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註釋】:

氣:

①氣;氣體。《列子·天瑞》:“虹霓也,雲霧也,風雨也,四時也,此積氣之成乎天者也。”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②空氣。《列子·天瑞》:“天積氣耳,亡(wú)處亡氣。”(亡:通“無”。)③自然界陰陽風雨等現象。《莊子·逍遙遊》:“禦六氣之辯。”(禦:掌握適應。六氣:指陰陽風雨晦明。辯:同“變”。變化。)④呼吸;氣息。《漢書·蘇建傳附蘇武》:“武氣絕,半日復息。”⑤氣味。《大戴禮記·四代》:“食為味,味為氣。”⑥氣勢;精神狀態。《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⑦古代哲學概念。指形成宇宙萬物的最基本的物質實體。《荀子·王制》:“水火有氣而無生。”⑧古代醫學指人體生存要素之一。《呂氏春秋·盡數》:“精不流則氣鬱。”

氣力:

①力氣,體力。《戰國策·西周》:“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前功盡矣。”②實力,勢力。《韓非子·五蠹》:“事異則備變,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③才氣,能力。《文心雕龍·聲律》:“~~窮於和韻。”

力:

①力氣,力量。《孟子·告子下》:“有人於此,力不能勝一匹雛,則為無力人矣。”《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舉百鈞。”②能力;才能。《論語·季氏》:“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元結《上〈時議三篇〉表》:“百姓勞苦,力用不足。”③權力;勢力;威力。賈誼《新書·藩疆》:“欲天下之治安,天子之無憂,莫如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小則易使以義。”《孟子·公孫醜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④功勞。《禮記· 夏官·司勛》:“治功曰力,戰功曰多。”⑤功效。《左傳·昭公十一年》:“且譬之於天,其有五材,而將用之,力盡而敝之。”(五材:金、木、水、火、土。)⑥勞役;力役。《孟子·盡心下》:“有佈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國語·魯語下》:“任力以夫,而議其老幼。”也指役使。范仲淹《張公神道碑》:“公請增長堤二百裡,旁錮巨石為十闥,以疏其橫流,舍(shè)役伍於堤上,不力一民,而日廣月高。”(闥:門,指閘。舍:止宿。)⑦努力;盡力;竭力。《後漢書· 桓帝紀》:“自忠賢力爭,屢折奸鋒,雖願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斟:夏太康被羿逐所居處;彘:周厲王流放處。)杜甫《往在》:“冗官各復業,土著還力農。”《呂氏春秋·上農》:“若民不力田,墨乃傢畜。”(墨:通“沒”。沒收。)⑧甚;厲害。《漢書·汲黯傳》:“今病力,不能任郡事。”

已:

①停止。《荀子·勸學》:“學不可以已。”②完畢。《戰國策·齊策二》:“言未已,齊讓又至。”(讓:責備。)③罷免。《論語·公冶長》:“(子文)三已之,無慍(yùn)色。”(慍:怨恨。)④疾止;病除。柳宗元《捕蛇者說》:“可以已大風。”(大風:麻風病。)⑤副詞。1. 已經。《史記·蒙恬列傳》:“扶蘇已死。”2.隨後;旋即。《史記·項羽本紀》:“廢以為侯,已又殺之。”3. 太;過分。《詩經·小雅·巧言》:“昊(hào)天已威。”(昊天:天。)⑥通“以”。介詞。和方位詞“來”、“上”、“下”、“東”、“西”等結合,表示對時間、范圍的限制。《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自丞相雍已下皆諫。”⑦語氣詞。用法同“矣”。用於句末,表示確定語氣。《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斯惡已:就顯出醜惡瞭。)

微:

①隱蔽;藏匿。《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yì),其徒微之。”(縊:吊死。徒:部下。)②暗中;秘密地。《史記·張儀列傳》:“使人微隨張儀。”③微小。《呂氏春秋·蕩兵》:“有巨有微而已矣。”④輕微。《莊子·養生主》:“動刀甚微。”⑤精妙;深奧。《晉書·葛洪傳》:“析理入微。”⑥衰敗;衰微。《戰國策·趙策三》:“周貧且微。”《後漢書·逸民傳論》:“漢室中微。”(中:中途。)⑦出身或地位低下;卑賤。《史記· 高祖本紀》:“大王起微細。”⑧不是;沒有。《史記·張丞相列傳》:“(呂後)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⑨副詞。1. 稍微;略微。歐陽修《賣油翁》:“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2.表示否定。相當於“不”。《顏氏傢訓·序致》:“雖讀禮傳,微愛屬(zhǔ)文。”(屬文:作文。)⑩古國名。1.殷代諸侯微子的封地。在今山西省潞城縣東北。2. 殷、周時西南夷諸國之一。在今四川省巴縣。

心:

①心臟。《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臟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維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國語·周語上》:“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③掛懷;關心。唐順之《與呂沃洲巡按書》:“兩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於。)④中央;中心。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呂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處。《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而敵傢數道並進,已入心腹。”2. 親信的人。

尚:

①加在上面;超過。《詩經·齊風·著》:“尚之以瓊華乎而。”(瓊華:精美的玉。乎而:語氣詞。)②矜誇。《後漢書·張衡傳》:“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③尊崇;崇尚。《莊子·天道》:“鄉黨尚齒,行事尚賢。”④志趣;愛好。柳宗元《遊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夙抱丘壑尚,率性恣遊遨。”⑤古代特指娶帝王之女為妻。《新唐書·郭釗傳》:“其子仲詞尚饒陽公主。”⑥主管;特指帝王的私人事物。《淮南子·覽冥》:“夫瞽師庶女,位賤尚葈。”(尚葈:即典枲,掌管佈縷麻草之物。)《史記·呂太後本紀》:“襄平侯通尚符節。”(通:紀通,人名。)⑦副詞。尚且;還。《詩經·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為。”司馬遷《報任安書》:“如仆,尚何言哉!”

在:

①存在;在世。《論語·裡仁》:“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范縝《神滅論》:“豈容形亡而神在。”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狀態。張華《情詩》:“處歡愒(kài)夜促,在戚怨宵長”。(愒:貪。)③處;處所。陶潛《飲酒》之二:“衰榮無定在,彼此共更之。”④在於;取決於。《荀子·勸學》:“駑馬十駕,功在不舍。”⑤問候;慰問。《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使寡人朝夕聞衛國之言,吾子獨不在寡人。”(寡人:衛獻公自稱。淹恤:久遭憂患。吾子:指衛大夫大叔文子。)⑥觀察;審察。《尚書 ·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璇璣玉衡:玉飾的天體觀測儀器。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⑦介詞。引進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情形、范圍等。柳宗元《田傢》詩:“迎新在此歲。”《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將軍禽操宜在今日。”(將軍:指孫權。操:曹操。)⑧和“所”連用,表示強調,其下多連“不”等。⑨終結。《尚書·呂刑》:“非天不中,惟人在命。”⑩通“才”。僅僅。《漢書·賈誼傳》:“長沙乃在二萬五千戶耳。”

時:

①季節;指四季。《論語·陽貨》:“四時行焉。”②特指農時。《孟子·梁惠王上》:“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傢可以無饑矣。”③光陰;時光;時候。《呂氏春秋·首時》:“天不再與,時不久留。”④指按照規定的時間。南卓《羯(jié)鼓錄》:“黃幡繟亦知音,上嘗使人召之,不時至,上怒,絡繹遣使尋捕。”⑤時辰;時候。《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⑥其時;當時。魏禧《大鐵椎傳》:“時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寢。”(健啖:食量過人。寢:醜陋。)⑦機會;時機;時運。《論語·陽貨》:“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新唐書·武平一傳》:“時不再來,榮難人借。”(榮:榮華富貴。)⑧合時;應時。《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⑨時代;時世。《呂氏春秋· 察今》:“世易時移,變法宜矣。”⑩時勢;時尚。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11)副詞。用以表示時間。1. 表示行為不斷發生,相當於“常常”、“經常”。韓愈《行難》:“聖人不世出,賢人不時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為偶爾發生,相當於“有時”、“時而”。杜甫《自閬(làng)中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遞隱見,人煙時有無。”(12)通“伺(sì)”。等候。《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一:

①數詞。《孟子·梁惠王上》:“吾何愛一牛?”(愛:吝惜。)《漢書·律歷志上》:“數者,一、十、百、千、萬也。”又表序數第一。《呂氏春秋·古樂》:“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八闋:指舞樂的八章。載民、玄鳥:樂曲八章之名。)②專一。《荀子·勸學》:“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滿。《史記·淮陰侯列傳》:“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④統一;使……一致。《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傳·莊公十二年》:“天下之惡一也。”(惡:指惡人。)⑥整體。賈誼《新書·過秦上》:“合從締交,相與為一。”⑦古代哲學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氣”。⑧副詞。1. 一概;都。《史記·孟嘗君列傳》:“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2. 一旦。《莊子·徐無鬼》:“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過:過失。)3. 乃;竟。《戰國策·齊策一》:“靖郭君之於寡人,一至於此乎?”⑨語氣詞。起加強語氣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⑩我國民族音樂記音符號之一。[一何]副詞。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一曲:

①水流彎曲的地方。劉禹錫《送李尚書鎮滑州》:“黃河~~當城下,緹騎千重照路傍。”②一個部分,一個局部。《鹽鐵論·論鄒》:“將~~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萬方。”③yī qǔ 一首樂曲。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濁酒一盃,彈琴~~。”

曲:

(一)①彎;不直。與“直”相對。《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②不正;不公正;不正派。《戰國策·秦策五》:“趙王之臣有韓倉者,以曲合於趙王。”陸賈《新語·辨惑》:“懷曲而合邪。”(合:迎合。邪:偏邪。)③局部;一部分。《淮南子·繆稱》:“察一曲者,不可與言化。”④委婉曲折。元結《惡(wù)曲篇》:“未嘗曲氣以轉聲,曲辭以達意。”⑤泛指彎曲之處。吳融《壁畫折竹雜言》:“渭曲逢,湘江別。”(渭:水名。)⑥偏僻之處。嚴忌《哀時命》:“塊獨守此曲隅兮。”(塊:孤獨。隅:角落。) (二)qǔ ①韻文的一種。通常指宋以來的南曲和北曲,同詞的體裁相近,但格式較為自由。分戲曲、散曲兩類,元明以來甚為流行。②歌曲。王褒《長安有狹邪行》:“塗歌楊柳曲,巷飲榴花樽。”(塗:同“途”。樽:酒器。)③樂曲。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之一:“請君莫奏前朝曲。”

夢:

①[名]睡眠中的幻想。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桃燈看劍,~回吹角連營。”②[動]做夢,夢見。《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與海神戰。”③[名]比喻幻想。《荀子·解蔽》:“不以~劇亂知。”

中:

(一)①中間。《墨子·經上》:“中,同長也。”(同長:同樣長的半徑。)柳宗元《天說》:“渾然而中處者,世謂之元氣。”②內;在一定的范圍內。《孟子·滕文公上》:“國中無偽。”《考工記·巨人》:“國中九經九緯。”③位置、等級在高下或兩端之間。《列子·力命》:“中塗遇東郭先生。”(塗:同“途”。)《漢書·食貨志下》:“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④正;適中。《禮記·玉藻》:“頭頸必中。”《孟子·離婁下》:“湯執中。”(湯:殷商國君。)⑤宜於;合於。《史記·外戚世傢》:“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歸之。” (二)zhòng ①符合;適合。《呂氏春秋·懷寵》:“必中理,然後說。”《荀子·賦篇》:“圓者中規,方者中矩。”②誣蔑;誣蔑別人使受損害。《漢書·何武傳》:“顯怒,欲以吏事中商。”(顯、商:人名。)③遭受;感受。《後漢書·馬援傳》:“援亦中病。”

吹:

①合攏嘴唇用力出氣。《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②吹奏。杜甫《遣興》詩:“高樓夜吹笛。”③(氣體)流動觸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風飄飄而吹衣。”④吹噓;誇口。《顏氏傢訓·名實》:“有一士族,讀書不夠二三百卷……多以酒犢珍玩交諸名士。甘其餌者,遞共吹噓。”(酒犢:酒肉。遞:交相。)⑤管樂。陶潛《述酒》詩:“王子愛清吹。”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繁华一旦有消歇,题剑无光履声绝。

下一篇:星使双飞出禁垣,元侯饯之游石门。
  • 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

    “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诗句出处:《武昌老人说笛歌》;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 【注释】:

    气:

    ①气;气体。《列子·天瑞》:“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②空气。《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wú)处亡气。”(亡:通“无”。)③自然界阴阳风雨等现象。《庄子·逍遥游》:“御六气之辩。”(御:掌握适应。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同“变”。变化。)④呼吸;气息。《汉书·苏建传附苏武》:“武气绝,半日复息。”⑤气味。《大戴礼记·四代》:“食为味,味为气。”⑥气势;精神状态。《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⑦古代哲学概念。指形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的物质实体。《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⑧古代医学指人体生存要素之一。《吕氏春秋·尽数》:“精不流则气郁。”

    气力:

    ①力气,体力。《战国策·西周》:“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②实力,势力。《韩非子·五蠹》:“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③才气,能力。《文心雕龙·声律》:“~~穷于和韵。”

    力:

    ①力气,力量。《孟子·告子下》:“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②能力;才能。《论语·季氏》:“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元结《上〈时议三篇〉表》:“百姓劳苦,力用不足。”③权力;势力;威力。贾谊《新书·藩疆》:“欲天下之治安,天子之无忧,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④功劳。《礼记· 夏官·司勋》:“治功曰力,战功曰多。”⑤功效。《左传·昭公十一年》:“且譬之于天,其有五材,而将用之,力尽而敝之。”(五材:金、木、水、火、土。)⑥劳役;力役。《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国语·鲁语下》:“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也指役使。范仲淹《张公神道碑》:“公请增长堤二百里,旁锢巨石为十闼,以疏其横流,舍(shè)役伍于堤上,不力一民,而日广月高。”(闼:门,指闸。舍:止宿。)⑦努力;尽力;竭力。《后汉书· 桓帝纪》:“自忠贤力争,屡折奸锋,虽愿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斟:夏太康被羿逐所居处;彘:周厉王流放处。)杜甫《往在》:“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吕氏春秋·上农》:“若民不力田,墨乃家畜。”(墨:通“没”。没收。)⑧甚;厉害。《汉书·汲黯传》:“今病力,不能任郡事。”

    已:

    ①停止。《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②完毕。《战国策·齐策二》:“言未已,齐让又至。”(让:责备。)③罢免。《论语·公冶长》:“(子文)三已之,无愠(yùn)色。”(愠:怨恨。)④疾止;病除。柳宗元《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大风:麻风病。)⑤副词。1. 已经。《史记·蒙恬列传》:“扶苏已死。”2.随后;旋即。《史记·项羽本纪》:“废以为侯,已又杀之。”3. 太;过分。《诗经·小雅·巧言》:“昊(hào)天已威。”(昊天:天。)⑥通“以”。介词。和方位词“来”、“上”、“下”、“东”、“西”等结合,表示对时间、范围的限制。《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自丞相雍已下皆谏。”⑦语气词。用法同“矣”。用于句末,表示确定语气。《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斯恶已:就显出丑恶了。)

    微:

    ①隐蔽;藏匿。《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yì),其徒微之。”(缢:吊死。徒:部下。)②暗中;秘密地。《史记·张仪列传》:“使人微随张仪。”③微小。《吕氏春秋·荡兵》:“有巨有微而已矣。”④轻微。《庄子·养生主》:“动刀甚微。”⑤精妙;深奥。《晋书·葛洪传》:“析理入微。”⑥衰败;衰微。《战国策·赵策三》:“周贫且微。”《后汉书·逸民传论》:“汉室中微。”(中:中途。)⑦出身或地位低下;卑贱。《史记· 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⑧不是;没有。《史记·张丞相列传》:“(吕后)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⑨副词。1. 稍微;略微。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表示否定。相当于“不”。《颜氏家训·序致》:“虽读礼传,微爱属(zhǔ)文。”(属文:作文。)⑩古国名。1.殷代诸侯微子的封地。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2. 殷、周时西南夷诸国之一。在今四川省巴县。

    心:

    ①心脏。《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脏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国语·周语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③挂怀;关心。唐顺之《与吕沃洲巡按书》:“两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于。)④中央;中心。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处。《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2. 亲信的人。

    尚:

    ①加在上面;超过。《诗经·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琼华:精美的玉。乎而:语气词。)②矜夸。《后汉书·张衡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③尊崇;崇尚。《庄子·天道》:“乡党尚齿,行事尚贤。”④志趣;爱好。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夙抱丘壑尚,率性恣游遨。”⑤古代特指娶帝王之女为妻。《新唐书·郭钊传》:“其子仲词尚饶阳公主。”⑥主管;特指帝王的私人事物。《淮南子·览冥》:“夫瞽师庶女,位贱尚葈。”(尚葈:即典枲,掌管布缕麻草之物。)《史记·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通:纪通,人名。)⑦副词。尚且;还。《诗经·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司马迁《报任安书》:“如仆,尚何言哉!”

    在:

    ①存在;在世。《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范缜《神灭论》:“岂容形亡而神在。”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状态。张华《情诗》:“处欢愒(kài)夜促,在戚怨宵长”。(愒:贪。)③处;处所。陶潜《饮酒》之二:“衰荣无定在,彼此共更之。”④在于;取决于。《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⑤问候;慰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寡人:卫献公自称。淹恤:久遭忧患。吾子:指卫大夫大叔文子。)⑥观察;审察。《尚书 ·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玉衡:玉饰的天体观测仪器。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⑦介词。引进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柳宗元《田家》诗:“迎新在此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将军:指孙权。操:曹操。)⑧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其下多连“不”等。⑨终结。《尚书·吕刑》:“非天不中,惟人在命。”⑩通“才”。仅仅。《汉书·贾谊传》:“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

    时:

    ①季节;指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②特指农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光阴;时光;时候。《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南卓《羯(jié)鼓录》:“黄幡繟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⑤时辰;时候。《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⑥其时;当时。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健啖:食量过人。寝:丑陋。)⑦机会;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新唐书·武平一传》:“时不再来,荣难人借。”(荣:荣华富贵。)⑧合时;应时。《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⑨时代;时世。《吕氏春秋· 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⑩时势;时尚。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1)副词。用以表示时间。1.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常常”、“经常”。韩愈《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相当于“有时”、“时而”。杜甫《自阆(làng)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12)通“伺(sì)”。等候。《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一曲:

    ①水流弯曲的地方。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黄河~~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傍。”②一个部分,一个局部。《盐铁论·论邹》:“将~~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③yī qǔ 一首乐曲。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盃,弹琴~~。”

    曲:

    (一)①弯;不直。与“直”相对。《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②不正;不公正;不正派。《战国策·秦策五》:“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陆贾《新语·辨惑》:“怀曲而合邪。”(合:迎合。邪:偏邪。)③局部;一部分。《淮南子·缪称》:“察一曲者,不可与言化。”④委婉曲折。元结《恶(wù)曲篇》:“未尝曲气以转声,曲辞以达意。”⑤泛指弯曲之处。吴融《壁画折竹杂言》:“渭曲逢,湘江别。”(渭:水名。)⑥偏僻之处。严忌《哀时命》:“块独守此曲隅兮。”(块:孤独。隅:角落。) (二)qǔ ①韵文的一种。通常指宋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裁相近,但格式较为自由。分戏曲、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②歌曲。王褒《长安有狭邪行》:“涂歌杨柳曲,巷饮榴花樽。”(涂:同“途”。樽:酒器。)③乐曲。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一:“请君莫奏前朝曲。”

    梦:

    ①[名]睡眠中的幻想。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桃灯看剑,~回吹角连营。”②[动]做梦,梦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与海神战。”③[名]比喻幻想。《荀子·解蔽》:“不以~剧乱知。”

    中:

    (一)①中间。《墨子·经上》:“中,同长也。”(同长:同样长的半径。)柳宗元《天说》:“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②内;在一定的范围内。《孟子·滕文公上》:“国中无伪。”《考工记·巨人》:“国中九经九纬。”③位置、等级在高下或两端之间。《列子·力命》:“中涂遇东郭先生。”(涂:同“途”。)《汉书·食货志下》:“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④正;适中。《礼记·玉藻》:“头颈必中。”《孟子·离娄下》:“汤执中。”(汤:殷商国君。)⑤宜于;合于。《史记·外戚世家》:“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 (二)zhòng ①符合;适合。《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后说。”《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②诬蔑;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汉书·何武传》:“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显、商:人名。)③遭受;感受。《后汉书·马援传》:“援亦中病。”

    吹:

    ①合拢嘴唇用力出气。《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②吹奏。杜甫《遣兴》诗:“高楼夜吹笛。”③(气体)流动触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风飘飘而吹衣。”④吹嘘;夸口。《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够二三百卷……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酒犊:酒肉。递:交相。)⑤管乐。陶潜《述酒》诗:“王子爱清吹。”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繁华一旦有消歇,题剑无光履声绝。

    下一篇:星使双飞出禁垣,元侯饯之游石门。

  •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繁华一旦有消歇,题剑无光履声绝。

    下一篇:星使双飞出禁垣,元侯饯之游石门。
  • 诗文 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
    释义
    • 氣力已微心尚在,時時一曲夢中吹。

      “氣力已微心尚在,時時一曲夢中吹。”詩句出處:《武昌老人說笛歌》;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

    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庾令相問書。自言少小學吹笛,
    早事曹王曾賞激。往年鎮戍到蘄州,楚山蕭蕭笛竹秋。
    當時買材恣搜索,典卻身上烏貂裘。古苔蒼蒼封老節,
    石上孤生飽風雪。商聲五音隨指發,水中龍應行雲絕。
    曾將黃鶴樓上吹,一聲占盡秋江月。如今老去語尤遲,
    音韻高低耳不知。氣力已微心尚在,時時一曲夢中吹。
    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庾令相问书。自言少小学吹笛,
    早事曹王曾赏激。往年镇戍到蕲州,楚山萧萧笛竹秋。
    当时买材恣搜索,典却身上乌貂裘。古苔苍苍封老节,
    石上孤生饱风雪。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如今老去语尤迟,
    音韵高低耳不知。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5: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