门手脚为之,遂滥觞而有文词家一体。” (《曲律·论家数》) 邵灿为明代传奇创作文词家一派 (即骈骊派) 的始作恿者。
不过,《香囊记》在宣讲封建纲常的同时,有多处指责权臣柄国致奸佞盈朝、忠良被害的黑暗朝政,也有对战场上尸骨遍野、迁都时百姓遭难的凄凉景象的描写,这实亦是对明代现实的讽喻。剧中正面人物在遵循封建教条行动时,偶而述及思想上的矛盾,也多少流露出一些真实的感情。这里所选《忆子》,便是剧中写得较好的一出。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1: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