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地震 |
释义 | 地震(《聊斋志异》) 《地震》可以看作是一篇记实性的小品散文。它相当详尽地记叙了发生在康熙七年 (1668) 的一次可能由海啸引起的大地震的经过。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在描状震情上既注意到材料的准确性,又注意到细节的生动性。前者如写初震,先写声,着一“雷”字,其大可知,真有点先声夺人; 然后写形,“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 屋梁椽柱,错折有声”,地震的特征很明显,故“众骇异,不知何故”之后,终于“方知地震”。又如震后了解到的各地的震情: “某处井倾仄,不可汲; 某家楼台南北易向; 棲霞山裂; 沂水陷穴,广数亩”,从纵向写到横向,也无一不写出地震的独特形貌,这些都高度显示出材料的准确性。后者如写震情稍定,看到街上“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者也”。作者拈出这一生动的细节,活脱脱地写出了处于地震中的人们的心理和神态。 又本文系写“余”在地震中的亲见亲闻,故“闻”、“见”、“顾”、“视”这些动词在文中的转接过渡作用不可小视,赏析时当仔细体察。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