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释义

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主术训》)

鉴 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则名言,一般我们都认为这句话出自诸葛亮五十四岁时写给他八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故非宁静无以致远。”但是,事实上这句话并非是诸葛亮的原创,而是出自《淮南子·主术训》。

《主术训》在这里主要是想告诫君主应当如何修养自己的德性,才能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从而影响天下百姓,使社会养成一股正气。因为在作者看来,“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君主所居的位子非常显耀,就像日月之光芒,万众瞩目,每个人都能够看到;因此,君主就必须修身养性,君主的行为如果有什么瑕疵,立即便会被人们关注,从而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的影响。于是,《主术训》便对君主提出了澹薄、宁静、宽大、慈厚、平正五大要求,并用“非……无以……”这样的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持守这五种德性的重要性。在这五种德性中,前两种主要是针对自身的心性存养而言,后三种主要是针对如何对待别人而言,因此前两种德性是后三种德性的根基。诸葛亮后来只选取前两句话,大概也是认为人的修养首先应当从自身的存心养性做起。

具体来说,“非澹薄无以明德”也即诸葛亮后来所赅括的“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也即诸葛亮所说的“静以修身”。“澹薄”对人的基本要求是节制自己的欲望,只有把欲望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才能够不使心灵驰骋于外物,才能反观自身、内守其德;“宁静”对人的基本要求则是打断心中的各种思虑杂念,只有消除了心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思虑杂念,人心才能够静如止水、照入云天。同时,“澹薄”与“宁静”又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如果人不能“澹薄”,欲望过多,过于追名逐利,则内心自然会有许多私心杂念、斤斤计较,自然不会“宁静”;同样,如果人不能“宁静”,内心各种思虑杂念过多,那么必然不会有一种远大明亮的志向,或者说志向必然是模糊而不坚定的,就自然会被各种欲望所牵引,便不会“澹薄”。

人生于世界之中,必然会被各种外物所牵引,如贫富、贵贱、利害、得失等,也会面临声色、嗜欲等欲念的干扰;因此,作为一种对于人之道德修养的要求,“澹薄”与“宁静”是非常高远的一种精神境界,要想做到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下一番修养身心的工夫。孔子尝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史记·孔子世家》)我们应当有这种理想与志向。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