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李贺《巫山高》鉴赏、赏析和解读 |
释义 | 李贺《巫山高》鉴赏、赏析和解读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这是一首古题乐府诗,属於 《鼓吹曲辞》,此曲为汉代 《古吹铙歌》 十八曲之一。唐代运用这个古题写乐府诗的人很多,李贺的 《巫山高》,是其中一首艺术构思独异、意趣幽冷凄清的佳作。 全诗是从描写巫山景色着笔,循着巫山神女的典故展开诗思的。巫山,在夔州巫山县(今四川巫山县)东三十里,山如巫字形,故名。巫山连亘十二峰,树木葱郁,诸峰高耸峭拔,上插云天,下临波澜翻卷的长江,终日云雾缭绕。诗的首三句,是这样描写的:“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将巫山十二峰的奇特景观,表现得十分精当,一下子就摄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引领大家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神曳烟” 三字,极妙。如前人所: “曳字如画,画出渐展渐拓之景。” (姚文燮 《昌谷集注》 附) 这是说巫山间云雾冉冉移动,渐渐伸展,渐渐扩大,好象神女行云一般。这三字,形象描绘巫山间空濛缥缈、渐移缓行的烟云,它与波澜翻滚、水势迅猛的 “大江”,形成动态上的强烈比差;同时,大江、云烟的动态,又与静谧的陡峭山壁,丛碧树木,构成鲜明对比,使全诗的开端显得色彩和谐、层次感强、 动静配合,富有诗情画意。如此优美的环境,极容易感发起人们的奇思遐想。“神曳烟”里的“神”字,轻笔一点,便逗引出下文巫山神女的典故来。至此,诗情便从景色描写很自然地转入到优美的传说故事中去。 “楚魂寻梦风飔然”以下四句,专写楚王梦寻瑶姬事,事见战国时楚人宋玉写的 《高唐赋》。宋玉与楚襄王同游云梦台,见高唐观上有云气,宋玉对楚王说,从前先王 (指怀王) 曾游高唐,梦见一个妇人,愿荐枕席,临行时告诉楚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载 《文选》)诗里的 “楚魂寻梦”,即指此事。李贺翻用这则典故,不说巫山神女会见楚王,反过来说楚王的灵魂在飒飒的凉风里去寻求梦中的瑶姬,但是,瑶姬一去已隔千年,巫山之阳再也找不到她的形迹,剩下来的只有在晓风飞雨里生长的苔藓,丁香翠竹丛中传来的老猿的悲啼声。 诗的结尾二句,申足上文诗意。神女不在,古祠尚存。宋陆游 《八蜀记》:“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巫山神女祠在高峻的峰顶,故云“近月”;“蟾桂”,指月宫,因为传说月中有蟾蜍和桂树。“椒”,即蜀地所产的花椒,春天开黄绿色小花,果实呈紫赤色。诗云“椒花坠红”,这是因为长吉从未到过蜀地,出于艺术想象,所以误将紫赤色的花椒果实当作花朵,写出 “坠红” 的诗歌意象。山里湿气重,似乎云也是湿的,故云“湿云”。两句意谓古祠近月,寒气侵逼,空寂无人,不时有椒花坠落在古祠旁。用空寂的意境收束全篇,有力地突现了 “楚魂寻梦” 的空幻,暗示了全诗的题旨。 唐代诸位诗人的 《巫山高》,或则侧重写景,如刘方平、皇甫冉之作,或则侧重写典故,如孟郊、齐己之作。李贺匠心独运,扣紧巫山和古祠,写景和写典故并重,翻出典故新意,使景色描写蒙上一层感情色彩,即楚王在追求美好事物不成以后所产生的那种惆怅、懊丧的失落感,创造了空灵、幽冷、凄清的诗歌意境。尽管诗里并没有使用一个“兮”、“些”字,没有一处袭用 《楚辞》里的词语或意象,但是,全诗的意趣和情调,完全可以从《楚辞·九歌》里找到它们的影踪。人称长吉诗源出于“楚骚”,本诗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姚文燮评此诗为“追悼马嵬” 之作,说:“楚魂寻梦,讥上皇也。上皇觅少君之术,求见玉真,抑知竟成永别耶!”(《昌谷集注》卷四)将《巫山高》落实到唐明皇、杨玉环马嵬事变的历史事实上去,完全不顾及本诗特有的空灵境界和深远意蕴,不免有穿凿之嫌。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