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李隆基《幸蜀回至剑门》 |
释义 | 李隆基《幸蜀回至剑门》李隆基《幸蜀回至剑门》 李隆基 剑阁横空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玄宗天宝十五年,因安禄山叛乱,长安陷落,玄宗逃亡蜀地,次年长安收复,肃宗李亨迎接他回京,当车至剑门,这位有过之君,望着青山红石,联想败亡之事,顿生感慨,对左右侍臣说:“剑阁天险若此,自古及今,败亡相继,岂非在德不在险邪?”因作此诗志感。 “剑阁横空峻”,剑阁,又称剑门关,是四川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诗之开首,便以“横空”一词极言剑阁横悬于半山、高险无比。行于剑阁之上,远望,但见“翠屏千仞合”,千岭万峰高耸笔立,延绵相续,其上翠木葱笼,宛若一面面屏风,遮天蔽日。近看,则见“丹嶂五丁开”。五丁,指五力士,相传秦惠王欲伐蜀,不识道,知蜀王性贪而好色,乃赠之以金牛 (置黄金于尾下,诡称能粪金) 及美女五人。蜀王信而不疑,派五力士往接。力士逢山开路,遇水造桥,在千仞峭壁之间开出了一条通往秦地的红石山道。行于这条横空逶迤于翠壁之间的红石山路上,该是一种怎样的情景,该会有怎样的感觉呢?“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车马行进在山道上,旌旗被层层的灌木丛林环绕遮蔽,时隐时现; 行云冉冉如飞仙轻袖拂马。人行其上,大有惴惴若惊、飘飘欲仙之感。这两句诗,前一句主要写山路绵延之曲而长,后一句则表明山路横空及云之高而险。“萦旗转”“拂马来”写得颇有动感,让人似乎能想见一队人马于险阁之上行进之景态。面对剑阁天险之景,作者,这位惊魂初定的败亡之君不由得联想到“兴实在德,险亦难恃” (晋朝张载《剑阁铭》) 的道理。“乘时方在德”,国家的兴盛强大不是靠天然险阻,而在于道德教化。虽然从惨痛的教训中悟出了这个道理,然而面对迎觐的臣子,这位有过之君也只好把自己的愧悔,掩饰在“嗟尔勒铭才”这句对平定祸患的功臣们的赞美声中了。 这首诗,从思想内容上讲,不过是君主志感之作,但其中对山景的描绘却有可赏之处。诗人抓住山色的特点,采用红、绿两种对比度极高的色彩来浓笔渲染,千仞苍翠山屏,一条丹红色的山路婉绕其间,极其醒目、鲜明。如果说这两句是通过色彩直接描写山色之美,那么接下来的两句“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则是曲笔道来,写山行之人,而现山景之美。车马行于山道,左行右转,被层层灌木环绕遮蔽,则可想见山上树木之茂盛昌荣,山路之宛曲绵长; 天上的行云飘飘冉冉,拂人而来,骑于马上,似伸手可摘,则可想见山岭极高,几入云天。这通过想象而显现的山景就会更耐人玩味。面对山峻如此,山美如斯,作为败亡之君的唐玄宗,有感而发,也是自然不过的了。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