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叶梦得《鹧鸪天》 |
释义 | 叶梦得《鹧鸪天》叶梦得《鹧鸪天》叶梦得 叶梦得 十二月二十二日与许幹誉赏梅 不怕微霜点玉肌①。恨无流水照冰姿②。与君著意从头看③,初见今年第一枝。人醉后,雪消时。江南春色寄来迟。使君本是花前客④,莫怪殷勤为赋诗。 梅花图(局部) 【明】金俊明 上海博物馆藏 注释 ①微霜:薄霜。玉肌:白润如玉的肌肤,此处指梅花洁白的花瓣。②冰姿:淡雅的姿态。③著意:用心。④使君:汉代指刺史,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鉴赏 梅花不畏风雪,绽放于寒冷季节,加上它枝干苍劲、花色淡雅、香气沁人,历来被视为高贵风骨的象征,牵动着文人的心神。这首词正是一首赏梅之作。 起首两句写梅花的状貌。“玉肌”常用来描写美人洁白润泽的肌肤,“冰姿”则指冰清玉洁的姿态,此处是运用拟人手法,写梅花具有冷艳高洁之美,宛如遗世独立的佳人。苏轼有首《西江月》也题作《咏梅》,起首的“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两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微霜”写出了时令,照应下阕的“雪消时”。在这冰雪初融的时节,没有“流水”可以映照梅花的姿容,薄霜却无情地点染了洁白的花朵。由态度鲜明的“不怕”“恨无”将这两句提起,梅花超然出世而傲骨铮铮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个开头非常精彩,一上来就把梅花的外形和内质都刻画得十分到位,既描写其美丽的形态,又写出其独特的风骨,既写梅花本身,又写其身处的时令环境。这种集中凝练的刻画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了描写对象的丰富信息,迅速展开一幅全方位的鲜明图景,给人“眼前一亮”的惊艳之感。 第三、四句并不将正面描写接续下去,而是转为补充说:这是今年梅花初放,而且是在漫长用心等待下看到的第一枝梅花。这样一来,开头两句的惊艳就有了合情合理的背景。面对梅花当下的绝美形象,词人联想起自己此前倾注的漫长期待——其中盼望、急切、惆怅、珍爱的种种心境不言而喻。由结果及过程,由此刻及以往,词人在这里展开了时间的纵轴,意蕴深透其中。 上阕以梅花为中心,写出词题中的“梅”字,而下阕则侧重词题中的“赏”字。咏梅诗词中,梅与雪常常是并存的,如唐人张谓的“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早梅》),又如李商隐的“雪中梅下与谁期,梅雪相兼一万枝”(《莫愁》)。究其原因,不仅梅和雪二者在同样的季节出现,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相通的神韵,可以相得益彰,正所谓“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这首词也写到了雪,一句“雪消时”既点出了时令季节,又写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寒冷。词人冒着严寒带着酒意,在冰雪初消的日子与友人赏梅,欣喜的同时也微微感叹着春意姗姗来迟。“春色寄来”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南朝宋时(一说三国时)的陆凯,据《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后世诗词常取“春色寄来”表示季节更迭、大地回春,仿佛春意由远方寄来。词人在这一句中表达了一种微妙的惆怅之情:虽然梅花已经开放,春意已经降临,但其间委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一场枯寂的等待,这在真正爱花之人心中是十分清楚的。这时词人已正面描绘了梅花的姿态、勾勒了周遭环境,也描写了自己的心理感受,似乎再无可写的了,但妙的是词的结尾两句,不再拘泥于描写,而是直抒胸臆,欣然对梅花表白起来:“我本就是旧日的赏花人,所以热情地奉上我的诗篇,请不要见怪啊!”“本是花前客”一句,容易使人联想起两首唐诗,一首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另一首是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两位“花前客”看的是桃花,叶梦得赏的是梅花,但其中蕴涵的“旧时相识”的情感却是相通的。桃花、梅花每年的花期虽有迟早,大体时间仍是固定的,花朵看上去也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年年岁岁,人世的变迁却要深刻得多、不可捉摸得多。词人望着与往年一样美的新生花朵,内心难免生发出感触,这就给本词增添了一份凝重的时间感,使其不停留在单纯咏物上,而是在意境的纵深上也有所开掘。(武梦如) 链接 范成大撰《范村梅谱》。此书一名《梅谱》,一卷,约成于淳熙十三年(1186)。前有自序,称于石湖玉雪坡买王氏地,治为“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植梅,尽得吴下之品,遂谱成此书。书中记梅花名品十二种,而其品评,往往与后世小异。如绿萼梅,成大视为珍品,至清已属常见;扬无咎所画梅,为后世所珍,而成大鄙之。是书为梅谱之始,对研究古代梅花品种及文人艺梅的风尚颇有价值。有《百川学海》《说郛》《山居杂志》《墨海金壶》《香艳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