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诗经·访落 |
释义 | 诗经·访落访予落止,① 即位伊始须谋划, 率时昭考。② 遵循武王道不差。 於乎悠哉!③ 唉呀,太远啦! 朕未有艾。④ 我没有阅历难及他。 将予就之,⑤ 帮助我,接近它。 继判涣?⑥ 哪些大事应先抓? 维予小子,⑦ 可怜我这笨小子, 未堪家多难。⑧ 家国多难真可怕。 绍庭上下,⑨ 继承正道行上下, 陟降厥家。⑩ 任免群臣保国家。 休矣皇考!(11) 父王,安息吧! 以保明其身。(12) 保佑皇儿身发达。 【注】 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后期,周武王驾崩,年幼的成王登上王位。即位之初,他率领群臣朝告武王庙,并和大臣们商议国政。本诗就是咏叹的这一件事。 全诗十二句,每两句自成一段。 首两句涵盖全篇,点出“访落”的主题。“访落”是“访于落”的缩略语,在即位之初谋划国政,是新君首要关心的议题。“率时昭考”中的“时”通“是”,《毛传》即如此解,从语法上讲,是“以昭考之是为是”的意思; 换言之,即遵循武王之道,这是成王既定的施政纲领和治国方针。 次二句“於乎悠哉,朕未有艾”,是成王对自己施政实力的估价。武王之道高远广大,而自己年幼无知,缺乏施政经验和阅历,“於乎悠哉”以咏叹的语调出之,恰切地表现了成王感到任重道远、前程渺茫的心境。 “将予就之,继猶判涣”二句,是成王对大臣辅弼的企盼。帮助我靠扰武王之道,既体现了成王的决心,又表现了对大臣的信赖。“国须大臣立丕构”(宋司马光语),大臣是国家的基础、栋梁,成王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下句“继犹判涣”,就是今天所说“抓纲治国”。即位之初,百事待兴,什么是最主要的、能带动全局的事呢?纲举才能目张,否则难免治丝愈纷,理不出头绪。考虑到这一点,说明成王虽然年轻,但自幼生长在宫掖,耳濡目染,已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两句上承三、四句,成王进一步向大臣摊明国家当前面临的政治情势,并表明自己年幼无知,难以承担起家国重任。史载成王即位之初,武庚、管叔、蔡叔与东方夷族反周。叔周公旦摄政,率兵东征,杀武庚、管叔,放逐蔡叔,二年 (一作三年) 平定。孔颖达等人据此认定,诗中所写情事,当在周公摄政之前后,是很有道理的。 “绍庭上下,陟降其家”两句,上承五、六句,是大臣们提出的治国之纲。大臣们认为应该象武王继承文王之道一样,将祖宗之法施行于朝廷上下; 而当前首要的大事是选贤任能,罢免庸俗无能之辈,推举英杰之士来整理朝纲,保卫家园。这是简炼明了、无比正确的主张。当今一位伟人说过: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如果把继承武王之道作为成王的政治路线,那么,选贤任能便是他应该奉行的干部政策。或许,其叔周公旦便是在这样的君臣集会之后,成为摄政王的吧? 末尾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两句与首二句呼应,点出告庙之意,以成王向武王祷告,祈求保佑自己作为结束。“休”字在 《诗经》里有“美好”意,也有 “休息”意 (如 “汉有乔木,不可休思”之 “休”,便当作“休息”解)。此诗立意不在颂扬武王,而在祈灵护佑,表明遵循武王之道,抓纲治国的决心,所以我把 “休”译作 “安息”。“其”字在上古既可作第三人称代词,也可作第一人称代词,我以为在这里应指代成王自身。明了这两个字的含意,全句意思豁然贯通,怡然理顺,成王祈求父王保佑的情态也就可以想象了。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此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章法错综,结构谨严。三、四句下接七、八句,五、六句下接九、十句,首尾四句遥相呼应,把全诗六段结合成一个浑圆的整体。体现出当时叙事诗写作的艺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诗的作者,有人说是成王自作,有人说是太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代成王立言。我以为诗是谁作的这无关紧要,只要诗篇真实而恰切地传达出年幼的成王即位之初的心境,便成为上乘之作。从这个意义上说,《访落》一诗无论是作为艺术品,还是作为史料,作为政治教科书,它都具有一定价值。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