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释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是白居易少年时代的作品,也是当时传诵的名篇。相传作者仅十六岁就写了此作,得到长安名士顾况的推崇,特赏其中“野火”二句。唐张固曾在《幽闭鼓吹》中记载: 白尚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顾著作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 “米价方贵,居亦不易。” 乃披卷首篇 (即指此诗),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这个故事传得很神、也很久,直至如今。但据有人研究,这不过是一个缺乏确据的传说而已。因为白居易自十一岁至十八岁均在江南;贞元五年以后,顾况即贬官去了饶州,不久又转至苏州。据此,他两人不大可能在长安相见。 “赋得”,即赋诗得到某个题目之意。故对那些限定诗题或题材的诗作,多在题前冠以“赋得”二字。这种作法源于“应制诗”,后广泛使用于科举“试帖诗”。有时集会,大家共写一个题目,往往题前也加“赋得”字样。 “古原”,历史著名的平原,有如长安的乐游原等。
前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离离,繁茂貌。原,原野。枯荣,指草的枯萎与茂盛。诗人从首句点题,第二句指出草木生长的规律;三、四两句是第二句的发展,歌咏草之生命力的顽强。 后四句是: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远芳,播散很远的草香,或说无边的芳草。侵,占也,引申为吞没或掩盖。晴翠,阳光照耀下的绿野。这五、六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青草的无限生机和春日和煦宜人;同时紧扣了题中的“古原”,并为下边送别作了厚厚的铺垫。最后两句,又是正面补足题中“送别”的意思。它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的诗句:“王孙兮不归,青草生兮萋萋。”王孙,原指贵族后代,这里泛指离家远游的人。萋萋(qī凄),草生长得茂盛貌。
这里不作一般的语译,恕我借用学生的一份作业——将古典诗歌改写成现代新诗。其诗是: 原野漫漫无际, 野草葱笼茂密。 野草啊, 你一年一度: 春长秋萎, 枯枯荣荣; 周而复始哟, 永不停息! 野火啊, 你烧了它细小的躯干, 烧不掉它强大生命力; 一旦春风化雨, 它又生长着,生长着…… 绿遍原野! 蔓延无边的芳草, 正如大海的滔滔碧浪, 冲向远方的古道, 涌向荒凉的古城; 广阔优美的绿野哟, 翠光四射,情意浓浓。 离绪绵绵溢绿野, 绿野萋萋满别情。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