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范成大《初夏(二首)》 |
释义 | 范成大《初夏(二首)》范成大《初夏(二首)》 清晨出郭更登台,不见余春只么回。① 桑叶露枝蚕向老,菜花成荚蝶犹来。 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② 永日屋头槐影暗,微风扇里麦花香。③ 【注释】 ①只么:禅宗语录里常用的口语,意犹“就这么”。黄庭坚《寄杜家父》:“闲情欲被春将去,鸟唤花惊只么回。” ②韶光:春光。百舌:鸟名。以其鸣声反复如百鸟之音,故名。立春后鸣啭不已,入夏后则无声。③永日:长日。 【译文】 清晨出城又登台寻觅,春天一去便全无踪迹。桑叶露出了枝条,蚕已在等待吐丝。菜花已经结籽,那多情的蝴蝶,还恋恋地不忍离去。 袅娜的晴丝缓缓飘荡,仿佛要系住美好的春光。百舌鸟不再鸣叫,只有燕子在穿梭奔忙。长长的夏日里,屋旁的槐树下一片荫凉,微风吹拂,送来麦花的清香。 【总案】 这两首也属于田园诗,与《四时田园杂兴》风格相统一。第一首写寻春。出郭寻春,登台望春,结果是全无踪迹,只好怏怏而返。回来的路上,看到桑树被蚕吃光了叶子,露出了枝条,菜花已经结籽,偶尔还有蝴蝶恋恋地不忍离去。如此而已。在一般人眼中,这种题材根本就没有什么诗意,难以成诗。但诗人稍加点染,便觉饶有情趣。前两句写寻春不见,是以扫为生之法。后二句故作无可称述语气,却蕴含着真朴隽永的诗意。春蚕一直被视为奉献精神的象征,“春蚕到死丝方尽”因此成为震撼人心的名句。可是还有默默奉献养育春蚕的桑树,似乎被历代诗人忽视了。“桑叶露枝蚕向老”一句,看似平直的叙述,却提示了一种因果关系。桑叶虽然被吃光了,而蚕却即将吐丝;片片绿叶孕育成锦绣未来,所以“桑叶露枝”并不像枯柳衰荷那样令人伤感。末句写菜花已经成荚,蝴蝶犹自飞来,见得蝴蝶留恋多情,写得很风趣。这两句句法相同,借蚕与蝶为媒介,不动声色地写出画外的春光,使人想见桑叶沃若、黄花遍地的阳春烟景,想见援条采桑的村姑,成群采花的蝴蝶。而这一切又与眼前实景构成对比,使人加重了惜春的情绪。于“不见余春”处写出春之精魂,于平淡无奇处发掘出诗意,诗人的手眼功力于此可见。 第二首写初夏田园风光。晴丝在阳光下飘飘漾漾;百舌鸟入夏后不再鸣叫,燕子为筑巢孵雏而奔忙;天变得长了,日光也渐渐强烈,槐树的阴影因而更浓重;小麦开始扬花,微风中送来清香。全诗只“挽韶光”三字为以情体物的虚写,其余全是白描。而每一笔都是初夏特有的景象,与那些并无体验赋得田园之作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诗人并非徒作画工之笔,这幅初夏田园图中,分明含有一种恬淡幽馨的意趣。初读使人心驰神往,再读则如身临其境。在屋头槐影里,惬意舒心,凝神澄虑,于此可悟热官不可做,身外无须求。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