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著名的两大史诗
释义

著名的两大史诗

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古代印度进入列国并立和不断战争的年代,教派林立,争鸣激烈,思想活跃,犹如中国“春秋”时代。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当时印度北部主要有16个列强,它们是:迦尸、拘萨罗、安伽、摩揭陀、弗栗恃、未罗、车底、伐萨、俱卢、般遮罗、摩差耶、苏罗森那、阿湿摩迦、阿槃底、健陀罗、甘谟惹。其中重要的是迦尸、拘萨罗、俱卢、般遮罗和健陀罗。另外还有许多小国。
这些国家彼此残杀,战争连绵不断。公元前6世纪以后,恒河中下游诸国逐渐强起来,经过长期的兼并,拘萨罗、摩揭陀、伐萨和阿槃底的势力逐渐扩大,成为强国。其中以摩揭陀和拘萨罗在列国中居首要地位。后来摩揭陀更为强大,到了国王阿阇世的统治时期(约公元前493年-前462年)摩揭陀开始称霸列国。阿阇世死后,大约有一百多年,统治者内部一面争权夺位,一面不断扩大领土。至公元前4世纪难陀王朝时代,摩揭陀国已基本上统一了恒河流域,为孔雀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这个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恒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些有名的城市,如王舍城、舍卫城等等,工商业也开始发展起来。在奴隶制发展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平民和奴隶反抗统治者的斗争也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于是各种寓言和民间故事也大量涌现,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印度平民于奴隶反抗奴隶主贵族的斗争情况和一般民众要求平等的愿望。
这一时期,种姓制度进一步发展,种姓压迫日益加重,从而引起下层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教的宗教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佛教,其次是耆那教。这一时期,最大的文学成就是产生了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即《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它们是继《吠陀》之后伟大而重要的著作。这两大史诗,在印度文学史上,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时间内,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和印度人民的宗教信仰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南亚、东南亚各国的文学也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1) 《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被称为印度两大史诗之一,全书共有18篇,号称10万颂,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辉煌巨著,它在印度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是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学的重大贡献。
《摩诃婆罗多》是奴隶制王国纷争时代的产物。它的中心故事是以印度北方婆罗多族国王内部的政治斗争为线索,描写了牵连整个印度的一场大战。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涉及到当时社会上各方面的斗争,生动地概括了古印度社会的各个方面,表现了当时的复杂斗争。史诗中既有大量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又有大量的政治、宗教、文化的传统理论,有“大百科全书”之称,对古代和现代印度人民的思想行为、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一直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于史书的成书年代说法不一,多数人认为,现存的形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传说作者是广博仙人(毗耶婆)。实际上,这部史诗是经过许多代人的创作和修改而成,决非出自一人之手,它是古代印度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古代文人可能把当时的大战事件和英雄人物通过诗歌形式记录了下来,长期在人民群众中流传。随着时代的前进,对它进行不断增补,吸收各种成分,从而内容不断丰富,最后大概又经过了一些文人专门整理加工,成为一部庞大的著作。因此,当初的《摩诃婆罗多》自然不及现存版本的规模,现存版本是后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对它不断增补的结果。
《摩诃婆罗多》这部史诗对后代影响极大,被当作神圣的经典,而且认为是他们的民族史诗。诗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两千年来盛传不衰。今天广大知识分子不说,连普通平民百姓虽未读过梵语原书,但通过参加经常举办的节日庆祝、史诗演唱和戏剧、舞蹈演出等活动,以及阅读用现代语言翻译或改写成的各种通俗易懂的版本,仍可知其内容梗概和主要情节。史诗的许多教训深入人心,影响和教育着人们,构成了印度人民精神面貌的一部分,对人们的思想形成和社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甚至有些农民对国家的法律不见得清楚,但对史诗的故事和人物却了如指掌,并且深受其影响。这部史诗在世界上也有较大影响,它传到了亚洲的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史诗传入这些国家后,结合当地文学传统,生长出了新的花枝,丰富和促进了当地文学的发展。
(2) 《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即《罗摩的生平》或《罗摩传》,它与《摩诃婆罗多》并称印度两大史诗,也是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学的重大贡献,它在印度文学史上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
史诗的作者传说是蚁垤。关于这个人印度有很多传说,不少传说充满了神话色彩。但是现存形式的《罗摩衍那》并非出自蚁垤一人之手,有些学者认为,也许开始时蚁垤以诗体形式写了《罗摩衍那》的雏形,后来,在它的基础上,经过后人的不断流传和修改,使之逐渐丰富完善;季羡林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后指出,也许蚁垤对于以前口耳相传的《罗摩衍那》做了比较突出的加工、整理工作,使得这一部巨著在内容和风格上得到了较大的统一性,因此他就成了“作者”,当然,在蚁蛭以后,《罗摩衍那》仍然有一个长期的流传和发展过程。所以《罗摩衍那》是印度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成书时代也说法不一,有几十种意见。有的认为,它可能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以前,有的说它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等等。
《罗摩衍那》这部史诗比《摩诃婆罗多》的篇幅要小,全书共分七篇,约有两万四千多颂,但它故事集中,结构严整,在主题以及艺术手法甚至修辞比喻的技巧上都是典范,是古典诗人的先驱。因此,《罗摩衍那》被印度称为《最初的诗》,给后来的长篇叙述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奠定了格式的基础。《罗摩衍那》的主要内容是描写英雄罗摩和他的妻子悉达一生的故事,可说是一篇对战胜艰苦和强暴的英雄的颂歌。但由于婆罗门权贵对这部民间叙述诗的传统进行了窜改,所以《罗摩衍那》中通篇充满着下层对上层惟命是听,听天由命的思想。今天,正统的印度教徒认为《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都是不可侵犯的圣典,并把他们看做是解决宗教、哲学和道德等问题争论的指南。因此,《罗摩衍那》在印度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两千多年来,妇女们崇拜悉达,认为她是贤妻良母的典型。亿万人顶礼膜拜罗摩,把他尊为圣哲和楷模,表示问候、祝福时,人们口中就连呼“罗摩,罗摩”,两熟人相见时也说“罗摩,罗摩”,发生了不应发生的事情时,表示惊讶也说“罗摩,罗摩”。至于“史诗”中那位神猴哈奴曼,更是受到狂热的崇拜,不少地方猴庙林立,里面还有许多猴子,特别是北方,更为普遍。所有这些,都与《罗摩衍那》密切相关。直到今天,人类离开那神话时代已非常遥远,但《罗摩衍那》的故事还仍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在许多地方的节日集会上,不是观看《罗摩衍那》的有关戏剧演出,就是欣赏与此有关的歌舞表演,通宵达旦,一连几天,十几天,甚至时间更长,人们流连忘返,不知道疲倦。
《罗摩衍那》不仅受到印度人民的喜爱,深入人心,广为流传,对印度人民的宗教信仰有巨大影响,而且对世界也影响很大。长期以来,它被辗转译成德、法、英、俄等文种。《罗摩衍那》不仅早就传到了欧洲,而且对南亚、东南亚如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日本也很有影响。对中国也有影响,不仅对中国的汉族,而且对中国的少数民族如在云南也有罗摩故事的流传。20世纪80年代由季羡林先生翻译的《罗摩衍那》中文本出版发行后,更推动了中印文化关系研究的进展。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