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悼念一棵枫树)(牛汉) |
释义 | 《悼念一棵枫树)(牛汉)《悼念一棵枫树·牛汉》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我想写几篇小诗,把你最后的绿叶保留下几片来。 ——摘自日记 湖边山丘上 那棵最高大的枫树 被砍倒了…… 在秋天的一个早晨 几个村庄 和这一片山野 都听到了,感觉到了 枫树倒下的声响 家家的门窗和屋瓦 每棵树,每根草 每一朵野花 树上的鸟,花上的蜂 湖边停泊的小船 都颤颤地哆嗦起来…… 是由于悲哀吗? 这一天 整个村庄 和这一片山野上 飘忽着浓郁的清香 清香 落在人的心灵上 比秋雨还要阴冷 想不到 一棵枫树 表皮灰暗而粗犷 发着苦涩气息 但它的生命内部 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 芬芳 使人悲伤 枫树直挺挺的 躺在草丛和荆棘上 那么庞大,那么青翠 看上去比它站立的时候 还要雄伟和美丽 伐倒三天之后 枝叶还在微风中 簌簌地摇动 叶片上还挂着明亮的露水 仿佛亿万只含泪的眼睛 向大自然告别 哦,湖边的白鹤 哦,远方来的老鹰 还朝着枫树这里飞翔呢 枫树 被解成宽阔的木板 一圈圈年轮 涌出了一圈圈的 凝固的泪珠 泪珠 也发着芬芳 不是泪珠吧 它是枫树的生命 还没有死亡的血球 村边的山丘 缩小了许多 仿佛低下了头颅 伐倒了 一棵枫树 伐倒了 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 1973年秋 牛汉的这首诗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遣送到云梦泽“劳动赎罪”的时候。在乡村,他从大自然那里得到抚慰,但大自然也有创伤和痛苦,这使诗人想到自己的不幸的命运,于是,他以大自然的事象,作为诗的取材对象,来寄寓自己的人生体验。牛汉把这些作品称为“情境诗”。 这首诗写的是枫树,是这棵高大的枫树在秋天的一个早晨被伐倒,以及山野、村庄所产生的反应。诗自始至终是平白的,近乎散文式的陈述。找不到惊人的意象和比喻,没有对时空转换的经营,没有排比和对偶,也发现不了警句与“诗眼”。可以说,平白得近于“散漫”和几乎不见“技巧”。然而,有的是作为诗的生命的诚挚,这种诚挚的情感,匀称地流贯、浸润在诗行中,引领着读者从整体情绪上去感受和呼应。 这首诗的动人,首先根源于诗人写枫树,并非仅把事象作为负载、阐释某种观念的“符号”。他的情感、心灵,融入描写的对象,赋予自然物以生命,诗人的情感与作为这些情感、体验的映象的枫树之间,构成了超乎简单的比喻性质的关系。其次,正是因为用心去体验,正是因为生命的融人,使看似平常的描述,传达出来自心灵深处的颤动。枫树倒下时,家家的门窗、屋瓦,每棵树,每根草,连同鸟、小船,“都颤颤地哆嗦起来”:这既是真实情状的描写,又是诗人心灵的体验。说枫树的清香落在人的心灵上“比秋雨还要阴冷”,说叶片上挂着明亮的露水“仿佛亿万只含泪的眼睛”,说枫树被解成木板后流出的树脂,是涌出的“凝固的泪珠”——使这些描述,超越了对事象的介绍,而达到“落在人的心灵上”的效果。第三,诗的动人,还在于作者对总体情绪的把握上。全诗一再渲染枫树的浓郁芬芳,但这种芬芳能被强烈感受到,却是由于它的被伐倒。这种矛盾情境,构成了诗的悲伤、阴冷的基调。这是一种悲剧性的情绪。“阴冷”,是由于这本来扎根于大地、无限依恋大地的生命的毁灭。但是,它的死亡的悲剧,并不是以尖锐的痛苦和愤激的抗议的形态出现。相反,这种阴冷与悲哀,由于它的内在生命的美丽——“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气息”的释放而得到反衬和证实。诗人含着没有滴落的滚烫的泪,哀悼那些被砍伐、被遗弃、被践踏然而正直、高贵的生命,而赋予诗的悲剧性以交织着感伤情绪的崇高感。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