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常 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释义 | 常 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常建,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曾做过地方小官,后隐居。诗作每有佳句,意境淡远。破山寺:又名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磬:一种打击乐器,寺庙中常用。 入选理由: “曲径通幽”的雅句几乎成了万众在口的俗语,尤其是在观光旅游业发达的今天。 诗词赏析 从入寺前到寺中,再到寺后诵经处,作者纯以空间为序,线索清楚。前两句写入寺前所见景象。三四句写进寺中,小径弯曲,花木繁荣,但还未到禅院。五六句呼应一二句,写晴日寺中景象,鸟语悦耳,但更在潭影的感受。佛门称空门,空去一切尘念。“空”字为诗眼,写出入寺的主观动机,又在结构上勾住尾联,突出主题。尾联两句思想最深,用景语钟磬之声音作结,更是自然切合,有余音袅袅的余韵。听了寺庙的诵经之声,便有出尘的念头,悦佛之意宛然可寻,其他的景致都是陪衬。因此,诗中还有一个空间变化很有意思,从外物空间到内心,而重在内心的预期与外物的回应,聚焦在心灵净化的结尾。诗的有些地方其实写得太露,如“空人心”三字连在一起,就成了俗人常讲的“好像把我的肺腑都洗干净了一样”。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